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概论复习资料

美学概论复习资料

一.美学学科的发展史: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由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于1750年在其所著的《美学》一书中首次提出来的。鲍姆嘉通因此成为“美学之父”。(P4) 二.关于美学研究对象的几种主张:(P13-14)

①主张美学的研究对象是艺术:这种主张认为,美学应该集中体现各种各样艺术活动中美的现象。代表人物: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这种美学观点把美的现象局限于艺术范围,会令美学的深广意义受到极大限制,同时,它很难与一般的艺术理论区别开来。

②主张美学是研究现实和艺术中美的本质及美的规律的学科:突出特点,它认为有一个“美本身”存在,它把“美本身”作为研究对象。划清美学与艺术理论的界限,将美学的研究范围扩展到了艺术之外的现实,及现实中的美和美的规律。缺陷:“美本身”是否存在仍是一个疑问,即艺术与现实中是否存在“美的本质”和“美的规律”。 ③主张美学就是研究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的学科:认为美的现象只存在于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之中,没有人与现实之间的审美关系,也就没有美。研究锁定在了“关系”上。缺陷,人与现实之间的“审美关系”是后起的,并不是本源,本源在于“审美活动”;其次它本身包含人与现实的二元划分,它预先设定了在审美活动中人与现实的分离。这种二元论会将美学引向歧途。

④主张美学就是研究表现活动的学科:由意大利现代美学家克罗齐提出,将美学严格锁定在了“表现活动”的范围之内,与“表现活动”相关的就是直觉、幻想、表象、象征和语言--符号的表达形式。这一主张抓住了问题的要害,因为对审美现象来说,表现无疑是最实质性的方面。用表现来涵盖美学的研究对象仍有些不妥,表现只是审美活动的一部分。

三.审美对象的复杂性: ㈠ 美的现象是属于人的现象

㈡ 审美经验是美的现象的唯一见证:(P16)

美的现象只存在于人与对象审美关系的那一刻,即人的审美经验中。

这句话的意识:①美的现象只出现在审美经验中,如果没有审美经验,我们就不能断定美的现象的所谓客观存在。所以,它是“唯一见证”。

②如果一个事物与我们没有发生审美关系,它就还只是一个物理的事实,我们无法断定它美或者不美。所以审美经验是美的现象的“见证”

③审美经验只出现于人的审美活动中。只有人有审美经验,世界上的其他事物都没有审美经验,这正是美的现象的属人性的根据。 ④美的现象只出现在审美经验中,而审美经验总是意味着当下性,即它总是即时发生的,因此,美的现象也就是一种时机性的现象。它是在某种机缘下才发生的,同时,它的发生不被延后,也不会被提前,它的发生就是此时此刻发生。只有发生了审美经验,美的现象才出现。这就是它的“唯一性”。 ㈢ 美现象的历史性

四.研究美学所适用的方法(P19-21)

㈠ 哲学的和逻辑的分析方法:哲学是所有人文科学中地位最高的学科,研究世界观和认识论;哲学可以为美学提供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础,建立和理解这个学科的基本概念和概念系统。对美的现象的思考和美学的研究,一直就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美学研究也一直借助于哲学的研究成果和方法来解决自身的问题。

㈡ 符号学和语言学的方法:审美活动与符号学、语言学之间有着内在的、本质的关联。这就需要美学有它自己的符号学和语言学,这样我们才能理解审美活动中的符号显现和

表现。

㈢心理学的方法:因为审美经验是美的现象的唯一见证,而审美经验首先表现为心理感受,所以,美学的研究也需要心理学的支持。

五.如何学好美学:你的审美经验是进入美学大门的通行证(P22) 艺术鉴赏的经验是每个人进入美学大门的通行证和最好的老师。鉴赏力是鉴赏力是建立在感受力的基础上的,,每个人都具有这种感染力。丰富的艺术鉴赏的经验是在长期的艺术欣赏中积累、训练出来的。这就要求大家多读文学作品,多观赏绘画、雕塑作品,多听音乐。当有了丰富的审美经验或艺术鉴赏的经验时,你就能够用自己的经验来理解美学理论中所讨论的问题的实质,并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来验证某些理论或学说是否正确。

六.研究美学的目的:(P23-24)

㈠ 从审美活动认识人的自由:美学研究人的审美活动,目的就是让我们深刻认识审美活动与人的自由的关系,以及人的自由本身。这既可以通过审美活动本身来认识,也可以通过对审美活动的研究来认识,并以此改善我们的生活本身。

㈡ 从审美活动理解人的完善:在审美活动中人就是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出现的。当我们在社会活动中必须遵从法律、道德和制度等方面的理性规约,而竭力克制我们的感情和感性活力时,我们就变成了理性的单面人。当这种理性的压力和约束过大时,我们甚至会遗忘我们的感性存在。只有当审美活动真正在人的生活中出现的时候,他才恢复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自由和谐的生活。。所以,美学研究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让人们了解自身作为人的整体的和谐存在,并努力按照这样的整体性来创造自己的生活,从而是人的生活以自身为目的。

㈢ 培养审美能力,创造美的生活:这是人文素质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七.身体劳作与“手艺”:(P49) 身体劳作·身体劳作的本源性意义·“手艺”的诞生·“合目的性”·“合规律性” “手艺”与“艺”·“艺”本源于“手艺”·“手艺”为“艺”奠定本源性根基。 八.美感经验是审美活动的唯一标志:(P77-78)

