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品社》法制渗透点

《品德与社会》 三年级 法制渗透点

版别:人教版

渗透点1

学科内容

三(上)/第二单元/我在学习中长大/第一课/我学会了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中华人名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初步了解。

方法:联系实际,解题点睛。 实例或说明

1.让学生回忆自己两年多学习、生活中的收获,写在卡片上。 2.自我展示,从学习、生活、才艺多方面展示自己的成长。

3.教师总结:我们的成绩离不开国家关心,国家法律形式保障我们受教育的权利,出示相关法律。

渗透点2

学科内容

三(上)/第二单元/我和规则交朋友/第一课/规则在哪里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初步了解和理解。 方法:创设和情景,实例分析。

实例或说明

1.设计一个小故事:一群学生到公园或某一公共场所,大部分学生都按规则要求去做,部分学生不守规则:乱扔垃圾,横穿马路,在风景区乱涂乱画等。让学生辨析,哪些行为不对?应该怎样做(可以制作成课件或以演小品的形式进行)?

2.选择一两个学生熟悉的游戏让学生做一做,让学生找一找游戏中有什么规则,如果不按规则做行不行?

3.教师总结:道德、纪律、法律其实就是规则,人人都要自觉遵守规则。

渗透点3

学科内容

三(下)/第一单元/在爱的阳光下/第三课/来自社会的爱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1.《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初步了解。

方法:利用现代技术,结题点睛。

实例或说明

1.观察了解活动。在“社会为我们做了什么”这个活动中,让学生完成课前调查:

(1)学生自由观察、搜集一些保护少年的警示语、警示牌等,了解他们的作用。同时可以用照片、图画的形式记录下来。

(2)以小组为单位,按照不同主题,了解本地区社会各界关心爱护少年儿童的事例和规定,并查找我国有什么保护少年儿童的相关法律。

2.展示汇报。学生在自己调查了解的基础上,每人写一篇调查记录或画出自己观察到的事情。在以小组为单位做个资料夹,并向大家介绍。教师适时进行引导并出示相关法律。

渗透点4

学科内容

三(下)/第四单元/寻路和行路/第三课/出行的学问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1.《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 2.交通安全法的其他法规 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理解和运用。

方法:创新和情景,组织游戏。

实例或说明

1.在开展“乘坐什么交通工活动中,可创设乘车、乘船、乘机情景,让学生演一演乘客和司机等。

2.其于学生评价,教师适时讲解相关法规。

3.在轻松的游戏氛围中,让学生知道出行安全常识和有关的一些规定。

渗透点5

学科内容

三(下)/第四单元/寻路和行路/第四课/马路不是游戏场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六十一条 行人应当在人行道内行走,没有人行道的靠路边行走。

第六十二条 行人通过路口或者横过道路,应当走人行横道或者过街设施;通过有关交通信号灯的人行横道,应当按照交通信号灯指示通行......

第六十三条 行人不的跨越、椅坐道路隔离设施...... 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了解和理解。

方法:创设情境,组织游戏,结课点睛。

实例或说明

1.开展“交通安全知识擂台赛”,可把相关法规作为竞赛内容,一组问,其他组抢答。

2.在“我是小交警”活动中,创设情境,让学生分别扮演交警和行人,对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人,小交警制止并对其讲解相关内容,借此让其与学生了解相关规则。

3.完成书上调查表,教师组织交流并总结,并适时解释《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相关内容,进一步让学生了解如何安全文明行路及乘车。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