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语言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李锐

测试结果:图十一提示“密码错误!若忘记密码请联系教务处!”,图十二提示“登陆成功!”。

测试说明:因需要“保证学生信息的安全性”,因此在用户输入错误“教师系统密码”之后,程序不会给用户“多次输入密码的机会”,而是会执行退出程序的操作,防止某些非法分子使用“脚本数据进行循环测试密码”,“教师系统密码由学校教务处所指定”,教师如果遗忘密码,需要询问教务处。实现该功能的主体结构为“if判断结构”。

在教师输入正确的“教师系统密码”之后,才会被允许进入“教师界面”,因“教师的需求”,教师界面有8个功能函数,分别是“添加学生函数(void addstudata())、查找学生主函数(void searchMain())、删除学生函数(void delstu())、保存信息函数(void savedata())、修改学生成绩主函数(void editMain())、成绩排序函数(void rank2(pStu))、成绩打印函数(void printfALL())、退出系统函数(freelist(pStu))”。

1.首先进行“添加学生”函数的功能测试,由于有时候的工作失误,导致一些学生的相关信息可能没有登记在该班级,此时便需要该功能实现对没有登记学生的补录,实现该功能的函数为“添加学生函数(void addstudata())”。

以下是添加学生函数的功能测试:

图十三

71

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李锐

图十四

测试方法:第一次输入“已存在同学的信息”,第二次输入“不存在的同学的信息”。

测试结果:图十三提示“学号重复!请重新输入学号”,图十四提示“信息添加成功!”。

测试说明:由图十三和图十四的运行结果可知,程序根据“学号的唯一性”,规定对添加的学生的学号不能与“已存在的学生的学号重复”,只有当添加的学号唯一的时候,才能继续添加其他的相关信息。实现该功能的结构主体为“while—if循环判断结构”。

2.第二个功能是“查找学生功能”,实现该功能的函数是“查找学生主函数(void searchMain())”,该主函数包含两个子函数“按学号查找函数(voidsearchNum(STU *ptemp))”和“按姓名查找函数(void searchName(STU

72

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李锐

*ptemp))”。该功能的设定是因为“教师/学生需要对特定的学生查询成绩”。

首先对“按学号查找函数”进行功能测试:

图十五

图十六

73

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李锐

图十七

测试方法:第一次输入“不存在的学号”,第二次输入“已存在的学号”。 测试结果:图十六提示“查找成功”,并打印出了所需查询学生的相关信息, 图十七提示“查无此人!”。

测试说明:由图十六和图十七的运行结果可知,用户输入已存在学号后,会打印出“该学生的相关信息”,实现该功能的主体结构是“while—if循环判断结构”。

接着对“按姓名查找函数”进行功能测试:

74

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李锐

图十八

图十九

测试方法:第一次输入“已存在的学生姓名”,第二次输入“不存在的学生姓名”。

测试结果:图十八提示“查找成功”,并打印出该学生的相关信息,图十九提示“查无此人!”。

测试说明:由图十八和图十九的运行结果可知,用户输入“已存在的学生姓名”之后,会打印出该学生的相关信息,与“按学号查找函数”不同的是,学生的学号是唯一的,但是姓名具有“不唯一性”,因此在编程该函数时要注意这个问题,实现该功能的主体结构是“while—if判断循环结构”。

3.第三个功能是“删除学生功能”,实现该功能的函数为“删除学生信息函数(void delstu(STU *ptemp))”,该功能的设定是为了教师删除一些“非本班级学生”。

以下是“删除学生信息函数”的功能测试:

75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