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训练学

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训练规律以及有效地组织运动训练活动的行为的科学。

运动成绩:是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根据特定的平淡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发挥状况的综合评定。

竞技水平:运动员所具备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的表现称为竞技水平。 竞技能力:即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

运动训练方法:是在运动训练活动中,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和方法。

运动训练手段:是指在训练过程中,为了提高某一竞技运动能力、完成某一训练任务所采取的具体练习。

分解训练法:是指将完整的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过程合理地分成若干个环节或部分,然后按环节或部分分别进行的训练方法。

完整训练法:是指从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的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和环节,完整地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重复训练法:是指多次重复同一练习两次练习之间安排相对充分休息的练习方法。

间歇训练法:是指对动作结构和负荷强度、间歇时间提出严格的要求,以使机体处于不完整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持续训练法:是指负荷强度较低,负荷时间较长,无间断地连续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变换训练法:是指运动负荷、练习内容、练习形式以及条件实施变换,以提高运动员积极性、趣味性、适应性及应变能力的训练方法。 循环训练法:是指根据训练的具体任务,将练习手段设置为若干个练习站,运动员按照既定顺序、路线,依次完成每站练习任务的训练方法。

比赛训练法:是指在近似、模拟或真实、严格的比赛条件下,按比赛的规则和方式进行训练的方法。

力量素质:是指人体肌肉工作时克服阻力的能力。

速度素质:是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也即指人体或人体某一部分快速移动,快速完成动作和快速做出运动反应的能力。

耐力素质:是指有机体在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特定强度负荷或动作质量的能力,是人体基本的运动素质之一。 1.简述运动训练方法及作用?

答:运动训练方法是在运动训练活动中,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和办法。在运动训练过程中,运动训练方法是教练员进行训练工作、完成训练任务、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应用工具。现代竞技运动发展史表明:运动训练方法的不断创新和科学运用对推动各项竞技运动整体发展水平的作用十分巨大的。因此,正确地认识和掌握不同训练方法的功能和特点,有助于顺利完成运动训练过程不同时期的训练任务;有助于有效地控制各种竞技能力的发展;有助于科学地提高不同项目运动员的整体竞技能力。

2.运动员竞技能力的结构及在比赛中的主要表现?

答:每名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结构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但优秀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的结构又有着许多共同的特征。建立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的结构模型即可科学地概括并准确地描述这些共性特征,以便为运动员确定竞技能力训练目标提供标准的参照系,同时又对运动员早期选材和基础训练起到远程导向的作用。运动员在比赛中的主要表现主要有赛前过分激动、赛前淡漠、赛前盲目自信和赛前战斗准备状态。 3.简述运动训练手段及作用?

答:运动训练手段是指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以提高某一竞技运动能力、完成某一具体的训练任务所采用的身体练习。在运动训练活动中,教练员、运动员通过采用具体的训练手段去完成具体的训练任务、提高某一竞技能力水平。运动训练手段的不断创新和科学运用对推动竞技运动发展水平的作用同样是十分巨大的。因此,不同的训练手段具有不同的功效,科学的认识和应用不同训练手段的功效和特点,有助于科学的完成运动训练过程不同时期的具体训练任务,有助于科学的提高不同运动项目运动员的各类竞技能力。

4.分析运动训练方法与运动训练手段之间的联系?

答:运动训练手段是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以提高某一竞技运动能力、完成某一具体训练任务的所采用的身体练习。是具体的有目的的身体活动方式,是运动训练方法的具体体现。在运动训练方法中,教练员、运动员通过采用具体的训练手段去完成具体的训练任务、提高某一竞技能力水平。不同的训练手段具有不同的功效,科学地认识和应用不同训练手段的功效和特点,有助于科学地完成运动训练过程不同时期的具体训练任务,有助于科学地提高不同运动项目运动员的各类竞技能力

5.体能训练的基础要求有哪些?

