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反思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1.启发谈话,说说对自己知道的我国传统节日及其习俗,引入课题。 2.出示课件上有关节日的图片或视频。 3.揭示课题,板书课文题目。 1.学生自由发言自己知道的传统节日。 1.说出你知道的节日并说出其日2.学生结合课文和课件上面的图片或视频学习传统节日。 3.学生齐读题目。 期。 1.鼓励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自主认读生字。 2.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交1.自由朗读课文,圈画生字,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 2.小组交流自学生字词情况。 3.仔细观察“我会认”中的生字,找出这些字的特点,并组词。 4.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词。(用时:15分钟) 流生字词学习方法。 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新字。 4.指认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1)开火车认读生字。 的位置,说出怎样才能写好这些(2)用生字组词。 5.指导学生书写。 6.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分层地朗读课文。 字。 5.教师范写,学生观察、描红、临写。 6.小组成员分层朗读课文。 51

1.指名学生朗读。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并1.朗读课文。 2.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本文一共有8句话,共7个节日。 (2)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 (3)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和课文讲述,如春节贴窗花、放鞭炮;元宵节看花灯、吃元宵。 三、整体感知,理清层思考问题: (1)这篇课文一共有几句话(一个句号为一句)?几次。(用时:个节日? 15分钟) (2)课文共讲了哪几个节日? (3)每个节日都是怎样庆祝的? 四、总结,拓展。(用时:5分钟) 1. 总结本课学习内容。 2. 布置作业。 1. 学生畅谈本课学习所得。 2.继续描红、临写、抄写词语,进一步巩固生字新词,并背诵全文。 过节应该是孩子们最开心的时候,因此学习本课时不能沉闷地学课文,这样就把本应生动的课上死了,所以本课以孩子们过 教学反思 节时“玩”的心态去学习。在上本课时,突出运用多媒体课件,将各个传统节日在课文中单调的文字,用图片、视频的方式加以丰富,让孩子们在过节一样的喜悦中享受学习,在喜庆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学习我们的传统文化。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学前准备

1.通过解读课文深化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理解。 2.激发学生学习我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培养学生搜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语言讲好故事的能力;加深他们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并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搜集有关节日的故事,如七夕节的牛郎织女的故事,搜集我国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学生) 52

教学环节 一、复习巩固,检查生字听写和背诵。(用时:15分钟) 导案 1.听写、回顾上节课所学生字。 2.组织学生背诵课文。 3.导入新课。 学案 1.学生听写生字、新词。 2.学生背诵课文。 3.导入课件。 达标检测 7.换偏旁,组新字。 贴——( ) 转——( ) 郎——( ) 宵——( ) 组织学生齐读课文。 (1)请同学讲解各自搜集到的有关传统节日的故事,如端午节——屈原投江。 学生齐读课文,思考后回答问题。 (1)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讲解自己搜索到的节日故事,锻炼他们讲故事的逻辑能力。之后教师展示准备的多媒体课件,讲解展示文中出现的各个节日的起源及有关故事。 (2)学生自由发言,讲述自己课前搜集到的少数民族的节日。之后教师展示多媒体课件,讲解几个我国重要的少数民族节日。 8.说出下列几个少数民族的主要节日。 傣族( ) 藏族 ( ) 回族( ) 维吾尔族( ) 蒙古族( ) 朝鲜族( ) 二、精读课文,课外拓展。(用时:20分钟) (2)我国其它少数民族的节日都有哪些,他们都是怎么过他们的节日? 三、总结课堂,生活感 1.总结全文。 2.总结一下两节课我们 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包括生字词,几个传统节日及其习俗起源等。 知。(用时:学到的知识。 5分钟) 53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题 设计说明学前准备 课时安排 学习目标 本课内容围绕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讲解本课课文时,除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意思、学习生字词等基础内容外,要着重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如:课外通过各种手段搜集节日方面信息的搜索能力;自己组织语言解说节日起源或故事的语言组织能力、逻辑思考能力和讲故事的能力。最后关键的一点就是要通过学习我国的传统节日有效地做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让我国的传统文化在他们这一代更好地传承下去,这就需要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足够多、足够形象生动的传统节日方面的课外内容,丰富他们对传统节日方面的认知。 3.“贝”的故事

“贝”的故事 课型 新授课 本课主要通过讲“贝”是什么,在甲骨文中是什么样子的以及在古代有什么用途,用“贝”作偏旁的字表示什么等内容让学生认识形声字的规律,感受中国语言文字和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1.搜集有关贝的汉字。(师生) 2.制作生字卡和多媒体课件。(教师) 3.搜索贝类图片、贝类饰品。(教师)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会认16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够认读“甲骨文”“饰品”的词语,会写“钱币”等词语。 4.进一步了解汉字的意思与偏旁的特点。

54

5.了解贝字的起源,贝的作用以及字形字义。 学习重点 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了解贝字的起源和字形字义特点,体会汉字字义与其偏旁的关系特点。 导案 1.启发谈话,说说对贝的了解,引入课题。 2.出示贝的图片,指导学生观察其形状。 3.揭示课题,板书课文题目。 学案 达标检测 1.学生自由交流对贝的了解。 2.学生齐读课题。 1.鼓励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自主认读生字。 2.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生字词学习方法。 1.自由朗读课文,圈画生字,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 2.小组交流自学生字词情况。 3.仔细观察“我会认”中的生字,找出这些字的特点,并组词。 4.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出怎样才能写好这些字。 5.教师范写,学生观察、描红、临写。 6.小组成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词。(用时:15分钟) 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新字。 (1)指认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2)开火车认读生字。 (3)用生字组词。 4.指导学生书写。 5.指导学生小组合作,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汉字的魅力。 55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