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庙考察报告

第四站:北京孔庙

孔庙为祭祀孔子之地。元朝时,统治者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孔子的地位达到鼎盛。北京的孔庙正是这一时期新建的。 北京孔庙是中国元、明、清三朝祭祀孔子的场所。1302年(元大德六年)建,大德十年建成。孔庙虽然经过历代重修,但其结构基本上仍然保存元代风格。门内院落共有三进,中轴线上的建筑从南向北依次为大成门、大成殿、崇圣门及崇圣祠。 孔庙主体建筑是大成殿,上有康熙皇帝手书匾额“万世师表”。在我们进殿参观前,导游要求我们摘下帽子,否则就是不尊重这位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思想家、教育家。殿内正中供奉着孔子画像及其神牌位,主位两侧分立有颜回、孔伋和曾参、孟轲四大弟子的配享牌位。此外于东西两边还置有十二位哲人的牌位,如仲田、朱熹等人。大成殿前右侧,有石刻十三经,还有元明清三代进士名录碑,应该是鼓励西侧国子监读书的学子们。 第五站:国子监

国子监位于孔庙西,紧邻孔庙。我们由孔庙西侧的持敬们进入国子监,“持敬”就是要求国子监的学子有监入庙时要心怀敬意。随后我们来到了太学门(二门),太学门大门颜色是黑色,而不是传统的红色,导游讲解说这正符合墨水的颜色。

走过太学门,就是国子监二门内大型琉璃坊牌坊,它是北京唯一一座专门为教育而设立的牌坊,正反两面横额均为皇帝御题,是中国古代崇文重教的象征。位于集贤门内,是三间四柱七楼庑殿顶式琉璃牌坊,正面额书“圜桥教泽”,阴面为“学海节观”。据说这边是龙门,以前只有状元方可由此进入,“鲤鱼跳龙门”,所以我们都是跳着进去的。

往前走是国子监辟雍,辟雍是国子监的中心建筑。辟雍是和珅设计的,整体无梁,结构十分巧妙。乾隆皇帝之后,每逢新帝即位,都要来此做一次讲学,以示中央政府对高等教育的重视。六堂,是位於辟雍左右两侧的33间房,合称为六堂,分别为:率性堂、诚心堂、崇志堂、修道堂、正义堂、广业堂,是贡生、监生们的教室。“雍”字犯雍正皇帝年号讳,此处不知为何仍用以为名。 辟雍后有彝伦堂,早年曾是皇帝讲学之处,兴建辟雍之后,则改为监内的藏书处。 第六站:圆明园遗址公园

20日下午,我们来到了位于北京城西北郊外的圆明园遗址公园。 圆明园亦称“圆明三园”,是圆明园及其附园长春园、万春园的统称,是清代行宫式御园,是清朝帝王在150余年间创建和经营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 “圆明园”,是由康熙皇帝命名的。圆明园,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规模、杰出的营造技艺、精美的建筑景群、丰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而享誉于世,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和“万园之园”。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文物被劫掠,10月18日-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闯入院内,把园中的建筑被烧毁。曾经奇迹和神话般的圆明园变成一片废墟,只剩断垣残壁,供游人凭吊。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圆明园又一次遭到破坏。清朝覆灭后,一些军阀、政客、官僚,纷纷从圆明园盗运建筑材料,圆明园遗址遭到进一步破坏。 由于圆明园面积十分广大,所以我们只参观了很少一部分景点。进园后,单见园中鲜花盛开,杨柳依依,池水清澈,一片生机。只是,山水花草之外却两人心痛。圆明园层屡遭洗劫,园中已无一处保留完整的建筑,唯一一处说得上尚存的是一座残桥,石拱桥的桥身已剩下几片石板,当年的气势已荡然无存。随后,我们来到了大水法及其附近。这里原来都是西洋建筑,著名的24兽首就位于海澜堂。我们还见到了一个像佛塔一样的东西,原来是园内为喷泉供水的水塔的塔基。塔基虽早已被破坏,但残留的基座仍有三四米高,可见当时的盛大规模。随后,我来到了福海。福海水域面积很大,四周植树很多,但不见了当年的各式建筑,显得颇为冷清。

第七站:八达岭长城

21日早上,我们由北京德胜门出发,坐车前往八达岭。八达岭位于延庆县,车行约一个半小时,我们看见了长城,目的地到了。

八达岭长城位于北京市延庆县军都山关沟古道北口,史称天下九塞之一,是万里长城的精华,在明长城中,独具代表性。该段长城地势险峻,居高临下,是明代重要的军事关隘和首都北京的重要屏障。

