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学习法与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相似诱导:条件、过程与机制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行动学习法与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相似诱导:条件、过程与机制

作者:秦旭芳 王雨丝

来源:《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13年第10期

[摘要]“行动学习”与“行动导向教学”作为同一行动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深刻影响着教师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本文概述行动学习法和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内涵,以及二者之间相似诱导的条件、过程和机制,以期为教师或准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借鉴。 [关键词]行动学习法;行动导向教学法;相似诱导

[中图分类号]G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604(2013)10-0031-04

教师是教育质量的决定因素。我国20多年来教育改革的实践证明,不提高教师的素质,教育改革便无法深入进行。近年来,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及《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等的先后出台,教师队伍素质正在逐渐提高。然而,传统教师培训一直沿用“教师讲,学生聽”的方式,学生成为教师之后,也会下意识使用这种方式。

为有效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有必要寻求一种能够激发教师自主学习的专业发展模式,“行动学习法”和“行动导向教学法”可成为其中的一种选择。行动学习法和行动导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教学法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它们相互转换的条件、过程、机制如何?这正是本文拟加以讨论的问题。

一、行动学习法与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内涵及关系 (一)行动学习法的内涵

行动学习法是一种以完成预定工作为目的,在小组成员支持下持续不断进行学习与反思的学习方法。在行动学习过程中,教师不断解决工作问题,反思实践经验,相互学习和提高。对幼儿园来说,行动学习是幼儿园改进管理以及教师转变观念的一个过程。开展行动学习之前,幼儿园及教师要确定工作中存在的一个或多个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参加行动学习的人员应积极提出建设性意见,虚心采纳合理的意见和建议,并提出可行的策略,促进问题的解决。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内涵

行动导向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最大区别在于,行动导向教学法以学生为学习行为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咨询者。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达到教学目标。行动导向教学中教与学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它以实践为导向,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还要掌握必要的技能。该教学法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行动导向教学一般采用跨学科的综合课程模式,重视培养学生案例分析、问题解决能力。概言之,该教学法的主要特征是学习内容的综合性、学习过程的参与性、学习成果的多样性以及学习评价的多元性。

(三)行动学习及行动导向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关系 1.“行动”的本质

行动学习与行动导向教学中的“行动”不同于以斯金纳的“刺激一反应”理论为基础的“行为理论”和“行为主义”。这里的行动,是一种“有目标的活动”,强调“行动即学习”“通过行动来学习”。因此,行动学习与行动导向教学中的行动,既包括学习者的主观意识,又包括其客观具体行动,即动作行动与心智行动的结合体。行动学习和行动导向教学实质上是同一行动过程中不可分离的两个方面,即“学”与“教”的过程。在分析行动学习的特点时,是站在学生(学习者)的角度去审视的,而分析行动导向教学的特点时,是站在教师(培训者)的立场来诠释的。

2.行动学习与行动导向教学中“教”与“学”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具有同一性。但他们各自承担的任务不同,所具有的地位不同,因此“教”与“学”又具有异质性。兼具同一性和异质性的特点使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互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为主客体。在“教”的过程中,教师向学生施加影响,是“教”这一活动的主体,学生则是“教”的客体;在“学”的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向教师作出反馈,影响教师的施教,这时教师成了客体。因此,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相互作用的过程。

这里需要讨论的问题是,在学生“学”的过程中,教师的状态到底是怎样的?一般来讲,在教师利用简捷、系统、有序、经济有效的方式直接、明确地传达教育意图时,其角色是领导者、调控者,其主体地位处于显性状态。然而,当教师把自己的教育意图通过富有教育性的环境,通过人或物的中介间接地传达出来时,其角色就变成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咨询者了,这时教师的主体地位处于隐性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学生的主体地位恰好是显性的。可以说,在行动导向教学与行动学习中,学生有很多机会自主参与、自由选择、自我决定、自我评价,有时甚至感觉不到教师的存在。

二、行动学习与行动导向教学相似诱导的条件、过程与机制

相似诱导就是运用与追求共同目标相关的不同因素反复刺激大脑,促使大脑对相关信息作“相似”集中,并在这种相似的联想过程中获得新启发,最终使目标的实现最优化。 行动导向教学可让学生通过行动学习,激发出思维的相似诱导,逐渐养成行动学习的习惯。学生将来成为教师后,也能自觉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去教育他人。 (一)相似诱导的条件

相似诱导的理论基础是相似论。相似论认为,相似是有层次的。要完成行动学习与行动导向教学的相似诱导,需要满足一定的外部和内部条件。外部条件是指创造良好环境,使学生的求知过程充满鼓励、关爱、呵护、赞扬、期待,求知环境安全、自由等。

内部条件有二,一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拥有自然、好奇、快乐,没有先入为主和各种不良情绪的良好状态。二是学生在学习关键期具有潜在的学习能力。

内部条件的形成要靠师生双方的努力。教师要有“教”的兴趣,从而诱发学生“学”的兴趣。教师要把思维、想象、判断、创造的权力还给学生,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责任感。 (二)相似诱导的过程与机制

从发展阶段来看,教师专业成长可以通过职前的师范教育、新教师的入职教育、教师的在职培训和自我教育来实现。从宏观角度看,教师的专业成长受社会文化、教育管理体制、用人单位等多方面的影响,但所受的最深影响应该是教师作为学生时长期经历和逐渐形成的学习方式、入职学习时的学习方式以及职后学习时的学习方式。教师当初接受了什么样的教育方式,以后就很有可能对其学生运用什么样的教育方式。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