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分解成套技术装备,破解含油污泥处理世界难题

热分解成套技术装备,破解含油污泥处理世界难题

我国土壤安全问题严峻

回眸历史,自19世纪中期发起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欧美等发达国家污染事件频发,我国的土壤问题则在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之后开始凸显。工业化和城市化迅速推进,环境安全管理模式粗放、原油开采、工业污水废水无序超标排放、泄露及垃圾渗滤液等,严重危害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壤。

2014年,环保部会同国土部公布了《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调查结果显示,全国土壤污染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全国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是16.1%,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比例分别为11.2%、2.3%、1.5%和1.1%。 油田污染成我国主要土壤污染源之一

油田污染危害大,是我国主要的土壤污染源之一:石油开采产业链较长,技术复杂,多个技术环节容易产生污染,每年对地表、地下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每年开采原油天然气用水12-15亿m3左右,产生含油废水10-12亿m3,每年产生含油污泥1000万m3以上,相当于159个水立方那么大!

含油污泥是石油勘探、开采、炼制、清罐、储运及含油污水处理过程中所产生的含油固体废弃物,具有产量大、含油量高、重质组分高、综合利用方式少,处理难度大等特点。含油污泥中含有大量的苯系物、酚类、蒽、芘等有毒有害物质,若不及时加以处理整治,将势必对周围土壤、水体、空气及其生物圈造成严重污染。

目前,含油污泥作为一种常见的暴露污染源,已被列入2016年版《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国家环保部令第39号),对于含油污泥的有效处理一直是油田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

环保型工业连续化污油泥热分解技术装备厂房外景

土壤修复市场迎来发展高峰期

2017年,作为“土十条”的落地之年,从环境保护部、国土资源部等中央部委到地方政府,都在加速推进防治土壤污染的相关工作。全国土壤污染状况的详查也开始密集进行,多个省份围绕耕地保护的农用地修复工作成效显著。 伴随土壤修复行业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土壤治理需求有望加速释放。城市场地修复、耕地修复有望率先启动,而矿区修复也将在在资源化的基础上进行修复,从事土壤修复业务的企业也从三年前的500加增至目前的近3000家。由此将带动土壤环境质量监测、调查、评估、咨询服务等相关产业发展,土壤修复市场将在“十三五”期间迎来发展高峰期。据固废观察网预测,到2020年,土壤修复产业预计可带动环保产业新增产值约4500亿元。 含油污泥处理:技术支撑尤为关键

目前国内土壤修复行业还刚刚起步,行业缺乏系统性顶层设计,修复治理后也缺乏长期监测和监管。从土壤修复市场的发展现状看来,与大气、水污染治理

相比,我国土壤污染治理刚刚起步,总体差距较大。仍需要从环境调查、风险管控、治理与修复等环节构建和完善整个产业链条,技术支撑尤为关键。 含油污泥的处理方法有热脱附、焚烧、溶剂萃取、生物处理、化学清洗等方法,这些方法在实际大规模工业应用中存在资源化利用率低,处理过程复杂、成本高,并引起废水、废渣等二次污染的问题。研发经济、环保、安全的处理方法和装置,充分回收油泥中的石油,并使处理后固体产物中的含油率达到国家标准规定的要求势在必行。

含油污泥热分解技术经长期商业化运作验证,以其高效低耗、稳定、安全环保优势,在油泥资源化、无害化处理领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行业认同,并得到了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 2017年初国家工信部、商务部、科技部三部委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再生

资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联节[2016]440号)文件中把“热裂解生产技术与装备”列入重点领域。

? 2017年12月,工信部、科技部两部委联合印发《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

技术装备目录(2017年版)》,“污油泥热分解资源化利用成套技术及装备”首次成功入选,对加快该项技术在国内外污油泥处理行业的推广应用产生积极影响。

污油泥热分解资源化利用成套技术及装备

2月26日,济南恒誉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油泥热分解行业领军企业,获授工信部《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目录(2017年版)》:“污油泥热分解资源化利用成套技术及装备依托单位”。

济南恒誉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并主持起草多项行业国家标准,自主研发的“工业连续化污油泥热分解资源化利用成套技术及装备”在不添加任何化学药剂的条件下,完成低温热分解反应;专有进出料热气密技术,实现了成套技术装备的安全、稳定、连续化运行;专有无结焦、热分散技术,使物料受热均匀,裂解充分,热效率高,所得产品品质高;可燃气体回用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