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评估的定义及目的

医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变量与健康或疾病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解决医学领域中的有关健康和疾病的心理行为问题。

医学心理学的研究范围:研究心理行为的生物学和社会学基础及其在健康和疾病中的意义 研究心身相互作用机制

研究心理行为因素在疾病过程中的作用规律 研究各种疾病过程中的心理行为变化规律

研究如何将心理行为知识和技术应用于人类的健康保持和疾病防治 学科性质:交叉学科,基础学科,应用学科

1879年冯特在德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物理实验室,此后,心理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现代科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

医学模式:是指医学的主导思想,包括疾病观 健康观等,并影响医学工作的思维及行为方

式,使之带有一定倾向性,也影响医学工作的结果。

1977年,Engel(恩格尔)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需要一种新的医学模式----对生物医学的挑战》一文,对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特点作了强有力的分析和说明。 医学心理学的基本方法:观察法,调查法,测量法,实验法 美国心理学家化生创建了行为主义心理学,也称行为学派。 广义的行为:将行为理解为个体内在的和外在的各种形式的运动 人的正常或病态的行为都可通过学习过程而形成。学习是支配人的行为和影响心身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

经典条件反射的特点:强化 泛化 消退

操作条件反射的类型:正强化 负强化 消退 惩罚

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活动分为意识 潜意思 前意识三个层次 人格由本我(或它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构成。

本我遵循快乐原则 自我遵循现实原则 超我遵循至善原则

一个人的人格形式要经历五个时期:口腔期 肛门期 性器期 潜伏期 生殖器性期 心理障碍的病因是潜意思内心理冲突的结果或防御机制的失败。

认知的主要特点:认知的多维性 相对性 联想性 发展性 先占性 整合性 人本主义心理学派:马斯洛 罗杰斯

心理现象可从心理过程和个性两个方面认识

脑的三个基本机能系统:调节张力和维持觉醒状态的系统;接受,加工和储存信息的系统;

心理活动与行为调控的系统

感觉:是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在人脑的反映,或者说是机体的感觉

器官对环境变化(刺激)的反应 知觉:是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及其外部相互关系在人脑的反映,或者

说是感觉器官和脑对刺激作出刺激,分析和整合。 感受性的高低与感觉阈限的大小成反比关系

知觉的基本特征:知觉的选择性 整体性 理解性 恒常性 记忆的过程:识记 保持 再认或回忆的过程 记忆分为感觉记忆(0.25~2秒),短时记忆(一分钟以内),长时记忆 艾宾豪斯 德国人 对遗忘规律做了首创性系统研究,其所发现的遗忘曲线表明,识记后最初一段时间遗忘快,随时间推移和记忆材料的数量减少,遗忘便渐渐缓慢,然后稳定在一定水平上。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概括的反映。间接性概括性是思维的主要特征 根据思维方式,思维分为动作思维 形象思维 抽象思维。

根据思维的指向性,思维分为求同思维(聚合思维)和求异思维(发散思维) 按思维的独立程度,思维分为习惯性思维(常规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定势 动机 迁移 功能固着 个性

想象:是一种思维活动,是人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根据想象有无预定目的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后者又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此外还有幻想。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某种事物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特点 注意分为无意注意 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三种

注意的基本品质:注意的广度 注意的稳定性 注意的分配和注意的转移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和伴随的心身变化

在心理学上情绪和情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区别) 1, 情绪与机体生理需要是否获得满足相联系

2, 情绪具有明显的情境性,往往由当时的情绪所引起

3, 情绪比情感强烈,而且具有较大的冲动性和较明显的外部表现 二者的联系:情绪是情感的外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 基本的情绪形式:快乐 悲哀 愤怒 恐惧

情绪状态根据强度和持续时间的长短可分为心境 、激情和应激。 心境:是一种较持久而微弱的具有渲染性的一种情绪状态其特点是弥散性,不具有特定指向。 社会性情感包括道德感 理智感 美感

情绪的认知理论:认为情绪的产生是刺激因素,生理因素和认知因素协同活动的结果,认知活动在情绪中起决定作用

情绪的意义:1情绪,情感对工作效率的影响。适度焦虑的情况下也会提高工作的效率。2情绪课调节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3情绪的适应作用

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

人的意志行动具有三个特征:1意志行动是有自觉目的行动2 意志行动总是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 3 意志行动是以随意运动为基础的、

