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病理学实验教案1《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和修复》

精品教学资源 欢迎选择使用

实验1 第2章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目的要求:

1、掌握细胞与组织适应、变性的常见类型及形态变化。 2、掌握坏死的形态变化及其后果。 3、掌握肉芽组织的镜下形态。 大体标本目录:

1、心脏褐色萎缩 2、脑萎缩

3、肾萎缩(肾盂积水) 4、心肌肥大 5、脂肪肝

6、脾凝固性坏死(梗死) 7、肾结核干酪样坏死 8、脑液化性坏死 9、足干性坏疽

10、脾被膜玻璃样变 病理切片目录:

1、肝细胞水肿(气球样变) 2、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水肿 3、肝细胞脂肪变性 4、细动脉玻璃样变 5、脾被膜玻璃样变 6、肉芽组织 大体标本观察要点:

1. 心脏褐色萎缩:心脏体积变小(正常心脏大小相当于本人的右拳),心外膜微皱似增厚,

冠状动脉弯曲呈蛇行状。心肌切面呈棕褐色,左心壁稍薄。

2. 脑萎缩:大脑标本(蛛网膜及软脑膜已被剥除),两半球对称,脑回变窄,脑沟变深、变

宽,尤以额叶为明显。本例脑萎缩系脑动脉硬化所致。

3. 肾萎缩(肾盂积水) :肾脏体积增大,切面见肾盂及肾盏明显扩张,肾实质 萎缩变薄,

皮髓质分界不清,多数标本可见肾盂出口处(或输尿管内)有结石嵌顿。试根据标本分析肾皮质属哪种萎缩?其发生机理如何?

4. 心肌肥大:心脏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切面左心室壁明显增厚(正常1cm左右),乳

头肌明显增粗;心腔扩大不明显(向心性)。

5. 脂肪肝:标本为肝脏的冠状切面,体积略为增大或正常,边缘较钝,包膜光滑(如标本

在新鲜时切制,可见因肝实质肿胀而出现的包膜外翻现象),肝组织呈黄色,有油腻感,质地均匀。

6. 脾凝固性坏死(梗死):脾表面坏死区边界清楚,周边出血带为棕黄色;切面见坏死区为

三角形或楔形,灰白色,质密而干燥。其立体形状为锥体形,尖端指向脾门,底位于脾的表面。

7. 肾结核干酪样坏死:肾脏体积增大;切面:肾实质呈多灶性坏死,坏死物灰白至淡黄色,

质松软、脆;坏死物经输尿管排出后继发空洞形成。

8. 脑液化性坏死:大脑冠状切面,内囊附近之脑组织发生大片不规则液化、坏死,状似豆

渣或破絮样,质软,大部份液化脱失,仅残留疏松之絮网状结构。

9. 足干性坏疽:标本为外科截除之肢体,足趾、足背、足底均坏死,皮肤呈黑褐色,坏死

精品教学资源 欢迎选择使用

区干燥、皮肤皱缩,与正常组织分界明显。

10. 脾包膜玻璃样变:脾脏体积增大(由于慢性淤血),部分被膜明显增厚、呈灰白色。切面

显示增厚的被膜呈半透明毛玻璃样、质硬(似在局部涂上一层糖衣,俗称“糖衣脾”。 病理切片观察要点:

1. 肝细胞水肿(气球样变) 肝细胞体积增大,胞质透亮、淡染,重度水肿时,细胞膨大如气球,称为气球样变性(ballooning degeneration)。

2. 肾曲管上皮细胞水肿

肾曲管上皮(主要是近曲管上皮)细胞肿胀,管腔变窄,胞质内布满淡伊红色的细颗粒,部分胞质已破溃脱落入曲管腔,细胞核的结构仍清晰。 3. 肝细胞脂肪变性

肝小叶结构存在,肝细胞胞质内出现多数圆形空泡,其边界清楚(该空泡为脂肪滴在制片过程中被有机溶剂溶去形成。如用冰冻切片,用脂溶性染料染色可使之着色),空泡大小不等。空泡较大时核常被挤至一边。血窦明显受压。上述变化以小叶中央区为甚。 4. 细动脉玻璃样变

脾细动脉管壁增厚、变硬,管腔狭窄甚至闭塞。 5.脾包膜玻璃样变

增厚的脾包膜系由大量增生的胶原纤维组成,它们互相融合,呈均匀一致的无结构的毛玻璃样结构,其中残存极少量纤维细胞。 6.肉芽组织 granulation

肉芽组织主要由成纤维细胞及新生毛细血管组成。浅表部分毛细血管,方向与表面垂直,组织结构疏松,其中有较多炎症细胞浸润,深部之肉芽组织排列渐趋紧密,细胞及毛细血管腔缩小、数量减少,胶原纤维增多。

