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必修二
第4课时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和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一、选择题
1.(原创)有关右图新中国60年国庆时领导人所穿服装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孙中山设计的,定名中山装 B.体现了中西合璧的特点 C.在中国一度非常流行 D.出现于19世纪末期
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能力。辛亥革命后孙中山综合西式服装与中式服装的特 点,设计出中山装,时代应是20世纪早期,故选D项。 答案:D
2.(2010·广东模拟,7)顾炎武在清初政府下令剪发留辫时哀叹:“一旦持剪刀,剪我半 头秃。华人髡(古代剃去男子头发的刑罚)为夷,苟活不如死。”时隔两个半世纪后 的民国初年,中国人又经历了一场断发改俗运动。对这两次断发改俗运动的理解, 正确的是( )
A.推动了中国思想观念的进步 B.遭到了国人普遍的反对 C.代表了不同的政治发展方向 D.受西方文明的影响
解析:清初的断发改俗不是受西方影响的结果,是清初统治者为推行专制统治而进 行的汉人满俗化,谈不上思想观念上的进步。两次断发虽然都有阻力,但未达到普 遍反对的程度。清初断发改俗强化了专制统治,民国初年的断发改俗增强了民主自 由趋势。 答案:C
3.旗袍源于满族妇女服装。20世纪20年代初,流行于上海等地社会上层妇女。当时有
人撰文指出:“近来上海女界旗袍盛行??惟旗袍之名,若有宗社党(清朝贵族组成 的秘密团体)之臭味??故我以为袍可着,惟不可以以旗名。无以,其改称为暖袍 乎!”对以上言论理解正确的是( )
①具有狭隘的民族主义色彩 ②民主共和观念传播 ③文明开化之风流行 ④新旧 观念激烈碰撞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在题干信息中,“旗”暗指清朝贵族,“不可以以旗名”体现的是一种狭隘 的民族观,①正确;旗袍是中西合璧的产物,故③符合;由其狭隘的民族观说明在 当时新旧思想激烈碰撞,④正确。②在材料中无从体现。 答案:C
4.改良旗袍作为交织着历史转型时期社会风尚、审美心理、文化习俗的服装,体现出 中西合璧的特点,深受人们喜爱。20世纪30年代,阮玲玉、胡蝶等一批电影明星, 以及红极一时的月份牌时装美女画,无一不是以旗袍作为重要元素。如果中国政府 决定以其申遗,你觉得下列哪种服装具有与改良旗袍类似的文化特征,可以与改良 旗袍一并申遗( )
A.西装 B.中山装 C.连衣裙 D.长袍马褂
解析:西装是从国外引进的,排除A;连衣裙是中西都很普遍的服装样式,排除C; 长袍马褂是中国传统的服装,排除D;中山装是孙中山结合西装和中国传统服装的 特点创造出来的,是中西合璧的产物。故本题选B。 答案:B
5.《申报》记载20世纪初中国文明婚礼的新现象:梳一东洋头,披件西洋衣,穿双西 式履??无傧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烦。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①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 ②近代西方思想的传播 ③近代文化教育的发展 ④中国 封建制度的结束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②③④
解析:中国封建制度结束于新中国成立之后,排除含④的选项。 答案:B
6.集体婚礼这种新式婚礼发肇于民国时期三十年代的大上海。1935年,上海市政府举 行“新生活集团结婚”首届典礼,57对新人参加。这一新式婚礼通过报刊记者的报 道及实况电影的放映,很快传遍全国。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新式婚礼的出现标志着社会的进步
B.材料可以反映出报刊、实况电影等多种媒体传播信息的快捷性 C.新式婚礼对推动社会风气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D.此行为是政府哗众取宠,不宜提倡
解析:本题以集体婚礼为切入点,考查了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集体婚礼这种 形式倡导社会新风尚,体现了近代社会的发展,A、C是正确的;材料中对婚礼的报 道说明B是正确的;D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本题选D。
答案:D
7.(2010·试题调研)右图是1907年秋瑾在上海创办的妇女杂志。该杂志设有论说、演 坛、译编、传记、小说、文苑、新闻和调查等栏目。该杂志大量发行对人们的影响 有( )
①开阔视野 ②关注国事 ③减少文盲 ④传播新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报刊的影响。减少文盲要通过教育的途径,故③排除。 答案:B
8.1869年,《教会新报》的一篇文章写道:“外国生产皆归男医接生,虽经此例,似 不成规矩。??男归男医,女归女医,岂不至善也!”材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A.虽已开放,但人们思想还比较保守 B.西方男女平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C.旧的风俗习惯受到西方民主思潮的冲击 D.人们难以接受西方医学知识
解析:由“男归男医,女归女医”可知近代中国虽逐渐开放,但受传统思想影响, 其思想还比较保守。 答案:A
9.(2009·深圳模拟)民国初,“听差的、堂役、老妈子、丫头”等一律改称“服务 员”;“邮差”改称“邮递员”;“苦力、脚力”改称“搬运工”;“老爷”改称 “先生”;“拘票”改称“逮捕证”??上述称谓的改变反映了( ) A.外来名词渗入中国文化 B.国人赶时髦 C.民主共和的理想实现 D.人人平等的理念在改变社会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称谓的变化体现的是中华民国所提倡的平等、 自由精神在社会生活方面的体现。故选D项。 答案: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