浅谈小学作文训练的侧重点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同时又是难点。但如能将难点进行化解,采取各个突破的方法,亦能使作文教学轻松愉快。针对小学生各方面的特点,将小学的作文教学划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侧重训练一个方面,这样化解了难度,学生掌握也容易。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侧重点
作文是一个人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一篇作文可以看出作者对文字的驾驭能力。学生作文能力的基本结构由观察能力、思维、想象能力、表达能力、修改能力等基本要素构成。而小学生的作文往往由“形式”与“内容”两部分构成。所谓“形式”指的是格式或者是体裁;而“内容”则指的是叙述的语言。“形式”和“内容”都要靠文字来体现。所以说要写好作文,需要围绕文字进行一系列的训练。这个训练,必须因学生不同的知识结构和水平而定,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内容,虽然不说面面俱到,但必须要有侧重点。否则就会产生事倍功半的效果。这种训练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具体体现为:低段为“说”,中段为“写”,高段为“读”。
1.说
小学低段的学生往往识字不多,很多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都还没有养成,对作文更是一筹莫展。这时的训练主要为奠基训练,除了识字、组词、造句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口头作文训练,即培养口头表达能力,也就是“说”。因为从语言的发展来看,先有口头语言,后有书面语言。口头语言是书面语言的先导和基础。从思维和语言的关系来看,“语言是思维的直接现实”。“说”可以检查思考的结果,起到组织语言的作用,同时又能促进积极思考,有利于书面语言的提高。“说”是内部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的桥梁。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不仅有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而且能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低段的学生动手写有一定的困难,这是进行口头作文训练的最佳时候。
1.1培养学生自信心,让他们敢说。培养口头表达能力的第一步是让学生敢于说。学生中尤其是农村学生普遍存在开口难的现象。有的是怕说错;有的是不知道该怎么说;还有的则是受家庭教育的影响(部分家长教育孩子不要在外面乱说话);还有的是由于性格内向……总之一句话:就是缺乏胆量!针对这种情况,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首先是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树立信心和勇气。其次是平常多与学生交流,建立平等和睦的师生关系,要让学生觉得当着老师的面也是什么话都可以说的。第三是搞好学生之间的团结,要让学生觉得每一个同学都是可以倾诉的对象。第四是要给学生建立说话的平台,让他们有机会可说。
1.2提出说话要求,有的放矢。口头表达必须做到:口齿清楚,有实在的内容,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实现说话的要求。农村学生往往口头表达中会出现方言,
尽管方言是一个地方的特色,但对初学作文的孩子来说,过多的方言往往会使他们养成习惯,以至于对书面语言的接受感到困难。这时教师必须要求学生说普通话,事实证明用普通话说有些方言是说不出来的,说不出来之后,“强迫”他们接受书面语言,也使今后他们的作文能为大多数人所接受。就像一些方言剧,尽管演得再好,它的观众也只有能听懂这种方言的人。有的学生可能会发音不准,教师可以加强拼音训练,也可以要求学生多听广播,还可以让班上发音较好的学生进行示范或进行朗读比赛。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1.3多开展活动让学生有话可说。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活动也可以为学生提供说的“素材”。如:演讲活动、辩论活动都可以培养“说”的能力。但在活动之前教师必须有意识地提出要求。比如:比赛活动就可以提出让学生注意活动的过程;参观活动则可以要求学生注意参观的路线和周围的事物;观察一个人就可以要求学生注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等。活动时间不宜过长,不要让学生沉溺于玩耍中,要时刻明白自己的“任务”。鉴于低段学生的有意记忆较差,所以活动结束后尽快让学生说。这时的学生可能还处于活动的兴奋之中,说的勇气也更足一些。教师可以鼓励其他的学生进行补充,教师再适当点拨,使其更加完整和生动。
事实证明“说”不仅是作文的需要,也是表达的需要,更是学生今后生活、工作的需要。
2.写
小学中段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识字能力,认识了更多的字,也已经开始了作文。这时的作文训练除了遣词造句、口头表达之外,更应侧重于“写”的训练,即加强学生谋篇布局的训练。并且让学生养成写的习惯,为自己的作文提供素材。
2.1写日记。这是较好的方法之一。教师不必规定字数,也不要规定内容,就让学生自己大胆去发现,用自己的眼睛、耳朵、鼻子、嘴巴去发现,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用自己的手去写。每周进行评比,进行一次交流,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怎么写好日记。学生为了“交差”不得不去观察,去体会,如果他们全部的日记都去“编”,总会有“编”不下去的时候。如果一直都能“编”,那也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2.2写感悟。感由心生,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或同一个人往往持有不同的观点。关于这一点,教师不能一概而论,要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或看法。但要求他们一定要说出自己的理由,否则不能使人信服。这样更有利于丰富他们的情感,使他们在自己的作文中体现真情实感。
2.3写想象。想象并不是毫无目的的空想。想象是创造的基础,也是创作的基础。教师要结合课堂教学有意识地向学生进行理想教育、人生观教育、价值观教育。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正确地“想”,即思想要健康。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教师可以提出各种假设,引发学生的奇思妙想;如:假如你是家长,你怎样要求你的子女?假如你是一只鸟,看到被污染的空气,你怎么想?教师也可以引导学
生由甲事物联想到乙事物,还可以在课文的学习中,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进行扩展,让他们去续写。通过想象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也才会使他们今后在生活、学习中对一些素材进行提炼、加工,最终形成自己的“大作”。
写不仅可以练笔,更重要的是,当写不下去的时候,也便于我们查找写不下去的原因。以便于“对症下药”,出现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
3.读
小学高段的学生不论是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还是表达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基础。有的学生已经甚至很会写了,这时他们需要掌握的是写作上的一些技巧、方法以及更加广博的知识面。教师可以对他们进行“读”的训练,也就是阅读训练。
3.1教给他们阅读的方法。(1)初读文章,从整体入手,粗略感知,了解文章大意。(2)再读,理清文章思路。(3)三读,抓重点段、关键词句,对文章进行分析理解。(4)四读提炼写作技巧和方法。以上四种只是一个“套路”,也就是常用的方法而已,要鼓励学生有自己的创新。只要是有助于提高朗读得的,能让自己获得收获的阅读方法,更要大胆地肯定和推荐。
3.2适时推荐阅读材料。推荐的材料范围要广,但忌“滥”。黄色、武打一类的书学生不能看。科普读物学生可以看;名家名作学生可以看;优美段落学生可以看。向学生推荐的书,要求学生必须精读、细读,要找出文章中对自己有用的东西。这一过程可以全班师生一起完成。要么展开交流,要么展开讨论。最后进行集体学习。
3.3提出阅读的要求。阅读需要有一定的计划和组织。阅读时教师既要提出要求,又要进行检查。最重要的一点是:读要为写服务,以读促写。要求学生在读的过程当中,边读,边划,边摘抄,以达到积累词汇,丰富语言的目的。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好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阅读能使学生潜移默化地领悟和感知其中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并能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去。这样,学生由读学写,读写结合,既能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又能掌握书中的精华,进而提高写作水平。
“说”、“写”、“读”不仅是小学低、中、高三个阶段作文训练的侧重点,它也将贯穿整个小学的作文训练。当然,小学的作文训练方法较多。除了以上的“说”、“写”、“读”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方法。比如:还可以让学生学会修改作文,反复修改,逐步提炼,最后达到完善。学无定法,教也同样无定法。作文虽然很难,我想,能通过一系列的训练降低这种难度,让学生轻松作文,敢写作文,写好作文,也就达到了训练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