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点题型变形专练(13)古代诗歌阅读(含解析)

1.这首诗中,作者是如何表现韦偃作画造诣高深的?

2.清代学者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对这首诗的评价是“结联,见公本色”。请作具体分析。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1.D; 2.“时有落花至,远闻流水香”,写出了春花翩然入水、多情之水载着花的芬芳静静流淌到很远的地方,诗人将水塑造成可视、可听、可嗅的形象,不但赋予水以春的气息与活力,而且通过这些迷人的景致传达出作者在溪水旁边、柳树掩映、阳光映照的幽雅清寂的书斋中惬意悠闲、怡然自乐、甘于淡泊的生活。

解析:1.此题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D项,“淡淡的忧伤”错,诗歌表现的是诗人淡泊的情怀。 2.此题考核赏析诗歌的艺术手法的能力,重点考核诗歌写景的方式,答题时注意打出手法,然后分析效果,此题题干中给出“从感官角度表现景物特点”“尤其写水的句子堪称精妙”,诗句“春与青溪长”“远随流水香”“时有落花至” 诗人将水塑造成可视、可听、可嗅的形象,不但赋予水以春的气息与活力,而且通过这些迷人的景致传达出作者在溪水旁边、柳树掩映、阳光映照的幽雅清寂的书斋中惬意悠闲、怡然自乐、甘于淡泊的生活。

【点睛】分析诗歌的写景方式注意从顺序、着眼点和艺术手法的角度进行分析。顺序注意高低、俯仰、远近等,着眼点注意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角度写景;艺术手法注意是动静、虚实、对比、衬托等等表现手法和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方式。答题时结合诗句具体的分析。

2答案:1.A; 2.①点明新春佳节,描绘生意盎然的景象,交代主人公情感触发的原因,巧点题旨“春思”。②与第二句中几千里外的“马邑龙堆”的荒凉形成鲜明对比,同时与颔联的“层城临汉苑”相呼应。③以乐景衬哀情,以热闹美好的春景反衬闺妇思念征夫的寂寞感伤,并自然引发后面的记叙抒情。

解析:“皇城奢靡的生活”和“愤懑不平之情”属曲解。

3答案:1.CE; 2.“招月伴人还”意谓让我们把月亮召唤出来一道伴我们回家,“招”字将月亮拟人化,仿佛月亮是善解人意的伙伴。

用“招”字不仅表达了诗人愉人悦己的心情,而且也反映出年轻人无所不能的朝气,用得传神,颇具浪漫主义色彩。

解析:C“借景抒情”这一表述不当,应是“直抒胸膛”。 E“反衬对仕宦的厌倦”这一分析脱离文本实际蕴涵

4答案:1.D; 2.①对春色由衷的喜爱之情。词的上片写春回人间的万千气象之景,表达了作者对春色的喜爱。②对仕途的担忧之情。“愁宴阑、风翻旗尾,潮溅乌纱”的“愁”,隐含着作者对仕途的担忧,要到京城了,本来是高兴的事情,但是因新旧党之争问题,词人也不知道此次进京情况会是如何。③孤独寂寞之情。尾句“沉恨处,时时自剔灯花”写出了离愁在心不能成寐的情状,表现了词人水程夜泊的孤独寂寞。

解析:1.本题考查对原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D项“以乐景衬哀情”错,下片描写的不是乐景,而是悲凉之景。故选D。

2.本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要多角度思考,可从时间角度梳理,要看作者在不同时段的情感;可从描述对象角度梳理,不仅要看描述主体(诗人或抒情主人公)的情感,也要看描述客体(人、事、物、景)蕴含的情感。本词的上片描写沿江舟行所见两岸山村春色,通过“晴岚、暖回、涂香晕色,盛粉饰、争作妍华、陌头杨柳”等景物,写春回人间的万千气象,表达了作者对春色的喜爱。下片描写江边饯别及逆水行舟的情景。“堪嗟,清江东注,画舸西流,指长安日下”实际蕴含对蒙召赴京一事的矛盾恐惧之心。“愁宴阑、风翻旗尾,潮溅乌纱”中,作者马上就写出了他的矛盾恐惧的症结之所在,原来他所愁惧的仍是政争翻覆之无常。至于此词结尾之处的“今宵正对初弦月,傍水驿、深舣蒹葭。沈恨处,时时自剔灯花”数句,才是此词中真正全用写实之笔之处,表现出水程夜泊孤独寂寞中满怀心事的情景。

