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关于“FeCl3溶液与KI溶液反应限度”的原创题-2019年文档

页眉内容

一道关于“FeCl3溶液与KI溶液反应限度”的原创题

1 素材

(1)苏教版新教材《化学2》第32页“活动与探究”。已知FeCl3溶液与KI溶液能发生如下反应:2Fe3++2I-=2Fe2++I2,取5 mL 0.1 mol/L KI 溶液,滴加0.1 mol/L FeCl3溶液5~6滴,继续加入2 mL CCl4溶液,充分振荡。静置后观察到什么现象?取上层溶液,滴加KSCN溶液检验是否还存在Fe3+。该实验说明了什么?

(2)教学中发现的问题与反思:课堂演示实验中,向上层清液中滴加KSCN溶液并无看到明显的血红色,引发思考[1]。 (3)教材《化学反应原理》第60页课后习题。 Fe3+和I-在水溶液中的反应为:2Fe3++2I-=2Fe2++ I2。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的表达式为 。当上述反应达到平衡后,加入CCl4萃取I2,且温度不变,上述平衡如何移动? 作业反馈:K的表达式中遗漏了c(I2),引起重视。 (4)2009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福建卷(理综)一道试题。

控制适合的条件,将反应2Fe3++2I- 2Fe2++I2设计成如下图所示的原电池。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反应开始时,乙中石墨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B.反应开始时,甲中石墨电极上Fe3+被还原 C.电流计读数为零时,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页眉内容

D.电流计读数为零后,在甲中溶入FeCl2固体,乙中的石墨电极为负极

(5)《化学教学》2008(9)17~18:陈碧华.氯化铁溶液与碘化钾溶液反应限度实验探究。 2 原创试题

(16分)常温下,将FeCl3溶液和KI溶液混合,发生如下反应:

2Fe3++2I- 2Fe2++I2

ν(正)=k·cm(I-)·cn(Fe3+)(k为常数) 为了证明FeCl3溶液和KI溶液的反应存在一定限度,教材设计了如下实验:取5 mL 0.1 mol/L KI 溶液,滴加0.1 mol/L FeCl3溶液5~6滴,充分反应后溶液呈黄褐色,加入2 mL CCl4溶液,振荡后静置,取上层溶液,滴加KSCN试剂,观察实验现象。

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能够证明反应存在限度的现象是 。 加入四氯化碳的作用是 。

(2)甲同学按上述步骤进行实验,结果并未观察到预期现象,推测可能原因是反应后溶液中Fe3+浓度过低。为此,甲又做了下列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记录如下[2]:

分析实验记录,甲认为导致Fe3+浓度过低的原因是 ;乙同学结合平衡移动的知识,认为还有一个原因是 。

页眉内容

(3)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

(4)已知改变I-、Fe3+的浓度,正反应速率对应数值如下表所示:

①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填序号)。 a.电流计读数为零

b.电流计指针不再偏转且不为零 c.电流计指针偏转角度最大

②反应达平衡后,向甲中加入适量FeCl2固体,此时 (填“甲”或“乙”)中石墨电极为负极,对应的电极反应方程式为 。

3 命题思路

随着课程改革中课程功能的转变,化学试题的教学目标、维度、功能也发生着根本性的转变,化学试题不只是检查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更关注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与方法,以及与之相伴随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以使化学试题训练更好地发挥激励作用、反馈作用和调控作用[3]。笔者比较了浙江省近几年高考理综试题的选题特点,对教材的回归已成高考命制的趋势[4],但就笔者的教学经验来看,学生对教材恰恰不重视,主要表现为脱离教材而一味追求试题训练。笔者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和学生的作业错误命制了此道试题,旨在引导学生在备考过程中要注意回归教材。 3.1 命题意图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