实验2 第3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目的要求:

1、掌握淤血所致的一系列病理变化

2、掌握血栓的形态特点,并联系血栓形成的条件和过程,以及可能产生的后果。 3、掌握栓塞和梗死的形态特点、发生发展和可能产生的后果。 4、了解血栓形成、栓塞和梗死的相互关系。

大体标本目录:

1、肝淤血(槟榔肝)

2、慢性肺淤血(肺褐色硬化) 3、脾淤血

4、心瓣膜赘生物 5、心脏混合血栓 6、脑出血 7、心肌梗死 8、脾贫血性梗死 9、肠出血性梗死

病理切片目录: 1、慢性肝淤血 2、慢性肺淤血

精品教学资源 欢迎选择使用

3、混合血栓 4、机化血栓 5、心肌梗死 6、肺出血性梗死 大体标本观察要点: 1、 肝淤血(槟榔肝):肝的冠状切面,表面光滑,包膜紧张,肝体积较肿大。切面可见均

匀而弥漫分布的紫红色小点(肝小叶的中央区),它的周围呈灰黄色(小叶的边缘区),部分区域的紫红色小点相互融合,形成红黄相间的条索状结构,极似槟榔(一种中药材)的切面,故称肝淤血为槟榔肝。肝静脉扩张。

2、 慢性肺淤血(肺褐色硬化):肺的冠状切面,见表面胸膜大致菲薄、透明,并暴露出其下

黑色的斑点及铁锈色的斑点(是什么?).肺组织切面呈均匀的淡棕黄色,并有散在的铁锈色斑点,肺组织较坚实(为什么?)。 3、 脾淤血:脾脏体积明显增大,包膜增厚,切面见脾组织呈暗红色、灰白色条纹(即脾小梁)

增多,并可见散在的铁锈色细小颗粒,脾小体不易看到

4、 心瓣膜赘生物:二尖瓣(或主动脉瓣、三尖瓣)上见单行排列、直径1~2mm大小的灰白

色疣状赘生物,附着牢固,不易脱落。赘生物所在之瓣膜可正常或有不同类型的病变(赘生物的本质是什么?)

5、 心脏混合血栓:血栓位于左心房内,表面干燥、粗糙、无光泽,易碎,灰白中夹杂少数

暗红色区

6、 脑出血:大脑冠状切面近内囊区可见暗红色区(固定后呈灰黑色)出血区,质软、脆;

可破入侧脑室。(多由何种疾病引起?)

7、 心肌梗死:左心室前壁可见灰白、灰黄色病灶,质较硬、干燥、无光泽;梗死灶不规则,

呈地图状。试问产生的原因及后果?

8、 脾贫血性梗死:脾的切面,包膜下可见一个或多个灰白色楔形(或不规则形)病灶,尖端

指向脾门,质致密,变灶四周围以出血带。其余部位的脾组织呈现淤血性变化。

9、 肠出血性梗死:小肠一段。病变处肠壁肿胀、增厚,呈暗红或黑褐色,浆膜面干燥而粗

糙,有少量纤维蛋白渗出。粘膜皱襞肿胀、无光泽,部分区域粘膜表层已脱落,部分粘膜皱襞间有灰白色物覆盖。病变区与正常肠组织有明显的分界。 病理切片观察要点:

1、 肝淤血 congestion of the liver

肝小叶结构尚存,小叶中央静脉及其周围的肝血窦扩张,充满红细胞,肝细胞索因受压而变细,甚至消失。有的肝小叶中央之淤血区扩展而与附近小叶的淤血区互相连接。小叶周围区域的肝细胞索完整,肝细胞有些正常,有些脂肪变,血窦不扩大。 2、 慢性肺淤血 chronic pulmonary congestion of the lung

肺泡壁增厚,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部分肺泡腔内含心衰细胞或含铁血黄素;部分肺泡腔内有淡红色水肿液;部分肺泡壁内可见红染的胶原纤维束(硬化)。 3、 混合血栓 mixed thrombus

低倍镜下见伊红色小梁状条纹和浅红色区相交织。伊红色小梁由许多已崩解而凝集成颗粒状的血小板所组成,其边缘处有许多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血小板小梁之间的浅红色部分为纤维蛋白构成的细网状结构,其中网罗着许多红细胞。 4、 机化血栓 organized thrombus

低倍镜下见血管的腔已消失,为淡伊红色富于毛细血管的结缔组织所替代(机化)。高倍镜下见管腔中的结缔组织中有大小不一的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纤维细胞、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部分区域尚有大小不等的不规则形腔隙,有的表面已有血管内皮细胞覆盖。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