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湘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江上渔者》公开课优质课教案比赛讲课获奖教案

小学语文湘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江上渔者》公开课

优质课教案比赛讲课获奖教案

1教学目标

1. 理解诗句的思想内容,从中体会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和诗人同情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2.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文,并会默写课文。 3. 学会根据诗句意思,想象诗人描写的景色。

2学情分析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深刻的意识到语言的感悟能力是在以生为本的前提下,教师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学习的结果,今后我还将继续进行这样的探索。同时,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让他们评价同学的发言,这样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 利用课文帮助理解诗意。 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2、根据诗句想象《舟夜书所见》中描绘的美丽景色。 3. 从诗句的联系中,体会《江上渔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学生对诗句意思的理解,情感的领会,想象力的培养。

2、通过对古诗的学习,了解渔民劳动的艰辛。了解诗人创作古诗的经历。发现诗是因景生情、因事有感而创作的。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入,通读全文,了解诗意

1、 师:板书“鱼”,谁来读读这个字,(指名读),大家都知道这就是我们平常吃的鱼。(加上三点水旁)这个字谁认识?(指名读)这两个字意思一样吗?师解释“渔”。(捕鱼,也就是打鱼)那渔者就是——指名生答(打渔的人),那江上渔者就是——生答(江上打渔的人)。 今天我们就跟随宋朝的大诗人范仲淹一起去看看江上打渔的人。 2、原文 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 出没风波里。

3、谁会读这首诗。指名读全诗,注意读准字音。 “出没”的“没”读作“mò”,不要读作“méi”。 “风波”的“波”读作“bō”,不要读作“pō”。 4、字词注释

①渔者:捕鱼的人。[2] ②但:只 ③爱:喜欢

④鲈鱼:一种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 味道鲜美的鱼。 生长快,体大味美。 ⑤君:你。

⑥一叶舟:像漂浮在水上的一片树叶似的小船。

⑦出没:若隐若现。指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2] ⑧风波:波浪。 5、白话译文

江上来来往往的人只喜爱鲈鱼的味道鲜美。

看看那些可怜的打鱼人吧,正驾着小船在大风大浪里上下颠簸,飘摇不定。 活动2【讲授】初读课文,了解范仲淹,了解创作背景

1、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生自由读课文。师:生字大家都预习了,再读读,读完后,同桌互查生字读音。 师开火车检查生字读音,字读得好,词会读吗?指名读重点词语。

2、师:请生默读课文,想想从中知道了什么。 你们知道的可真多,那对于文中提到的大诗人——范仲淹 你们了解多少呢? 师随机介绍范仲淹。 3、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死后谥号文正,史称范文正公。为北宋名臣,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思想家,祖籍邠州(今陕西省彬县)。有敢言之名,曾多次上书批评当时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贬。宋仁宗时官至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幼年丧父,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较深。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4、创作背景

范仲淹能够关心生活在社会下层的一般民众的疾苦,写过一些同情劳动人民的诗歌作品。他是江苏吴县人,生长在松江边上,对这一情况,知之甚深。一天,范仲淹走进江边的一家酒楼吃饭,看见酒楼里坐满了南来北往的客人,他们不住地称赞鲈鱼肉嫩味鲜。于是就找了个靠窗的座位坐下,往窗外望去,只见江面上波涛汹涌,一只鱼船像一片树叶,随着风浪起伏。它一会儿被卷上浪尖,一会儿又被打入浪谷。由此联想到渔民打鱼的艰辛和危险,情动而辞发,创作出言浅意深的《江上渔者》。

活动3【活动】再读课文,展开想象,感悟诗情

1、师: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一自然段吧!生齐读第一自然段。师述:范仲淹喜欢到各地去游览,一天,他来到江边的一个酒楼,一边饮酒一边欣赏风景。此时他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范仲淹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将有关句子勾画下来。

2、指名反馈,师随机出示相应的句子。谁再来读读这句话?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生(1):我觉得酒楼里的人很多。我是从南来北往这个词体会到的。师随机理解“南来北往”。我们都是酒楼里的客人,客人们,你们都来自哪里呀?又要到哪去呀?像这样来自不同的地方,又又要去到不同的地方,我们便称之为“南来北往”,指导读词。再指名读此句。 生(2):我觉得鲈鱼很好吃。我是从不住的称赞体会到的。师随机指导:客人们都会怎样称赞呢?指名生反馈。再指名读此句。

3、就在客人们在不住的称赞鲈鱼的肉嫩,味鲜,味美。(板书:客人)这时范仲淹又看到了谁呢?指名生答(板书:渔者),他看见渔者在江面上怎样打渔呢?谁来把找到的句子读一读。指名生反馈,师随机出示这两句话。

4、师:怎样的波涛被称作汹涌呀?生述,师画简笔画,指导读词“波涛汹涌”。

5、师:在这汹涌的波涛中有一片树叶随风起伏,(出示“一叶小舟”图片)这是一片树叶吗?那作者为什么称他为一片树叶呢?(生体会:汹涌的波涛力大无穷,小舟轻飘飘,又渺小)指导读好词句。

6、师:小舟是怎样随风起伏的呢?指名生上台边听师述边在简笔画上演示“一会儿??一会儿??”师随机问:这是(浪尖),在浪尖上的小船是怎样的?生演示师述:船头朝上,船尾朝下,很危险,有翻船的可能。这是(浪谷)怎么到浪谷的?生演示(打入)。在浪谷的小船又是怎样的?生演示师述:船头朝下,船尾朝上,更危险,更有翻船的可能。谁来读读这句话?请你一定要把渔民冒着生命的危险在汹涌的波涛中作斗争的情景展现在大家面前,指导读好这句。 7、既然打鲈鱼这么危险,渔民们为什么还要还要冒着生命的危险去打渔呢?体会生活艰辛。“吃水不忘挖井人”,同样“吃鱼不忘打鱼人”。你们读了这首古诗以后,脑海中又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