点睛: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

①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

②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 ③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

④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 ⑤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

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同时还要注意诗文前面的小序和诗文后面的注解。

5答案:1.AD; 2.①惜花伤春的情怀。上片风雨摧残落花,残红满院,透出伤春之情。②对雨后初晴美景的喜爱。雨后初晴,天空云丝飘荡,更显晴空辽阔高旷,乐景写乐情。③与朋友聚饮的喜悦。(与朋友的深情厚谊)雨后初晴,词人花下置酒,殷勤劝酒。④宴终人散的伤感。最后两句借劝慰美人,委婉地说出了“酒阑”之后曲终人散的伤感。

解析:关于诗歌的思想情感,可以结合诗歌的关键句,然后理解其中蕴含的情感。如上片中所写之景,落花残红,这是惜花伤春的情感。接下来写雨后天晴,这里有对美景的赞美。此外就是下片写花下置酒,表达与朋友的深情厚谊,最后两句则写宴终人散的伤感。白话诗歌:落花在风中飞舞,又送走黄昏时的风雨。清晨以来,庭院里处处是被风吹落的花,游云洁白而飘逸,在晴空中飞来荡去。在花前与朋友携手同游,满怀情意举杯痛饮。佳人不要伤心愁苦。我也和你一样多情,无奈总有宴终人散之时。

6答案:1.C; 2.此词上阕写作者晚年的身体状况及闲适的心境,下阕表示自己将不再掌管家事,今后要寄情山水,感受自然。全词反映了作者的退居生活和心境,表面上看是显示自然恬淡、看破红尘、超然物外的达观思想和风度,实际在词中激荡着未能为国家统一大业出力的压抑不平之气。

解析:词中意思是词人嘱咐儿孙及早交纳赋税,家中的收入支出要做到心中有数,妥善安排,与“揭示了当时赋税的繁重”无关。

7答案:1.B; 2.①孤舟夜泊、青荧客船、朔风等,表现了作者的孤独之感、羁旅之思; ②漫天飞雪激发了作者的创作豪情,风雪鏖战,“诗豪”与风雪争先,“诗”又与雪缴缠,表现了作者啸傲孤独与风雪的豪迈气概;

③“一笑琅然”,抒发了作者战胜困境的快意和乐观旷达的情怀。

8答案:1.D; 2.①以景结情,秋已深,凉已重,而远在他乡的爱人无人照料,传达出女子对心上人的思恋;

②鲜明的形象和色调的对比,“红”形容“鸳”,“白”形容“鹭”,构成了鲜明的形象和色调的对比,使之成为具体可感的画面,借以表达女子的孤独之感;

③反衬,鸟的“何处不双飞”,反衬女子无时不在的孤独寂寞,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解析:“一曲琵琶数行泪”属于细节描写。

9答案:1.B; 2.①虚实结合:作者悬想远方的亲友知己如今白头的境况,回忆旧日重阳节。劝酒酬诗的欢乐情形,是虚写;如今自己羁旅漂泊, 独在异乡,人事全非,是实写。虚实结合,强化了作者的羁旅之愁。

②对比:昔聚今散,昔乐今悲,黄花依旧应时开放,但物是人非,突出表达了作者的漂泊之愁、思亲之情、韶华易逝之悲。

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B项,“反衬”说法有误,“秋风萧瑟”与“作者的形单影只和悲凉孤寂的心情”是情景相生的正衬关系。

