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原理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三章练习题

单选题

1. 划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依据是(C) A.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 B.是否承认阶级斗争

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 2. 唯心史观的重要特征是(A)

A. 认为英雄人物创造历史 B.重视社会基本矛盾的作用

C.认为社会历史是物质发展史 D.承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3. 区分国家的类型和本质的根据是(B)

A.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高低 B.国体

C.领土大小、人口多少和力量的强弱 D.政体

4. 大众心理影响经济走势,能正确解释这一现象的观点是(D)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决定作用 B.社会心理可以左右社会发展方向 C.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能影响社会发展

D.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5. 先进的社会意识之所以能对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是由于( A ) A.它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 B.它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C.它具有历史继承性 D.它具有相对独立性

6. 恩格斯指出:“在历史上出现的一切社会关系和国家关系,一切宗教制度和法律制度,一切理论观念,只有理解了每一个与之相关的时代的物质生活条件,并从这些物质条件中被引申出来的时候,才能理解”,这句话的意识是( D ) A. 社会意识及其载体都是社会存在 B.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C. 社会意识具有反作用 D.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7. 我国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从根本上说,这是由( B ) A. 党的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决定的

B. 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 C. 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国际环境决定的 D. 广大人民群众积极主动地参与改革决定的 8. 社会存在是指( D )

A.生产力各要素的总和 B.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 D.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

9. 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B ) A.地理环境的优劣 B.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C.社会风气的好坏 D.人口增长的快慢

6.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C)

A.劳动者和劳动工具两个方面 B.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两个方面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D.生产关系和生产资料两个方面 7. 整个生产关系的基础是(D)

A.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或方面的相互联系B.产品的分配方式

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D.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8. 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C)

A.改变社会主义制度 B.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实现社会公平 9. 阶级实质上是一个(B)

A.思想范畴 经济范畴 B.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