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检测技术投标文件

3)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检测方案

1.试验原理

试验采用压重平台反力装置,通过千斤顶将压力分级施加到基桩上,观测各级荷载作用下对应沉降量。绘制荷载~沉降关系Q~S曲线及沉降~时间对数S~lgt曲线。根据规范有关规定确定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

2.试验流程

设备安装-----分级加载-----沉降观测-----终止加载-----卸载与卸载沉降观测-----计算分析和结果评价-----检测报告

3.操作过程控制

①加载方式:采取慢速维持荷载法,即逐级加载,每级荷载达到相对稳定后加下一级荷载。

②反力系统:加载反力装置根据现场条件选用堆载法,设备采用压重平台反力装置,加荷与稳定采用液压千斤顶。

③量测系统:采用大量程位移传感器径向对称量测桩顶的沉降量,采用精密荷载传感器进行荷载测量。

④荷载分级:每级荷载量为预估单桩极限承载力的1/10,第一级荷载为预估单桩极限承载力的1/5。

⑤沉降观测:每加一级荷载后,按5、15、30、45、60min,以后为30min的时间间隔测读桩顶沉降量,当一小时内沉降量不超过0.1mm,并连续出现两次,即认为达到相对稳定,可加下一级荷载。

⑥终止加载:某级荷载作用下桩顶的沉降增量△Si超过前一级荷载作用下沉降增量△Si-1的5倍;某级荷载作用下桩顶的沉降增量△Si超过前一级荷载作用下沉降增量△Si-1 的2倍且在24h内不稳定;当桩顶总沉降量超过40mm;已达设计要求的最大加载量。

⑦卸载与卸载沉降观测:卸载级数为加载级数的一半,每级卸载时维持15min,等量进行,间隔15min,读记回弹量。

4.试验结果分析

①汇总静载荷实验结果(包括各级加载后的沉降量)和桩顶荷载与桩顶沉降量关系曲线及单桩承载力特征值的判定。

6

②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分析,结论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工作示意图

4)锚杆抗拔试验检测方案

1.在同一场地同一岩层中的锚杆,试验数不得少于总锚杆的5%,且不应少于6根。试验结果的极差不得大于平均值的30%。如果超越过此限值时,应加大锚杆的试验数量。

2.试验采用分级加载制。荷载分级不得少于8级。试验的最后加载量不应少于锚杆承载力设计值的2倍。

3.每级荷载施加完毕后,应立即测读位移量,以后每间隔5min测读一次。连续4次测读出的锚杆拔升值均小于0.0lmm时,认为在该组荷载下的位移己达到稳定状态,可继续施加下一级上拔荷载。

4.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即可终止锚杆的上拔试验:

①锚杆拔升量持续增长,且在lh时间范围内未出现稳定的迹象时; ②新增加的上拔力无法施加,或者施加后无法使上拔力保持稳定时; ③锚杆的钢筋己被拔断,或者锚杆或锚筋被拔出时。

5.符合上述终止条件的前一级拔升荷载,即该锚杆的极限抗拔力试验值。计算出

7

锚杆的极限抗拔力平均值。锚杆抗拔力标准值应根据统计分析后得出。

6.试验锚杆钻孔时,应利用钻孔取出的岩芯加工成标准试件,迸行岩石的天然湿度条件下的单轴加压试验,每根试验锚杆的试样数,不得少于3个。

7.试验结束后,必须对锚杆试验现场的破坏情况进行详尽的描述和拍摄照片。 8.需要注意的问题

①应注意反力支点位置的确定。支点位置的确定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因为支点位置过小有可能影响锚杆周围的应力场,从而得出不真实的锚杆抗拔力;而支点位置过大则给试验造成困难。遗憾的是规范中对此并未做出明确的规定。在现场实测工作中可以考虑以相邻锚杆间距的2倍作为反力梁两个支点的中心距离。