意志对行动的调节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发动 二是制止

主要的意志品质包括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和自制性。与自觉性相反的特征是动摇性和独断性,与果断性相反的品质是优柔寡断很草率决定

个性:是指一个人整个的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个性的特征:稳定性与可变性 独特性与共同性 个性的整体性 生物制约性与社会制约性 个性由个性倾向性 个性心理特征和自我意识三部分构成。个性倾向性主要包括需要 动机 兴趣 理想 信念和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影响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因素:生物因素 环境因素 实践活动和自我教育。环境因素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文化环境。

个性形成的标志是自我意思的确立和社会化的完善 需要:是有机体对内外环境的客观需求在头脑中的反映 按照起源,需要分为自然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按照对象划分需要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需要层次论:将人类的主要需要按其发展顺序及层次高低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动机是一种驱使人进行活动,从而满足需要,达到目标的内部动力。 动机有三个功能:始发功能,指引功能 ,激励功能

动机冲突有三种基本形式:双趋冲突 双避冲突 趋避冲突

动机受到干扰阻滞,被迫暂时放弃或完全受阻所导致的需要不能满足的情绪状态称为挫折 影响挫折的因素:抱负水平 个人容忍力 外部因素

能力:是人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通常将能力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人的能力是有个别差异的。能力的差异可从质和量两个方面来分析。质的差异表现在各人不同的特殊能力或能力类型上的差异;量的差异则表现在能力发展水平差异和能力表现在年龄上的差异。

智力属于一般能力,是指认知方面的各种能力的综合,其核心是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就群体来说,智力在人群中表现从正态分布的规律

气质是不依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移的典型,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性

气质与性格,能力等其他个性心理特征相比,更具有稳定性。俗语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即指气质气质具有稳定不易改变的特点

希波克拉底将气质分为多血质 粘液质 胆汁质和抑郁质。巴甫洛夫分为活泼型 安静型 兴奋型和抑制型

气质的意义:1体现了个性的生物学内涵2 气质无好坏之分 3 对于不同的职业来说对从业者的气质有不同的要求 4 不同的气质类型对人的身心健康有不同的影响 性格:是个人对客观现实稳定的态度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性格的特征:性格的态度特征 理智特征 情绪特征和意志特征 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作为主体和客体存在的各方面的意识 自我意识的特性:自我意识的社会性 能动性 和同一性

自我意识是由自我认识 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组成的自我调控系统,控制着个体的心理活动和行为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身体的虚弱现象,而是一种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 心理卫生也陈心理健康,包括三层含义:一是指一门科学 二是指心理健康状态 三是指专业或实践即心理卫生工作

1908年,美国的比尔斯撰写了一本反映精神病院感受的书,同年成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卫生协会,标志着世界心理卫生的开端 心理卫生的工作目标有侠义和广义之分,就侠义而言,是指预防和矫治各种心理障碍与心理疾病。就广义而言,是指维护和促进心理健康,提高人类对社会生活的适应与改造能力 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充分的适应力;充分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作恰当的评估;生活目标能切合实际;与现实环境保持接触;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适度的情绪发泄与控制;在不违背集体意志的前提下,能做有限度的个性发挥;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情况下,个人的基本需求能恰当满足 个体心理健康从胎儿期就应予以重视 青年期心理发展中的常见问题与对策:1社会适应为题 对策:a使青年正确的认识自己b 帮助青年树立适当的奋斗目标 c 使青年了解相互交往的重要性 2 情绪情感问题 对策:a 期望值适当 b 增加愉快生活得体验 c 使情绪获得适当表现的机会 d 行动转移法 3 性的困惑问题 主要有:a 对性的好奇与敏感 b 性欲冲动的困扰 c 异性交往的困扰

针对青年性心理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对策:1 对性有科学的认识 2 正确理解性意识与性冲动 3. 增进男女正常的交往

中年期心理发展中的常见问题与对策:1 心理压力超负荷 对策:a量力而行 b 淡泊名利c 学会放松 2 人际关系错综复杂 对策:a 调整认知结构 b 改善个性品质 c 学会交往技能 3.家庭与婚姻矛盾

关于应激的概念,首推加拿大病理生理学家塞里提出的应激学说。。他将一般适应综合症分为警戒 阻抗和衰竭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