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出你认为体现它奇的句子,画出来。 交流: (1)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他们潇洒、挺秀的身影。 (板书:环境奇) (2)黄山松的千姿百态,黄山松的姿态真奇啊!( 板书:姿态奇 2.课文中主要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奇松呢? 生说,师板书。 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同学们看,作者就是从环境奇、姿态奇,并选取了“三大名松”作为代表,介绍出黄山松的奇。 三、感悟迎客松的“奇”,学习实写加虚写的写作方法。 1、请同学们默读描写迎客松的句子,边读边想:哪些词语体现了迎客松的奇?(出示迎客松句子) 在你找的这些词语中,你最喜欢哪请读一读。 (1)枝干遒劲。 指导朗读并根据图片体会词语的意思 (2)饱经风霜。 体会词语感悟黄山松顽强的品质 齐读这句话 读陈毅元帅的《青松》 (3)它有一丛......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师:哪里是她的手臂呢,作者的想象力丰富,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比喻),将迎客松看成了黄山的主人,此刻,如果你是迎客松,你会对人们说什么欢迎词,来,面向大家,伸开手臂怎么欢迎我们 师:我从你身上看到了迎客松的热情。 谁再来读读这个句子。 师:这真有种让人宾至如归的感觉啊,难怪我们把它称作黄山;生齐说。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齐读。 2、回顾内容总结写法 作者在描写迎客松时,是通过怎样的方法描写出来的呢?下面请你观察上下两个句子。 是的,作者运用了大量的四字词语描写迎客松的奇特姿态即自己眼中所见,接着又运用比崳的修辞手法来想象它的奇特之处,这也正是我们要掌握的写作手法:眼见和想象,也可以叫做(实写加想象) 3、看图片说说迎客松的姿态 同桌之间互相练习 4. 学以致用,送客松为例说说哪些句子是作者亲眼所见,哪些是作者的想象。 生交流 师小结:作者在描写黄山松时,就是这样运用大量四字词语来写写作者眼中看到的松树的姿态,接着又运用比崳的修辞手法
6
对黄山奇松的赞美之情,字里行间流淌着美感,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 纵观张老师的课堂教学,层层铺设,环环相扣。 1.抓住了教学的重点注重挖掘语言文字,教材处理得当。始终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来调控组织教学把学生真正放在教学的主体地处理得当,始终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来调控组织教学把学生真正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以兴趣为起点把读、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并在读中思考,在思考中阅读,在阅读中感悟,在品读中升华。特别是丰富了学生想象的空间,使教材变成了鲜活的内容与学生进行交流,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发展和提高,巧妙地化解了教学的 难点,又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师生犹如置身于美轮美奂的黄山美景,经历了一次人生中轻松而又难忘的人生之旅。整堂课犹如行云流水,流畅自然,于润物细无声中。 2、注重学生说话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来想象它的奇特之处,这就是我们要掌握的写作方法——眼见加想象。其实我们在想象的时候不仅可以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还可以使用拟人、排比等写作手法。 四、仿写 看图片写黄山另一绝,黄山怪石。 (1)积累四字词语 (2)看黄山石图片: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这块石头好像什么?在干什么? (3)出示游人所写的描写黄山石的一段话 黄山“四绝”之一的怪石,以奇取胜,其形态可谓千奇百怪,令人叫绝。只见一块独一无二、棱角分明的石头,矗立在悬崖边,就像一只双手紧抱的猴子,一动不动地蹲在山头,望着翻滚的云海。 师小结:你看就这样现根据自己亲眼所见介绍一下石头的姿态,再发挥想象就能把一件事物描绘得淋漓尽致。 (4)小练笔 仔细观察这两幅怪石的图片,任选一副,先写写自己眼中所见的姿态,尽量用上描写石头的四字词语,再加上自己的想象。生交流 师评价 四、板书设计 16、黄山奇松 环境奇 迎客松 姿态奇 陪客松 送客松 眼见+想象
性,让学生在想象中说话,在说话中进一步理解文本,培养学生想象力和表达能力。例如:在学习迎客松的姿态时,引导学生想一想会对游玩的宾客说些什么。通过训练,夯实基础,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3、在教学中,始终注重对写法的指导。始终围绕“写什么”“怎么写”来展开教学。 总之,这节课我听下来感觉训练很扎实,无论是字词、句段,还是篇章,学生学生自己的感性体验取代整齐划一的指导,整个教学设计张扬了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灵性,提高了学生的悟性。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学习、阅读过多篇描写祖国秀丽景色的文章,对祖国风景名胜充满了向往。通过学习能领略黄山松的千姿百态,神奇秀美,感知写景类文章的魅力。但是还不能深入地关注作者是如何将这一奇景描写出来的,通过学习“眼见+想象”的写作手法使学生们在描写景物时语言更加的充实、丰满。
7
《黄山奇松》
效果分析:
《黄山奇松》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的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黄山奇松的赞叹之情。本节课的重难点是抓住关键词体会黄山松的奇美和它顽强的生命力。在课堂上积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积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3、注重学生说话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想象中说话,在说话中进一步理解文本,培养学生想象力和表达能力。例如:在学习迎客松的姿态时,引导学生想一想会对游玩的宾客说些什么。通过训练,夯实基础,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4、在教学中,始终注重对写法的指导。始终围绕“写什么”“怎么写”来展开教学。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五单元十六课。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文章在描写黄山松的姿态时,使用了实写加想象的写作方法。即先描写作者眼中所见黄山松的姿态再加上作者自己的想象。作者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
《黄山奇松》
评测练习:
运用“眼见+想象”的写作方法,任选一事物(植物或景物),写一写它的姿态。 要求:先写眼中所见事物的姿态,尽量用上四字词语,再发挥自己的想象。
8
《黄山奇松》
课后反思:
在教学《黄山奇松》时,我始终将“读”贯穿全过程,为确保“读”不走过场,我将每一次读留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读”的有目的,有层次,有方法。引导学生直接面对文本,充分地读,用心读,用心去感悟。在教学过程中,抓住文章主线引领全文。这节课我抓住黄山松“奇”在哪?这个大问题来贯穿全文教学,学生能抓住字、词、句感悟黄山松的神奇秀美,以读促悟,努力让课堂充满语文味。在处理“饱经风霜”这个词我做了重点的理解,让学生想象迎客松都经历了怎样的磨难,学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对迎客松旺盛的生命力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在教学过程重点探讨作者介绍迎客松的方法,学以致用,根据图片产生的感官刺激,展开自己的想象去介绍黄山另一绝黄山怪石。这节课学生兴趣浓厚,参与度高,但作为老师在部分环节上对课堂预设和生成的关系不能很好的处理。每一次总是在过后才发现自己的不足,我希望自己不断努力,并付诸行动。
9
《黄山奇松》
课标分析: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黄山松的“奇”。
4、抓住重点词句感知、体会黄山松的“奇美”,感受它们顽强的生命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3、学会“眼见+想象”的写作方法。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