②在实际工程中,锚杆总是以群锚的形式工作的。只是在比较苛刻的条件下才能以单锚承载力的简单集合来衡量群锚的承载力。而在检测工作中能做到的只是对单锚承载力的评判。如何由单锚承载力换算得到实际需要的群锚承载力,或者由单锚的检测结果推论锚固工程的合格性,这已经不是单由检测工作就能确定的任务了。在这一点上,锚杆检测与桩基检测是类似的,然而问题要更突出一些。

螺帽 垫板 螺帽 垫板 反 力 梁 反力梁 钢板 钢板 千斤顶 千斤顶 千斤顶 支座 支座 支座 锚杆 锚杆 a) 正 面 b) 侧 面

锚杆抗拔试验示意图

5)桩身完整性低应变反射波检测

1.试验原理

8

基桩反射波法检测桩身结构完整性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在桩顶施加激振信号产生应力波,该应力波沿桩身传播过程中,遇到波阻抗变化界面(如蜂窝、离析、缩径、夹泥、断裂等桩身缺陷)和桩底面时,将产生反射波,通过分析反射波的到时、幅值和波形特征,就能判断桩的完整性。

2.试验流程

桩头处理-----传感器安装-----信息输入-----数据采集-----计算分析和结果评价-----检测报告

3.数据处理及分析

桩身混凝土纵波波速按下列规定进行判定

①应力波在桩内的传播速度c根据实测波形测得的ΔT和L按下列公式计算。 c=2000L/ΔT c=2L*Δf 式中: L----桩长(m);

ΔT----速度波第一峰与桩底反射波峰间的时间差(ms); Δf----完整桩两相邻谐振峰的频差(Hz)。

②桩身波速平均值cm选取该场地有代表性的若干根完整桩波速值,按下式算。 cm= 1/n∑ci

式中:n----选取的完整桩根数,n≥6; ci----第i 完整桩的波速。 ③桩身缺陷位置按下式计算。 L1=1/2000*cm*Δtx

式中:L1----缺陷距桩顶的距离(m);

Δtx----速度波第一峰与缺陷反射波峰间的时间差(ms)。 4.桩身完整性判定类别

依据实测波形图中入射波和反射波的相位、振幅、频率等特征并结合施工、地基条件与被测桩型等情况按《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程》JGJ 106-2014的规定对桩身完整性进行综合分析判定。

低应变反射波法桩身完整性判定表

类别 时域信号特征 幅频信号特征 9

Ⅰ 2L/c时刻前无缺陷反射信号,有桩底反射。 桩底谐振峰基本等间距排列,相邻频差 Δf≈c/2L。 桩底谐振峰基本等间距排列,相邻频差 Δf≈c/2L,轻微缺陷产生的谐振峰与桩底谐振峰之间频差Δf′>c/2L。 Ⅱ 2L/c时刻前有轻微缺陷反射信号,有桩底反射。 Ⅲ 有明显缺陷反射波,其它特征介于Ⅱ类和Ⅳ类之间。 缺陷反射强烈且频率低,常出现Ⅳ 二次以上反射,无桩底反射;或因桩身浅部严重缺陷使波形呈现低频大振幅衰减振动,无桩底反射。 缺陷谐振峰基本等间距排列,相邻频差 Δf′>c/2L,无桩底谐振峰;或因桩身浅部严重缺陷只出现单一谐振峰,无桩底谐振峰。 锤桩身完整性检测仪参数设定传感器数据处理结果输出信号输入桩身计算机绘图仪 低应变试验示意图

5)超声波检测

1.试验原理

超声波透射法检测砼结构完整性的基本原理是:由超声脉冲发射源在砼内激发高频弹性脉冲波,并用高精度的接收系统记录该脉冲波在砼内传播过程中表现的波动特性;当砼内存在不连续或破损界面时,缺陷面形成波阻抗界面,波到达该界面时,将产生波的透射和反射;当砼内存在松散、蜂窝、孔洞等严重胶结缺陷时,将产生波的散射、绕射和波速降低,因而使接收到的透射波能量降低、初至波到达时间延长、频

10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