2.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赏析表现手法,首先要指出运用了什么手法,然后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是如何运用该手法的,最后指明运用该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者抒发了什么情感。此曲下片作者想象远方的亲友知己如今白头的境况,回忆以前重阳节,亲朋齐聚、劝酒酬诗的欢乐情形,这是虚写;而如今作者自己羁旅漂泊,独在异乡,这是实写。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强化了作者的羁旅之愁。同时作者把过去和现在进行对比,过去是亲朋聚在一起,快乐无比,如今自己与亲人天各 —方,自己漂泊他乡,独自悲伤。又到重阳佳节,黄花依旧应时开放,但物是人非,这是运用对比手法表达了作者的漂泊之愁、思亲之情、韶华易逝之悲。

10答案:1.D; 2.①两首诗动词使用都很传神。马诗着一“舞”字,陈诗着一“卷”字,写出了风助雪势、雪花纷纷扬扬的飞舞之态。

②两首诗都善用比喻状写暮雪之形态。马诗把纷飞的雪喻为盛开的梅花和飘飞的柳絮,具体形象地写出了“雪乱舞”的景象;陈诗以“玉”喻雪,形象地写出雪的晶莹剔透之态。 ③陈诗还用动静结合、侧面烘托的手法写出暮雪的美妙。“卷玉花”写出大雪纷扬的动态之美,“汀洲白浩浩”写出雪境静寂之美;“千崖暮如晓”烘托了暮雪所特有的朦朦胧胧、半幽半明的色调与风韵。马诗写的是动景,正面描写。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歌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本提要求选出“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D项,“两首诗都……寄托了诗人落寞悲凉的情感”说法错误,陈孚的《江天暮雪》没有落寞悲凉之感。故选D。

11答案:1.C; 2.尾联揭示了征战者光明的内心世界。尽管征尘千里,遮天蔽日,但征战者心中始终充满明亮的阳光,心系祖国,怀着必胜的信心,视死如归,报效君王(国家)。 3.甲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放眼望去,广阔无垠的大漠上,远处烽火台-缕孤烟直上云霄;杳无尽头的黄河横贯其间,天空中挂者一轮圆圆的落日。此句选取了塞外特有的景物“大漠”“长河”“孤烟”“落日”,描绘了雄浑寥廓、奇特壮丽的塞外风光。

乙诗:“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冰冻的水寒冷得使马受了伤,悲凉的北风倍添征人思乡怀归的愁绪,此句抓住冬天的景物“冻水”“悲风”,极言天气之寒,突出了寒冷、萧瑟凄清的边塞景色。

解析:“将战场的血腥与残酷场面写得淋漓尽致”“将士内心的低落与哀怨”不合诗意。 12答案:1.C; 2.感情:都抒发了对故乡浓厚的的热爱、依恋之情。

方诗尾联:乐景反衬哀情.明明是心中有无穷归思,有无尽乡愁,根本无心欣赏柳絮飞花,他却说贪看飞花忘却愁,抒情委婉曲折。(若答“正话反说”亦可给分)查诗尾联:“过”字用语精妙,既是船过,也是香过,更是情过,诗人把带着泥土芳香的油菜花味突现出来,写出了对家乡最独特的感受,这花味唤起了诗人浓厚的乡情,引人遐思。

解析:1.此题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C项,“比喻”错误,“绿”借代碧绿的湖水,以颜色词代指名物词。故选C。

2. 此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考核诗歌的情感,分析诗歌的情感注意以诗歌的抒情方式、注释、标题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突破口,答题时先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解说。此题还要求赏析尾句,注意从“语言的锤炼”“艺术手法”“意境的创设”“情感的表达等角度分析”,分析情感时注意抓住诗句“无穷归思满东流”“晓风催我挂帆行”和注释的内容“离查慎行的家乡只几十里地”分析“对故乡浓厚的的热爱、依恋之情”。赏析尾句的作用第一首从“乐景写哀情”和“炼字”的角度分析。 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答题时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

13答案:1.D; 2.相同之处:都体现了对百姓疾苦的关注,都表达了自省愧疚之情。不同之处:韦诗正面描写与嘉宾的宴饮之乐,反衬未见百姓安居的愧疚心理,偏重于对自身责任的警醒;白诗直接刻画百姓困苦的生活,抒发对底层民众的哀悯,含蓄表达对统治阶层的指责,情感内蕴更为深刻。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