我们由北门锁钥进入长城内,刚登城楼垛口便见一尊大炮立在地上。据说射程有一千米,但不知在群山笼罩的八达岭是否有效。这天刚好下雨,长城上显得有些湿,但并不滑,路面上也没有积水,台阶上流下来的水都顺着流出城墙外了。登上敌楼,举目远眺,但见此处长城南北风光迥然不同。以南是一马平川,以北则是崇山峻岭,当天下着小雨,山上云雾缭绕,山峰时隐时现,地形十分险峻。长城依山势而建,有的路段极为陡峭,坡度接近90度,从中可见古人的勤劳和智慧。在明长城附近,依稀可见古代遗留的城体,想必是更古时候的长城了。

下了长城,我们乘车,返回城区。途径居庸关,关前关后也是两派天地。关前是一道狭长的公路,地势平坦,关后是一片大山,此处位当要冲,十分险要。 第八站:定陵

22日早上,我们来到了定陵。

定陵是明代第十三帝神宗显皇帝朱翊钧(年号万历)的陵墓。这里还葬有他的两个皇后。 该陵坐落在大峪山下,位于长陵西南方,建于1584~1590年(万历十二年至万历十八年)。主要建筑有祾恩门、祾恩殿、宝城、明楼和地下宫殿等。占地182000平方米。它是十三陵中唯一一座被发掘了的陵墓。定陵地宫可供游人参观。

定陵依山而建,这里的山和八达岭不同,这里的山显得更为秀气。定陵神道前,矗立一座无字碑,是仿效武则天无字碑而立。明定陵地面建筑的总布局,呈前方后圆形,含有中国古代哲学观念天圆地方的象征意义。后圆就是地宫和陵墓了。地宫位于地下十多米的深处,西面放着万历皇帝和两位皇后的棺椁,东面有皇帝和皇后的宝座。如今,这些早随着定陵的发掘成为珍贵的文物。 第九站:国家博物馆

在国家博物馆,我们只停留了一个多小时,只参观了一小部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后母戊鼎和一件秘色瓷。后母戊鼎原来被称为司母戊鼎,后来改司为后。后母戊鼎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大的一件青铜器,后来一个耳丢失,现在已经新补上去了,已很难看出来孰真孰假。国家博物馆还有一件秘色瓷,是出土于法门寺地宫的,整个博物馆只有这一件,十分珍贵。秘色瓷上还有唐时留下来的包装纸,上绘仕女,身材丰腴,具有典型的时代风格。 关于文物保护 此次考察,四天的时间里我们接触了很多文物古迹,所以可以说对于中国的文物保护现状,还是有一些发言权的。

在八达岭长城,我不仅看到了长城,还“享受”了免费的书法展览:对外开放的长城主体城墙上到处都是游人刻画的字迹,都是“某某到此一游”之类。这些字迹绝大多数都是汉字,应该是中国大陆的游客留下来的。还有一些阿拉伯数字和英文字母,好像也是内地的游客的作品。有些字迹不是刻画上去的,而是拿一些涂料写上去的,不知那些人是怎么做到的,总之游人为了在长城留下自己的手迹,可谓是煞费苦心。现在中国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群众的生活总体已达到小康水平,外出旅游已经变得很普遍了。但是,国人的文化素质仍然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这反映在文物保护上就是典型的上述问题。 在北京的雍和宫,常年生活着为数不少的喇嘛,做为宗教人士他们每天念经、拜佛、做功课,他们工作的地点就是旅游景点。雍和宫中有着大量的珍贵文物,这里香火旺盛,每天都有很多香客和前来参观游玩的游人,于是这些喇嘛也就充当了文物保护者的角色,他们工作在众

多的文物之间,可以有效地保护文物。 在北京的松堂斋民间雕刻博物馆,馆主李松堂先生收集了大批的文物,诸如石门墩、石牌楼、木质屏风、木雕门楼,这些东西中有许多事李松堂先生在北京城内收集的,而这之前,这些珍贵的文物被当做“破砖烂瓦”,不是被随意的使用、破坏,就是被丢弃,李松堂先生就从老城区的旧房拆迁中发现并买下了不少文物。现在,随着北京市区大规模建设的开展,这些最能体现老北京民居特色的建筑构件越来越少,保护工作可以说任重道远,如果只靠李松堂先生等几个人的努力,那是远远不够的。

在圆明园遗址公园,当年遭到破坏的建筑现在作为遗迹仍然在遭到破坏,有些柱子上的精美图案正在剥落。圆明园遗址公园并没有对遍地的遗迹进行发掘整理,虽然保留了它的沧桑,但游客脚踏于其上,对文物保护很是不利。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每个参观者都要接受严格的安全检查,参观者不得携带食物和水,而且还需要接受两道安检方能进入,估计只有如此高级别的博物馆才有这种做法。而在作为民间收藏家兴办的松堂斋民间雕刻博物馆,这些必要的安检都没有,这不禁令人感到担忧。这些天,有新闻报道说故宫博物院有若干件文物失窃,此事影响极大。这些文物一旦被盗,可能遭到破坏,可能流失海外。故宫博物院每天游客极多,故宫中又房间遍布,珍宝无数,文物保护的工作任务很重。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