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约瑟难题”对中国石油科技创新的启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李约瑟难题”对中国石油科技创新的启示

作者:李朝玮 樊洪海 刘刚

王雅玲

张婷静

来源:《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06期

[收稿日期] 2011-03-

[作者简介] 李朝玮(1987-),男,湖北宜昌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硕士研究生。

[摘 要] 英国学者李约瑟博士在研究中国科技发展史时提出了著名的“李约瑟难题”。分析“李约瑟难题”在中国古代、近代和现代石油科技史中的不同表现,探讨中国石油科技史中“李约瑟现象”的原因,可获得加强中国石油科技创新的启示:大力实施石油科技创新战略,如创建中国石油科技管理委员会和中国石油科技研究院,制定培养中国石油科技精英人才的“珠峰计划”,建立中国石油企业的海外科技研发中心,聘用外籍石油科研人才进驻国内石油科研机构等,从而促使中国早日重新成为世界石油科技的开拓者和引领者。 [关键词] 李约瑟难题;石油科技;创新型人才;珠峰计划;国际化 [中图分类号]F40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5595(2011)06-0015-

石油是工业的血液,是国民经济的命脉。2010年中国石油净进口量首次突破2亿吨,石油进口依存度超过55%。

[1]

预计到2020年,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将上升至60%,中国将长期面临严

峻的石油安全问题。保障国内石油供给、维护中国能源安全,必须不断提出新理论和新方法,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促进国内油气勘探、钻井开发、油气集输和石油化工等石油工业科学技术全面可持续发展。然而,中国石油科技史中的“李约瑟难题”表现得非常明显。目前,“李约瑟难题”这一自然辩证法命题已被国内外学者深入研究,但详细分析中国石油科技史中的“李约瑟难题”的文献几乎没有;提出加强中国石油科技创新对策的文献很多,但将“李约瑟难题”与“石油科技创新”结合起来的研究比较少见。分析和破解中国石油科技史中的“李约瑟难题”,有助于突破中国石油科技创新的瓶颈,启示我们采用新措施来推动石油科技的发展。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一、“李约瑟难题”简介

“李约瑟难题”又称“李约瑟之谜”,其最初构想由李约瑟博士(Joseph Needham,1900—1995)提出,于1938年形成

[2]

。1964年李约瑟在《东西方的科学与社会》一文中表述:“为什么近代科

[3]

学只在欧洲,而没有在中国文明(或印度文明)中产生?”“为什么在公元前l世纪到公元15世纪期间,中国文明在获取自然知识并将其应用于人类的实际需要方面比西方文明有效得多?”

由于对该问题的研究是一个关乎中国科学技术如何才能赶上西方国家的现实问题,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李约瑟难题”几乎一直是中国学术界的研究热点之一。国内学者认为,“李约瑟难题”是一个问题集,上述原始表达只是该命题的简化形式

[4]

。归结到石油科技这一主题上,可

将其表述为:为什么古代中国(1840年以前)的石油技术水平远高于其他国家;而近代(1840—1949年)和现代(1949年以后)中国的石油科技并未成为世界石油科技的引领者,通过自主创新取得的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的石油科技成果极少?该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可称作中国石油科技史中的“李约瑟现象”。

二、中国石油科技史中“李约瑟现象

(一)古代中国的石油技术举世瞩目

人类发现和利用石油最早可追溯到约公元前4000年,中国则是钻探开发石油及天然气最早的国家。

例如,北宋庆历年间(1041—1048年),中国出现了顿钻钻井技术,可钻出井深130米左右的“卓筒井”,而国外的第一口油井是沙俄于1848年在黑海的阿普歇伦半岛开凿的。李约瑟在他所著的《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文明史》一书中写到:“今天用于开采石油与天然气的深井就是从中国人的这些技术中发展起来的”,并指出“这种技术大约在12世纪以前传到西方各国”。

[5]

又如,西

汉末年的临邛县邛崃火井是世界上有关天然气开发利用的最早记录,而国外最早使用天然气的是英国(1668年),比邛崃火井晚了1600多年。在被李约瑟誉为“中国科学史的坐标”的著作《梦溪笔谈》中,宋代学者沈括(1031—1095年)作出了“石油至多,生于地中无穷”,“此物后必大行于世”的预言

[6]

。毋庸置疑,中国古代的钻凿井技术和石油天然气开发应用程度明显领先于国外。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这些石油科技成果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一起,成为华夏璀璨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世界的科技进步带来了深远影响。

(二)近代中国的石油科技止步不前

虽然古代中国长期保持着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的油气开发和利用技术,但世界近代石油天然气工业的发端和蓬勃发展未能在中国发生。

1859年8月27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一口找油井涌出了第一桶石油,开启了近现代石油工业大发展的序幕。此后,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带来的科学技术飞速进步,石油开采、输运和炼油技术不断提高。20世纪之后,随着两次世界大战的推动和科技的不断创新,石油成为西方国家最主要的工业原料,

[7]

但同时代的中国正遭受列强侵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于

万吨,而同期进口

1867年开始向中国大肆倾销“洋油”,垄断中国石油市场,攫取中国大量白银。这期间中国石油科技发展严重受阻,1904—1948年的45年中,中国的原油累计生产量只有“洋油”高达

(三)现代中国的石油科技依然落后

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几代人的艰苦奋斗,中国石油工业得以恢复和飞速发展,石油科技水平也不断提高。例如,陆相石油地质理论、聚合物驱、稳油控水等理论技术均具国际先进水平。但是,中国虽开展了大量的跟踪研发,但缺乏原始创新,国内石油科技总体状况依然落后于美欧的发达国家5~10年。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理论创新不够。理论研究是技术应用的基础。国内石油地质学家提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陆相生油理论、源控论、复式油气聚集带理论等新理论成果,对中国多个新油田的勘探和开发起了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但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尽管含油气系统理论、层序地层学等国外新理论的引入极大推动了中国石油工业的进步,但中国油气地质勘探理论创新却没有很好地与时俱进,呈现“模仿有余而创新不足”的态势

[9]

万吨

[8]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