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害羞、胆小、不合群,不是怕生,这几
大原因是“导火索”
有宝妈私信糖果妈妈说,“发现孩子有些不合群,而且非常的害羞,这让父母很苦恼,将来如果孩子一直这样内向下去怎么办?不善于交际的孩子还有什么光明未来吗?” 首先纠正一下宝妈的观点,内向和不合群不能划等号,内向也绝对不是一个负面标签。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差的确是很让人担心的事情,很多家长都是一味的担心,却不知道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什么,又该如何解决呢? 案例:想玩秋千,爱而不得的女孩儿
4岁的茉茉(化名)有天随家人去公园玩,公园里有一个滑梯,许多小朋友都在这里玩耍。茉茉其实从进入公园开始眼睛就没离开过这个滑梯,但是迟迟没敢去和小朋友玩。 妈妈示意她自己过去,茉茉却有些不好意思,她和妈妈说那些小朋友我都不认识。奶奶随口说道:“都4岁了还害羞,真没出息。”或许是被奶奶的话激到了,茉茉缓慢地向滑梯走去。
刚走到滑梯的梯子处,茉茉还没等向上爬呢,一个大一些的男孩儿厉声呵斥:“你是谁啊?谁让你过来玩滑梯的?”这一喊给茉茉吓了一跳,她赶紧从滑梯旁边薅起来一把小草,然后小声地辩解说:“我是来拔草的,不是玩滑梯”,然后迅速跑回了家人旁边。
因为家人乘凉的凉亭和滑梯距离较远,所以父母并没有看清发生什么事情,过后问孩子,茉茉只说不想去玩了。可嘴上说着不想,眼睛又开始不自觉地向那边飘。
爸爸推了茉茉一把,让她再过去玩,谁知茉茉竟然哇哇大哭,细问之下才知道刚才孩子被人“骂”了,爸爸火冒三丈,拉着女儿去指认不让她玩滑梯的男孩儿,随后双方家长开始互相指责、谩骂,茉茉哭得更伤心了,滑梯始终也没玩上。 分析:
在这场社交风暴中,茉茉的家长其实负有很大的责任。 第一,在孩子面对陌生环境,明显表现出害怕时没有陪伴,仍然让4岁的孩子独自去承担社交压力;
第二,面对孩子“退缩不前”的举动,奶奶的做法是用言语“激将”,爸爸则是粗暴地推孩子,给孩子造成了更大的心理压力;
第三,在感到孩子受委屈后,没有理智地解决问题,而是当着娃的面来了一场家长间的冲突,让茉茉误以为这都是自己的错,以后更不敢轻易地社交了。 什么原因造成了孩子胆小的属性?
其实,小孩子因为语言表达能力有限,社会阅历欠佳,出现胆小、害羞的行为都很正常,这需要家长正确的引导。但是在日常行为中你会发现,很多时候孩子的胆小属性都是家长无意间的行为造成的,很多时候父母还不自知。
1、过度保护,依赖性强
很多父母对孩子的养育标准时,入学前看身体健康,入学后看成绩高低,只要满足了这两条界限,其他都不是问题,都可以由父母代劳甚至包办。于是很自然地就出现了对孩子过度保护的现象,造成孩子的依赖性很强。
比如,他们缺乏必备的生活技能,在和其他小朋友的相处中连最基本的手工制作,或者是过家家时清洗碗筷做样子都不会,这样很难有孩子愿意和你一块玩。
再如孩子被教育不能碰一点泥沙和水,于是他们过于爱惜自己的羽毛,像泼水、玩泥沙这种事情都不屑于去做,这样在社交中就很容易落单,格格不入。 2、父母爱“宅”,孩子缺乏社交经验
以宅男、宅女自居的年轻一代,很多已经结婚有娃了,生活中就有这样的父母,即使是休息了也喜欢宅着。每天醒来刷手机、追剧,很少外出,或者即便是外出也很难有聚会性质的活动,加上很多家庭仍然是独生子女,很少接触不到同龄人,这样孩子的社交空间和经验其实非常有限,无形中也束缚了孩子的发展。
从这种家庭出来的孩子,对社交可能也会漠不关心,或者想和别人亲近,却缺乏必要的社交技巧,不懂的如何建立亲密关系,也不知道彼此的界限感在哪。
从而就会出现宝宝打人、抓人的现象,其实他只是想和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