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绘画的留白所体现的哲学思想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中国绘画的留白所体现的哲学思想

作者:于光祖

来源:《环球市场》2018年第10期

摘要:中国作为东方的一个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背景,经过几千年的沉淀,无论是绘画、书法、诗词歌赋等艺术方面都独树一帜。而中国的绘画种类有山水画、人物画、花卉画、禽鸟走兽虫鱼画、界画等。留白手法我国古代绘画历史中常用的手法,也就是虚实结合的应用。欣赏我国的绘画作品,不单单只是各种颜色堆叠的生硬结合,而是处处显露着我国的哲学思想。从孔子、孟子、老子到董仲舒、王阳明再到近代的冯友兰、朱光潜、任继愈等。一代又一代的哲学家将哲学思想运用到社会的各个领域,而古代绘画艺术就是哲学思想深层次体现的重要依据。本篇文章旨在通过对绘画艺术手法留白的浅要分析来论证其哲学思想的体现,同时也在激励当代艺术方面的学术研究要深刻的结合社会的各个领域,方可将研究进行的更加深入。

关键词:传统绘画;艺术;哲学思想;留白手法 一、绪论

(一)中国哲学思想

中国哲学思想起源较早,最早出现在《周易》,其后经春秋战国出现孔子、老子、孟子、庄子等早期的哲学家各自形成了自己的哲学体系,在中国思想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老子著《道德经》,主张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声明宇宙的本体“道”既具有“无”的属性,也具有“有”的属性,庄子发挥了老子的虚实理论由于道的本身是虚与实的统一,故得道的途径也要依靠具有虚实二性的“象罔”。老子的“有生于无”和庄子的“象罔”成为后来中国美学虚实说的渊源。而儒家思想则从实出发。孟子说“充实之谓美,”但也并不只停留在实,而是从实到虚,发展到神妙的意境。因此,在我国古代传统的哲学思想中,虚实相生一直贯穿在社会中的思想当中,无时无刻不产生影响,从而,绘画艺术受到哲学的思想也不可避免。 (二)中国的传统绘画

中国的古典绘画在唐、宋、元时期(8~14世纪)步人高峰,主要以水墨山水画的形式出现,画面讲究神似,“以形写神”,形神兼备,具有“气韵”,“意境”和“诗情”之美,从整体上给人一种淡雅、宁静、朦胧的审美感受;关于中国水墨山水画的风格,可以从几个画派来看。首先从盛唐的南宋画派领略,这派以王维为代表,其画不注重色彩,也不是界画,而是淡淡的水墨画,擅长将诗法与画法揉和在一起,达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效果。这种巧妙的结合,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不仅在形式上(以线条和色彩所描绘的客观事物.内含有浓厚的诗味,成为无声之诗),而且在诗与画之间,有共同的意趣和韵味,富有诗情画意。 二、传统绘画艺术的留白手法

《考工记》《梓人为笋虡》章已经启发了虚和实的问题。这位古代的工匠在制作笋虡时不只是简单的做一个架子,他把整个器具作为一个统一的形象来进行艺术设计。在鼓下面安放虎豹等猛兽,使人听到鼓声,好像有虎豹在吼叫。这就是艺术家在创作的时候,创造出“实”的形象,然而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想象出没有界定的“虚”的空间。在有限的画面展现无限的空间。作为艺术作品,不同于实实在在的可以定量的文化类别,它就是产生一种朦朦胧胧,若即若离的虚化美,下面简要介绍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留自艺术手法。

南宋画家马远在绘画手法上非常注重留自手法的运用,被称为“马一角”在绘画构图中只是画在一角,留下大片的画面让欣赏者想象,存世作品之一《水图》就可以看到他在绘画手法上留白的运用。整幅画面除了近处的水纹之外,就没有其他的构图元素。水纹层层叠起,起伏的线条组成细密柔婉的波浪,逐渐消失在远处,远处空空荡荡,是山?是树?是人?还是层层的水纹?它可以是我们想象到的所有的东西,这就是留白手法的妙处,实实虚虚,虚虚实实。无边的水域消失在远方,连接着天际,同时观赏的人看此景象,心旷神怡,产生无边的想象。这就是庄子认为的虚比真实更真实,是一切真实的源泉。也就是我们当代人常说的:有时候假比真更真、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等。阐述了庄子的哲学思想。

齐自石清末民国初期的一代绘画大师,擅长画鸟、虫鱼、山水、人物等。而最突出的代表作是画虾,灵动活泼,栩栩如生。虾本是生活在有水的环境当中,齐自石画的虾只表现虾的本身,周围空空荡荡,如同深山幽谷,置于其中,简单而又复杂。浓墨画其躯体,淡墨现其须、爪,刚柔并济。大片的留自你可以想象或许虾正处在水中,或者是在岸边,真是一片神境。孟子说“充实之谓美。·”但是他们并没有只停留在实,而是要实到虚的过渡,在实中看到的是无限的虚。“充实而有光辉之为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为神”这就是表达了从实到虚的境界,在实中看到虚的意境美。也就是齐自石的虾,由实体的虾进而看到空自的虚,空自的虚仿佛更胜过过多的笔墨修饰,留给你的是更加宽广的空间,小小的图幅上留下无尽的想象。这也是古代虚空哲理的体现。 三、总结

中国绘画艺术好比西方的雕塑与建筑,独具一格。几千年的历史也不曾间断,从最初发展在青铜器上的装饰到现代的五彩缤纷的样式,一直在寻求的是立足在中国传统文化和当时的国家体制的基础上进行不断地进步与创新,类比西方的绘画艺术差别是更加明显,英国诗人伯莱克的诗句“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国。”在欣赏国画的同时,向读者传达的是古代的哲学思想,一粒沙就可以观察到整个世界,一朵花就会看到一个天国。我国诗人苏东坡有诗: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具有异曲同工之妙。空明的觉心,容纳着万境,万境侵人人的生命,染上了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人的性灵。这种在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深度就是古代哲学思想的精妙之处,在有限的思想境界之内去寻找无边的世界。 参考文献:

[1]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2]李浩.中国名画全集[M].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3]吴庆洲.建筑哲理、意匠与文化[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4]郑玲幻.中国古典艺术绘画比较略谈.

[5]陈华文,周漩.中国艺术“东风西渐”的历史追寻与时代价值——《中国艺术如何影响世界》的编撰特色和思想启示[J].中国编辑,2017(12):81-85. [6]彭锋.气韵与节奏[J].文艺理论研究,2017(06):16-25+43.

[7]李盈.中国传统文化心理对明代写实山水画的影响[J].艺术科技,2017,30(11):244. [8]刘会营.“写意传神”在当代工笔画中的继承与发展[J].集美大学学报(哲社版),2017,20(04):126-131.

[9]李佳桐.浅谈东西方绘画艺术的融合与发展[J].美术大观,2017(10):58-59.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