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学

绪论 一、 名词解释

1. 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使用等内容的综合应用性技术科学

2. 药典: 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标准、规格的法典,一般由国家药典委员会组织编纂、出版,并由政府颁布、执行,具有法律约束力 3. GMP: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4. GLP: 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

5. DDS: 药物传递系统Drug Delivery System,又称药物给药系统,系指人们在防治疾病的过程中所采用的各种治疗药物的不同给药形式

6 制剂: 根据国家药品标准,将药物按剂型制成一定规格并符合质量标准的药剂 7.剂型:指药物不同的给药形式 8. OTC:由专家遴选的、不需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患者可以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 二、思考题

1. 药剂学的分支学科有哪些?试分别解释各学科的定义。

工业药剂学:是药剂学的核心,系研究药物制成稳定制剂的规律和生产设计的一门应用技术学科。

物理药剂学: 是运用物理原理、方法和手段,研究药剂学中有关剂型、制剂的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等内容的边缘学科。 药用高分子材料学:主要介绍药剂学的剂型设计和制剂处方中常用的合成和天然高分子材料的结构、制备、物理化学特征以及其功能与应用

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的机制及过程,阐明药物因素、剂型因素和生理因素与药效之间关系的边缘学科。致力于研究从机体用药到药物排出体外全过程中有关药物量变和质变所有问题。

药物动力学:是采用数学的方法,研究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的体内经时过程与药效之间关系的学科,具体研究体内药物的存在位置、数量(或浓度)的变化与时间的关系。对指导制剂设计、剂型改革、安全合理用药等提供量化指标。

临床药剂学:是以患者为对象,研究合理、有效、安全用药等与临床治疗学紧密联系的新学科,亦称临床药学。参与临床正确选择安全、合理、有效的药物疗法,提高临床治疗水平。 医药情报学:以收集和评价庞大的与医药品相关的情报为依据,谋求最适宜的药物治疗方案 2. 药剂学研究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①药剂学基本理论的研究 ②新剂型的研究与开发 ③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④新辅料的研究与开发 ⑤中药新剂型的研究与开发

⑥生物技术药物制剂的研究与开发 ⑦制剂新机械和新设备的研究与开发

3. 现代药剂学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将原料药物(化学药、中药、生物技术药物)制备成适用于疾病的治疗、预防或诊断的医药品

4. 药物剂型可分为几类?试分别叙述。

固体剂型:散剂、颗粒剂、胶囊剂、片剂、 丸剂、膜剂、栓剂等

按形态分类 半固体剂型:软膏剂、糊剂等

液体剂型:溶液剂、合剂、注射剂等 气体剂型:气雾剂、吸入剂等 经肠胃道给药剂型

按给药途径分类

经肠胃道给药剂型 溶液型药剂 胶体溶液型药剂 按分散系统分类 乳剂型药剂 混悬型药剂 气体分散型药剂

浸出制剂:汤剂、流浸膏剂、酊剂 按制法分类

无菌制剂:注射剂、滴眼剂 5. 剂型的重要性主要包括哪些? ①剂型可改变药物作用性质 ②剂型可改变药物作用速度 ③剂型可改变药物毒副作用 ④有些剂型可产生靶向作用 ⑤剂型影响药效发挥

6. 药物制剂和剂型的发展可分为哪四个时代?试分别叙述。 第一代:传统的片剂、胶囊剂、注射剂等。

第二代:缓释制剂、肠溶制剂等,以控制释放速度为目的的第一代DDS。

第三代:控释制剂、利用单克隆抗体、脂质体、微球等药物载体制备的靶向给药制剂,为第二代DDS。

第四代:由体内反馈情报靶向于细胞水平的给药系统,为第三代DDS。

液体制剂 一、名词解释

1.液体药剂:系指药物分散在适宜的分散介质中制成的可供内服或外用的液体形态的制剂。 2.溶解: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以分子或离子状态分散于液体分散介质的过程。 溶解度:在一定温度(气压)下,在一定量溶剂中达饱和时溶解的最大药量。 溶解速度:单位时间药物溶解进入溶液主体的量

3. 助溶:难溶性药物与加入的第三种物质在溶剂中形成可溶性分子间的络合物、复盐或缔合物等,以增加药物在溶剂中溶解度的过程

增溶:难溶性药物在表面活性剂作用下,在溶剂中增加溶解度并形成溶液的过程 4.HLB值:表面活性剂分子中亲水基和亲油基之间的大小和力量平衡程度的量,定义为表面活性剂的亲水亲油平衡值 5.乳剂:指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其中一种液体以液滴状态分散在另一种液体中形成的非均匀分散的液体制剂

6.混悬剂:难溶性固体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在液体分散介质中形成的非均相分散体系 7.凝胶和胶凝:一些亲水性高分子溶液在温热条件下为粘性流动液体,当温度降低时,高分子溶液就形成网状结构,分散介质水被完全包含在网状结构中,形成了不流动的半固体状物质,称为凝胶。 形成凝胶的过程称为胶凝。

8.矫味剂: 为掩盖和矫正药物制剂的不良臭味而加到制剂中的物质

9.着色剂:能改善制剂的外观颜色,可用来识别制剂的品种、区分应用方法和减少病人对服药的厌恶感

二、思考题

1. 液体制剂的特点及其分类方法有哪些?简述均相和非均相液体制剂的特征。

(1)液体制剂的优点:①药物以分子或微粒状态分散在介质中②给药途径多③易于分剂量④能减少药物的刺激性

液体制剂的不足:①药物分散度大,易引起药物的化学降解,降低药效,甚至失效;②液体制剂体积较大,携带、运输、贮藏等不方便;③水性液体制剂易霉变,需加入防腐剂;④非均相液体制剂的药物分散度大,分散粒子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易产生一系列的物理稳定性问题。

(2)分类方法有1)按分散系统分类:A均相液体制剂①低分子溶液剂②高分子溶液剂。B非均相液体制剂①溶胶剂②乳剂③混悬剂。

2)按给药途径分类:A内服液体制剂,如糖浆剂、乳剂、滴剂等。

B外用液体制剂①皮肤用液体制剂②五官科用液体制剂③直肠、阴道、尿道用液体制剂 (3)特征: 均相液体制剂:药物一分子状态分散在分散介质中形成的澄明溶液,是热力学稳定体系。

非均相液体制剂: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在分散介质中形成的液体制剂,系多相分散体系,热力学不稳定。

2. 试述分散度与疗效、稳定性之间的关系。

分散度大,吸收快,能迅速发挥药效,稳定性高;分散度小,吸收慢,缓慢发挥药效,稳定性低

3. 试述表面活性剂定义、分类及结构特点。

①表面活性剂为具有亲水基团和亲油基团的两亲分子 ②分类

(一) 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二)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三) 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 (四)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③结构特点:两亲分子,具有疏水烃链、亲水头基

4. 试举例简述各类表面活性剂的特点和在药剂学中的应用。

表面活性剂在制剂学中的应用①增溶剂②润湿剂③乳化剂④起泡剂与消泡剂⑤去污剂

特点:天然两性离子型、透明或半透明黄色油脂状,不耐热、易水解,不溶于水,对油脂乳化性强,可用于iv

5. 何谓胶体溶液?有哪两类?

胶体溶液:分散相以高分子或分子聚集体(分散微粒粒径<100nm)分散在分散介质中形成的分散体系。

高分子溶液剂(分子胶体):由高分子化合物分散在分散介质中形成的液体制剂。亲水胶体溶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