因此,就人的审美活动来说,最基本的事实是,美感经验是审美活动和美的现象的唯一见证,是其唯一的标志。没有美感的产生,我们也就不能说我们进行了审美活动,只有产生了美感经验的活动,才能称作审美活动。这两者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九.美感是审美活动发生时产生的一种经验状态(P78-79)

美感或美感经验,从美感经验上说,就是审美活动(包括艺术创造和艺术鉴赏)发生时所产生的一种独特的心醉神迷的瞬间经验状态。用法国现象学、美学家杜夫海纳的话说,在美感经验那一纯粹的瞬间,“对世界的信仰被搁置了起来,同时,任何实践的或智力的兴趣都停止了,说得确切些,对主体而言,唯一仍然存在的世界并不是围绕对象的或在形象后面的世界”,而是属于美感经验凝结的这一顷刻。这里的经验用狄尔泰的话来说,它的意思是“生命经验”。“生命经验”是一种生命的经验,或者是一种生命事件,即使只有自己的生命参与其中才能发生的事件经历。从质的方面说,美感经验是一种“生命事件”或“生命经验”,是人的整个生命的出场、绽放和意义生成的全部内涵的瞬间凝聚。 十.美感经验的主要特征(P81-83)

美感经验是一种快感:美感经验最突出的特点是它总是一种快感。美感经验是一种愉悦的、快乐的、心醉神迷的感觉。

①快感是美感经验的普遍特征:在某些美感经验中,快感的体验是混杂在许多复杂感受之中的,但这并不影响美感经验的快感特征是普遍存在的这一事实。没有这样的快感发生,我们就很难判定我们获得了快感。

②美感经验的快感是非功利的:这里的“功利”主要指人的基本生存所需要的利益。这些基本生存所需的利益,可分为两层,一是生理的利益,二是道德的利益。美感经验的快感与这两种“功利”都没有关系。(美感经验的快感与生理快感的区别,见书本82页) ③美感经验的快感来源:来源于人的心身之间的和谐、自由的状态;来源于人的生命活动所达致的完满感、充实感;来源于生命活动的自由创造和内在意义的表现。 十一.美感经验是直觉的经验(p85-87)

㈠ 美感直觉:所谓美感经验的直觉性,就是美感经验的达成既不是在理性分析中进行的,也不是在推理中进行的,而是人的整个生命与一个对象之间不假思索地在瞬间直接达成的整体契合。美感经验的直觉性,可以从美感经验的感受者和感受对象两方面加以了解。美感的直觉性,就是这种直接进入对象、与对象契合无间地结合以及使对象的本性完美地被呈现和被给予的统一体。 ㈡ 作为美感经验的直觉的特点:

①直觉是不假理性概念或逻辑的推断而获得的直接的悟知。美感经验的直觉是不依赖于理性概念和逻辑的,相反,理性却要依赖直觉。 ②直觉是高度的经验。

③直觉是一种具有洞察力的经验

④美感经验的直觉是形成性的和造就的。 十二.美感经验的表现(P87-90) ㈠什么是表现:所谓“表现”,通常是指不可见的、隐秘的或内在的东西呈现为可见的、外在的。美感经验中的“表现”是伴随着美感经验的直觉活动而产生的内在生命的外在呈现,是隐秘的生命活力的展现。美感经验产生的时候,我们不仅把握了对象、创造了形象,而且同时也在把握对象、创造形象的过程中“投射”了我们自己的内在生命。这两个方面是同时进行的。美感经验从来不是单纯接受外在对象或感受外在对象的单一过程,而是一个呈现对象与表现生命同时进行的双向过程。

㈡表现与直觉的关系:我们说美感经验本质上是一种诗性直观的经验,或就是直观,那么,其表现性也就必然在这种直觉之中有其根基。也就是说,美感经验的表现性是伴随着直觉而诞生的,没有美感经验的直觉性也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表现性。表现就是通过直觉进行赋形。没有赋形就不是表现,而只是一种含糊不清的事情。与直觉相连接的表现,包含两个基本的类型:第一,在直觉的形象创造中赋予事物以形式。第二,内在生命或情感直觉表现自己,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直抒胸臆”。 十三.美感作为自由的经验,包含的含义:(P92)

①美感经验作为自由的经验,首先是一种人的感性和理性、肉体和精神形与神处于和谐融通的经验。

②美感经验作为自由的经验,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经验。这就是说,在美感经验形成时的快乐的状态中,人不是外在于自然的,自然也不是人的异己的、默然的敌人,人与自然不是对立或分裂的状态,而是处于一种和谐的关系中,人与自然是相互契合的 ③美感经验作为自由的经验,是人与自己和谐统一的经验,即在美感经验中人获得了他生命整体性存在。

以上三点无论是人的感性与理性处于和谐状态,还是人与自然的和谐,抑或人回归自身并以自身为目的,都意味着人的自由的获得。因此,我们说,美感经验是一种自由的经验。

十四.美感经验与美:(P95)

“美”是审美活动中人与对象之间所形成的关系性体验,一个对象的“美”是美感经验在对象上的附着,作为美感经验的美的特征。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