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法硕 (非法学 专业基础考研真 题答案 作者:凯程陆老师,有问题找我
一、单项选择题:1-40题,每小题一分,共 40分。 1. 【答案】 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刑法的机能。刑法的机能,是指刑法能产生的积极作用。一般 来说,刑法具有三种机能:(1规制机能,是对人的行为进行规制或者约束的机能。其方 式是对犯罪规定刑罚,向国民显示该行为为法律所不容许;或者要求国民不要实施类似行 为,从而避免犯罪;(2保护机能,即保护国家、社会和个人法益的机能;(3保障机 能,即保障公民不受国家刑罚权的非法侵害并保障犯罪人不受刑法规定之外的刑罚处罚的 功能。本题选 A 。
2. 【答案】 B
【解析】刑法对外国人在中国领域外犯罪的效力。外国人在中国领域外对中国国家或 者公民犯罪,而按我国刑法规定的最低刑为 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适用我国刑法;但 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处罚的除外。这种规定,体现了保护原则。
3. 【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纯正不作为犯,又称 \真正的不作为犯 \。法律规定一定的作为 义务 , 单纯地违反法律规定此项作为义务而构成犯罪的行为人。纯正不作为犯的特点是 :(1违反的作为义务一般由法律予以明文规定 , 其内容是多方面的。 (2一般不要求有危害结果的 发生。 A 选项中,甲将生活不能自理的老母锁在家中并外出数天,已经构成作为形式的故 意杀人。遗弃罪的主观方面是将自己应当承担的赡养义务不承担或转移给别人承担,而不 能包含杀人的故意,如将生活不能自理的老母背到车站、民政部门前等地方丢弃,构成遗 弃罪。 B 选项,对于逃税罪,有人认为是作为犯罪,有人认为是不作为犯罪,也有人认为 是作为不作为相结合的犯罪,但从纯正不作为犯的第一特点来看,通说认为,纳税人采取 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
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的行为。不管是采 取何种手段,其最终行为都是不履行法律规定的纳税义务。所以属于不作为犯罪。
4. 【答案】 D
【解析】 AB 选项都没有因果关系, C 选项是介入因素导致因果关系中断。 D 选项考查 的是因果关系的客观性,因甲的追打导致乙落河淹死,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具有因果关 系。
5. 【答案】 B
【解析】打击错误,也称打击失误、行为偏差、方法错误,是指行为人对自己意欲侵 害的某一对象实施侵害行为,由于失误而导致实际侵害对象与其本欲侵害的对象不一致。 打击错误有以下基本特征:1、行为人对自己意欲侵害的对象实施了侵害行为。 2、实际侵 害的对象与行为人意欲侵害乃至行为所指向的对象不一致。这一特征包括以下含义:其 一,要有实际的侵害结果发生;其二,行为人主观上要有特定的侵害对象;其三,实际侵 害的对象不是行为人意欲侵害的,也不是其行为所直接指向的特定对象,因为如果行为人 主观上虽然有特定的侵害对象,但行为指向的对象并不特定,也不存在打击错误的问题。 3、行为人在主观上不仅不希望而且也没有放任自己的行为对第三者(实际侵害对象造成 危害。
打击错误的表现形式有两种:一是同一构成要件内的打击错误,如本题中甲用刀伤害 张三却误伤了李四;;二是不同构成要件间的打击错误,如某人从楼上投掷重物意图砸毁 甲的汽车,却将过路的行人乙砸死。
6. 【答案】 A
【解析】本题中乙的行为系共同盗窃,构成盗窃罪,理由是:(一 乙具有共同盗窃犯 罪的主观故意。所谓共同犯罪故意,指各共同犯罪人通过意思联络,认识到他人的共同犯 罪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决定参与共同犯罪,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 态度。根据意思联络形成时间的不同,共同犯罪可分为事先有通谋的共同犯罪和事先无通 谋的共同犯罪。 \事先 \是指着手实行犯罪之前。在着手
实行之前就预谋共同犯罪或形成 共犯故意的,属于事先通谋;甲乙就属于事前的共谋。甲乙具有分工上的不同。
7. 【答案】 C
【解析】刑法第 52条规定:\判处罚金,应当根据犯罪情节决定罚金数额。 \根据本条 规定,罚金数额应当与犯罪情节相适应。也就是说,犯罪情节严重的,罚金数额应当多 些;犯罪情节较轻的,罚金数额应当少些,这是罪刑均衡原则在罚金裁量上的具体体现。 在裁量罚金数额时应否考虑犯罪人缴纳罚金的能力,刑法没有明确规定,但 2002年 11月 15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财产刑若干问题的规定》第 2条规定:\人民法院应当根据 犯罪情节,如违法所得数额、造成损失的大小等,并结合考虑犯罪分子缴纳罚金的能力, 依法判处罚金。 \由此可见,在司法实践中,从有利于判决执行的角度出发,在罚金裁量的 时候应当考虑犯罪分子缴纳罚金的能力。
8. 【答案】 B
【解析】假想防卫是指行为人由于主观认识上的错误,误认为有不法侵害的存在,实 施防卫行为结果造成损害的行为。
(1不法侵害行为的实际不存在。这是假想防卫成立的前提条件,也是假想防卫行为区 别于正当防卫和其他防卫错误的关键。
(2行为人主观上存在防卫意图。这是假想防卫在主观上的必备条件。这种防卫的意图 来源于行为人主观上判断错误,如果行为人明知不法侵害并不存在,也就不会产生防卫意 图,假想防卫当然也就不会发生。
(3行为人的 \防卫 \行为给无辜者造成了损害,这是假想防卫成立的结果条件。由于行 为人误将他人行为视为不法侵害行为,因而作出错误的防卫反击,进而导致不应有的危害 后果的产生。假想防卫行为才具有法律意义上的社会危害性,行为人并因此承担相应的法 律责任。
9. 【答案】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