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P1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患病风险的关联研究.doc

UCP1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患病风险的关联研究

目的:UCP1在能量代谢、减少线粒体活性氧方面有重要作用,与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有关。本次研究拟筛选影响2型糖尿病患病因素,检测UCP1基因多态性,探讨UCP1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关联,并进一步探讨UCP1基因-环境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对2型糖尿病的影响,为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及其防治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体检人群为研究对象,采用性别、年龄(±5岁)1:1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共纳入900对病例对照。

对900对病例对照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生化指标检测,并提取血样DNA,利用MassARRAY检测技术对UCP1基因的三个位点(rs3811790、rs3811791、rs1472268)进行基因分型。采用Epidata 3.1软件建立数据库;Plink 1.07软件进行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检验、三个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分布分析;SHEsis在线平台进行连锁不平衡及单体型分析;GMDR 0.9软件进行广义多因子降维法分析并构建UCP1基因-环境因素交互作用模型;其余统计分析均采用SPSS 19.0软件。结果:(1)本次研究最后分析共纳入900对病例对照,病例组与对照组中性别分布一致,其中男性358名(39.78%),女性542名(60.22%);病例组年龄为(64.67±10.02)岁,对照组年龄为(64.58±9.73)岁,年龄及性别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分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为P>0.05)。

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经常吸烟(OR=1.697,95%CI=1.045-2.755,P=0.033)、超重(OR=1.378,95%CI=1.072-1.770,P=0.012)、肥胖(OR=1.994,95%CI=1.382-2.878,P<0.001)、高收缩压(OR=1.121,95%CI=1.040-1.207,P=0.003)及高甘油三酯

(OR=1.040,95%CI=1.022-1.058,P<0.001)可能是2型糖尿病患病的危险因素;

偶尔饮酒(OR=0.621,95%CI=0.452-0.852,P=0.003)可能是2型糖尿病患病的保护因素。(2)对照组中rs3811790、rs3811791、rs1472268位点均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P>0.05)。UCP1基因的三个位点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分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在校正吸烟、饮酒和BMI后发现,在rs3811791位点的共显性模型中,发现携带CT基因型个体与携带TT基因型个体相比,2型糖尿病患病风险降低

(OR=0.762,95%CI=0.593-0.980,P=0.034)。在rs3811790、rs1472268位点的共显性模型、显性模型和隐性模型中均未发现与2型糖尿病患病有关。(3)对UCP1基因的三个位点进行单体型分析,所构成的5种单体型均未发现与T2DM存在关联(均为P>0.05)。

(4)广义多因子降维法基因-环境因素分析结果发现,两因素模型rs3811790与年龄间存在交互作用(P=0.001)。(5)研究人群中,校正吸烟、饮酒及BMI后发现,rs3811791位点共显性模型中携带CC基因型个体与携带TT基因型个体相比TG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rs3811791位点隐性模型中携带CC基因型个体与携带(CT+TT)基因型个体相比具有较高的TG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研究人群中未发现rs3811790、rs1472268位点与生理生化指标代谢存在关联。

结论:(1)经常吸烟、超重与肥胖、收缩压升高、高甘油三酯可能是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偶尔饮酒可能是2型糖尿病的保护因素。(2)在研究人群中,UCP1基因的rs3811791位点携带CT基因型个体与携带TT基因型个体相比,2型糖尿病患病风险降低。

(3)UCP1基因的rs3811790、rs3811791、rs1472268位点与环境因素的交互

作用中发现,rs3811790与年龄可能存在交互作用,使2型糖尿病患病风险增加。(4)在研究人群中,rs3811791位点的CC基因型可能与TG水平升高有关。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