答:(1)合理的安排一般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2)体能训练应与技术、战术、心理和智能训练有机结合,选择体能训练手段应力求与专项技术动作形式和生物力学特征相近似。(3)体能训练在整个训练中所占的比重,以及一般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的比例的确定,要因时、因地、因项、因人而异。(4)体能训练的主要内容是运动素质训练。(5)在训练中应加强对运动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对身体训练重要意义的认识,培养他们具有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 6.试述发展最大力量、快速力量及力量耐力的主要训练方法? 答:最大力量:1基本训练方法负荷量度的确定。(1)负荷强度 (2)负荷数量 (3)组间间歇时间 2.其他方法负荷的确定。(1)大强度法(2)极限强度法(3)极限次数法(4)静力练习法(5)变换训练法 快速力量(1)负荷强度(2)负荷数量 3)间歇时间 力量耐力:(1)负荷强度 (2)负荷数量 (3)间歇时间 7.运动训练学三层结构及理论研究内容?

答:运动训练学三层结构分为一般训练理论、项群训练理论和专项训练理论三个层次,理论研究内容:竞技体育的地位和作用,运动训练的目的、任务和特点。运动训练原理和原则;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

身体训练;技战术训练;心理智能训练;训练过程的计划和控制;运动员选材;负荷与恢复

8.试述发展反应速度、动作速度、移动速度的主要训练方法? 答:反应速度:(1)信号刺激法(2)动作感觉法。(3)移动目标的练习 (4)选择性练习 动作速度:(1)利用外界助力控制运动员的动作速度。(2)减小外界自然条件的阻力。(3)利用动作加速或利用器械重量变化而获得的后效作用发展动作速度。(4)借助信号刺激提高动作速度。(5)缩小完成练习的空间和时间界限。移动速度:(1)发展最高移动速度每次练习的持续时间不能过长,应以使每次练习均以高能磷酸原代谢为主要供能途径,一般的讲,应保持在20秒以内。(2)各种爆发力练习(3)高频率的专门性练习,如径赛运动员做高抬腿跑、小步跑、后蹬跑、车轮跑等。(4)利用特定的场地器材进行加速练习,如斜坡跑和骑固定自行车等。

9.试述发展一般耐力及专项耐力的主要训练方法?

答:一般耐力:(1)各种形式的长时间跑。(2)长时间进行的其他周期运动,如速度滑冰、划船、自行车等。(3)长时间重复做某一非周期运动,如排球运动中多次做滚动练习。(4)反复做克服自身体重的练习,坚持较长时间的抗小阻力的练习。(5)循环练习等。专项耐力:(1)体能主导类快速力量性项群的专项耐力训练。(2)体能主导类周期竞技项群的专项耐力训练。(3)技能主导类表现性项群的专项耐力训练。(4)技能主导类对抗性项群的专项耐力训练。 10.结合所学专项,思考该专项的运动技术训练要点?

答:无论哪个运动项目,都必须长期地、系统地、坚持不懈地狠抓基本技术的训练。在运动项目中,无论哪个运动项目,该运动项目的运动技术要点主要有以下要点。(1)处理好基本技术与高难度技术的关系。(2)处理好特长技术与全面技术的关系。(3)处理好规范化与个体差异的关系。(4)处理好循环渐进与难点先行的关系。(5)处理好合理的内部机制与正确的外部形态的关系。(6)抓好技术风格的培养。

11.简述评价运动技术的基本标准?

答:实战性(结果)评价和合理性、经济性(过程)评价是运动技术评价的两大基本标准。运动技术训练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创造优异运动成绩。是否能达到这一目地,即实效性如何,是评价运动技术的主要标准。其次,达到这一目的过程是否符合生物学及心理学等规律,即合理性与经济性如何,亦是评价运动技术的重要标准。在很多情况下,合理的、经济的技术会取得良好的效果,这在体能主导类项群、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及表现准确性项群中尤为突出。 12.制定战术方案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答:(1)战术任务和具体目标。(2)预测对手的战术意图,包括进攻与防守及心理等。(3)确定战术原则。(4)己方(全队、小组或个人)的战术行动,包括具体的任务分工等。(5)预测比赛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情况及应变措施。(6)适应竞赛环境的措施。(7)赛前战术训练的安排。(8)对本方案的保密要求及赛前隐蔽工作。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