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2016年2月3日桂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批准)
桂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根据《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发展规划纲要》和《中共桂林市委员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全市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第一章 坚定信心全力实现“两个建成”宏伟目标
“十三五”时期,是我市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基本建成国际旅游胜地“两个建成”目标的决胜期,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攻坚时期,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关键期。必须深刻认识国内外环境的新变化,准确把握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抓住用好重大战略机遇,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第一节 发展基础
过去五年,我市全面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的各项决策部署,主动适应新常态,全力以赴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顺利完成“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和国际旅游胜地建设中期目标,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五年来,桂林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主要经济指标持续较快增长,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6000美元,进入中等收入发展阶段;培育了9个产值超百亿元工业产业,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8.4%,实现了由工业化初期向中期的历史性跨越。转
方式调结构取得重大进展,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迅猛,工业经济结构持续优化;旅游业向精品化、高端化、差异化方向发展,质量效益显著提升;健康养生、文化创意等一批新兴服务业逐步壮大,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农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经济由大向强转变。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新跨越,湘桂、贵广高铁和一批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两江机场扩建工程开工建设,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基本确立。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新进展,临桂新区核心区基本建成,中心城市框架进一步拓展,老城功能、业态和品位实现新提升,县城新空间逐步形成,呈现发展新活力,示范乡镇建设带动效应明显,城乡发展更加协调,桂北城镇群发展格局基本确立。全面深化改革迈出新步伐,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开放合作水平不断提高,招大引强成绩斐然,引进一批知名企业和重大项目,与国内外的旅游文化合作交流不断深化,成功举办了一系列高层次论坛和展会,发展动力和活力不断增强。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桂林喀斯特申遗成功,建立了科学规范的漓江保护利用机制,低碳城市建设全面开启,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扎实推进;美丽桂林乡村建设成绩突出,城乡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生态环境优势得到巩固和加强。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位居全区前列,人民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完善,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第二节 发展环境
“十三五”时期,桂林发展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球仍将处于大变革大调整之中,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世界经济在波动中回暖复苏。我国已经进入“三期叠加”时期,正处于从中等收入向高收入国家行列迈进的重要阶段,面临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重大挑战,但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新的增长动力孕育形成,经济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的趋势明
显。中央赋予广西“三大定位”新使命和自治区确立的“四大战略”,为桂林发展带来了新动力、新空间、新增长点。经过多年发展,桂林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国际旅游胜地政策红利不断释放,名城优势、区位优势、政策优势、环境优势多重效应叠加,为加快发展集聚了强劲动力和活力。
必须清醒看到,我市也面临诸多矛盾和严峻挑战,进一步缩小与全国差距的难度加大,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艰巨。主要表现在:稳增长压力大,传统增长动力减弱,新兴增长动力难以接续;转型升级难度大,县域传统产业面临困境,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资源约束趋紧,土地、人才等生产要素供需矛盾突出;公共产品供给不足,与全国差距较大,短板瓶颈明显。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主动适应新常态,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着力在优结构、增动力、补短板上下功夫,努力走出一条新常态下桂林特色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