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D1危险源(危害因数)辨识、风险评价(LEC法)一览表

危险源(危害因数)辨识、风险评价(LEC法)一览表

单位:公司 填表日期:2012年5月28日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LEC) 判别 可能的事故、后果 风险依据 L E C D 级别 人员伤害 D D D 触电 D D D D 火灾 焊接时无防火措施 焊接时产生弧光 焊接时产生有毒气体 电焊火花 2 手工气焊培训不到位 (割)作业 直接在水泥地面上切割 眼睛伤害 中毒 烫伤 人员伤害 D 3 2 3 18 D D D D D 3 3 1 6 3 1 2 2 2 2 15 3 3 3 15 45 18 6 36 90 2 1 1 2 3 执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培训管理程序、电焊气焊作业指导书,加强监督1 管理 0 0 0 0 1 0 3 1 3 1 3 1 3 2 2 2 2 2 2 1 15 15 15 15 15 15 15 90 30 90 30 90 30 45 3 2 3 2 3 执行产品生产安装管理程序、培训管2 理程序、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电焊气焊作业指导书,加强监督管理 2 序号 作业 活动 危险源(危害因素) 控制措施 不可容许风险 1 0 1 0 1 0 0 培训不到位 电线破损老化 无漏电保护器 外壳带电 未穿戴防护服 1 电焊作业 焊钳绝缘不好 操作场所附近有易燃物 246

焊(割)炬操作时回火 停止作业后焊(割)炬未关严 氧气、乙炔皮管老化 火灾 焊(割)炬各阀门密封不严 操作场所附近有易燃物 焊接时无防火措施 人员伤亡 培训不到位 设备损坏 物体砸人 超高作业 3 叉车作业 超负荷作业 叉车带人 作业时前叉附近有人 培训不到位 设备损坏 未及时联系检验 限位开关失灵 歪拉斜吊 起吊重物的绳索不符合安全要求 起重伤害 起重伤害 物体损坏 叉车及物体损坏 人员伤害 人员伤害 人员伤亡 4 4 行车作业 行车作业 247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3 3 3 3 3 3 3 3 10 10 10 3 3 3 3 1 1 1 1 6 3 6 6 1 1 2 1 1 1 1 2 2 2 1 6 6 6 6 3 7 7 3 15 15 15 15 1 1 1 7 7 15 15 15 15 15 15 54 63 126 54 45 45 90 45 10 10 10 42 42 90 45 90 90 90 90 2 2 3 2 2 2 3 执行产品生产安装管理程序、培训管理程序、起重搬运安全作业指导书,2 并加强监督管理 1 严禁超高作业、佩戴安全防护用品,1 设专人指挥 1 严禁超负荷工作、禁止叉车带人、佩2 戴安全防护用品、设专人指挥,加强监督管理 2 3 2 特制并实施特种设备管理办法、执行产品生产安装管理程序、培训管理程3 序、起重搬运安全作业指导书,并加3 强监督管理 3 3 制定并实施特种设备管理办法、执行0 0 1 0 0 0 1 0 0 0 0 0 0 1 0 1 1 1 1

起吊作业完成后吊钩未升至安全高度 行车零件坠落 升降机构打滑 未采取防护措施 5 镀锡作业 工作场所空气不流通 坠物伤人 物体坠落 6 高空作业 248 D D D D 破坏口腔粘膜、烫伤 D D D D D D D D 机械伤害 D D D D 机械伤害 D D 3 1 1 3 3 3 3 3 6 3 3 3 1 6 6 1 3 3 3 6 6 2 2 3 1 3 6 1 1 2 2 2 1 2 6 6 3 15 15 1 1 3 7 7 1 1 3 15 15 27 90 90 6 6 27 21 63 36 3 9 90 30 产品生产安装管理程序、培训管理程序、起重搬运安全作业指导书,并加强监督管理 3 3 2 1 锡锅周围加防护罩 1 保持工作场所空气流通 2 提高警惕、集中工作注意力 2 使用登高工具 2 使用登高工具 2 定期检查 1 1 3 2 4 3 1 2 执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并加强监督管2 理 执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并加强监督管理 0 1 1 0 0 0 0 0 0 0 0 1 0 1 1 0 0 0 损坏设备 未使用登高工具 人员摔伤 烫伤、触电 7 电铬铁操作 绝缘不良、线路老化 未定期更换机油 培训不到位 发生异常未立即停机检查处理 8 折弯机操作 机床后部站人 板料折弯时未压牢固 未停车校正工件和模具 未佩戴安全防护用品 站在砂轮机的正前方操作 9 砂轮机操作 未定期更换砂轮片 15 180 15 105 3 3 6 54 7 126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