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文学史完整笔记

3、《金瓶梅》开创了人情小说通过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反映社会的写实方法,并建构起立足家庭钩连社会的生活流网状结构;(从词话本到说散本的变化——小说艺术构思说话式到文本式)

4、《金瓶梅》开创了小说创作无所依傍、个人独创的创作风气。它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中第一部文人独创的长篇章回小说——作家的主体性得到前所未有的发挥——作家个体风格的多样化与小说园地真正百花齐放。

5、真正口语化、俚俗化的小说语言。 三、《金瓶梅》的社会意义:

1、从西门庆形象看金钱的巨大能量:《金瓶梅》以西门庆这样一个兼富商、恶霸、官僚、地主于一身的人物为中心,通过对其生活的描绘,为我们展示了一幅上自朝廷权贵,下至市井无赖的广阔生活画面。作者的笔触涉及到了明代社会后期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社会的腐朽本质特别是金钱的巨大力量和纵欲风气做出了忠实的描绘,可以称得上是那个时代精神的真实写照。

2、女性世界的悲剧:《金瓶梅》中的女性世界,是一个与传统的温柔敦厚的女性标准截然不同的女性世界。她们对名节十分淡漠,而对情欲、物欲、肉欲则充满了渴望。她们的行动有某种合理性,她们用自己的力量冲击着不合理的礼教制度。但由于时代给她们的的限制,她们的全部才华就只能用在迎奸卖俏与追求享乐上,难以跳出人性的泥潭,最终走向灭亡。

3、世态炎凉的丑剧:小说通过西门一家的兴衰,深刻地暴露了当时的世情的虚伪、冷漠和整个社会的利己主义本质。西门生前身后,围绕着他的那些人的举动。生动地为我们展示了末世的世态炎凉、人心险恶。作者通过这样的背景,客观上揭示了一个难以适应近代人文思潮问世的恶劣环境。

四、《金瓶梅》的局限性:巨大的成就,致命的局限

1、自然主义的描写: A、色情描写的过多与过露——有一定的必要性,但刻意追

46

求感官刺激,没有真正进行审美观照,非情节化、非艺术性。B、生活的艺术典型化不够,叙述描写的细大不捐、不厌其烦,烦琐罗嗦。

2、宿命论思想统帅全书:色空观念,抹杀是非;果报观念,开脱罪恶。 3、“溢恶”倾向,专注于人性恶的描写固然揭露有力深刻,但未能很好的捕捉明末社会的新因素、新气息,特别是作者缺乏理想的眼光与理想探索精神。 五、明代长篇小说的几点总结

1、就体式来看,章回小说是明代乃至整个中国长篇小说的唯一样式。

2、其发展经过了三个历史阶段:雏形期,其范本是唐末俗讲和宋元讲史话本,此时的俗讲为了讲述方便,开始采用分卷分目的形式;初起期,其范本是创作于元末明初,刊刻于明代的《三国演义》《水浒传》等,这些小说比过去的讲史话本有了很大的发展,它们往往以历史上的真人真事为核心,加进不少群众和作家的创造,形式上也更长一些,由主要供说话人作底本到主要供人们阅读;成熟期,范本是明中叶以后大批的章回小说,如《西游记》、《金瓶梅》,到清代,才真正成熟。此时的章回小说,在内容上已经和讲史没有什么联系,情节也更加复杂,但体裁上仍然保留着“讲史”的痕迹。

3、章回体的特征:就艺术来说,因为通俗小说的前身是说书艺人讲述故事,讲述故事基本诉诸听觉,所以就形成了章回小说在艺术上的严格的可叙述性。他要求情节连贯,故事完整,意向明朗,头绪避免纷繁,尽量不使用倒叙,基本上用第三人称,等。这些特点不但为以后的小说家采用,也影响到了中国人的欣赏趣味。就形式上说,大多采用韵散结合的方式,保留着早期讲史的痕迹。散文为主,韵文是过渡和装饰。就叙事特征而言,它注重说与听的关系;注重保留说话痕迹(列位看官、话说、且说、话表);为了吸引读者,常常故意卖关子,吊观众的胃口,且多位于回末。

4、就题材内容而论,可大体分为以下几种:历史演义;英雄传奇;神魔小说;世情小说。

47

5、小说在明代取得巨大的发展,主要原因有:统治者对小说发展控制的程度;社会对商品经济看法的变化;小说生产能力的因素。

6、明代小说批评的兴起。兴起的原因:社会的,思潮的;文学自身的。明代小说批评涉及到的理论问题主要有:关于小说的地位;关于小说的艺术虚构问题;关于人物性格塑造的问题,关于小说语言的通俗性问题,等。

第五章 “三言”“二拍”与明代的拟话本小说

授课时数:2

教学目的和任务: “三言”“二拍”的思想内容及其艺术特色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三言”与“二拍”的取材倾向和同中有益的艺术风格

教学方法:讲授

教学过程(内容、方法、步骤)

第一节 拟话本小说的产生、特点和主要作品 一、话本小说的产生:

从文体上看,宋元时期的讲史话本是长篇小说的前身,而“小说家”的话本则是拟话本小说的前身。因为“小说家”的话本主要是现实题材,篇幅短小,是现代意义上的短篇小说的滥觞。早期的话本主要是供说话人表演时提示之用,故简单而数量有限。从明代开始,尤其是明代中期以后,随着人们阅读兴趣的增加,话本小说向书面文学靠拢,文人开始大量加工,这就是人们说的“拟话本”。 二、拟话本小说的体制及其特点

1、体制:题目、篇首、入话、头回、正话、篇尾。

2、体制特点:拟话本虽然在形式上保留了宋元话本的若干特点,但实际上与宋元

48

话本有着很大的不同。其主要目的不是为说书艺人提供底本,而是为了读者的阅读;由于文人是创作主体,所以文人趣味逐渐增加,情节开始比较复杂化,好的作品,也去掉了话本的很多世俗恶趣。

3、明代的拟话本小说,现存的大约有20种。如:东鲁古狂生的《醉醒石》,天然痴叟的《石点头》,周清源的《西湖二集》等,但多成就不高。最好的作品,应推“三言”“二拍”。

第二节 冯梦龙和“三言” 一、冯梦龙生平和文艺思想

1、冯梦龙的生平:冯梦龙,字犹龙,又字子犹,耳犹,别号龙子犹,茂苑野史氏、顾曲散人,因居室名墨酣斋,所以又常以墨酣子、墨酣斋主人署名其作。苏州人,少负才名,狂放不羁,与其兄梦桂、弟梦熊并称吴下三冯。一生科举蹭蹬,57岁补岁贡,4年后任福建寿宁知县。明亡后忧愤以卒。冯梦龙以毕生精力从事通俗文艺的搜集整理创作,经其手编的作品可谓等身。但奠定其在文学史上大家地位的,还是“三言”。

2、冯梦龙的文艺思想:响应“童心说”,提出尚“真”主“情”的文学思想;明确通俗文学应以“适俗”为归宿;从时代发展、文学进化的角度出发,阐述通俗文学值得肯定的原因所在。 二、“三言”的题材内容:

“三言”的全称分别是《警世通言》《喻世明言》《醒世恒言》。每集40篇,共120篇。这其中,有改编前人及时贤的作品,也有自己的创作。其进步的思想内容可以作如下归纳:

1、对“重农抑商”的传统观念的反动(对经商活动的正面赞扬,对经商活动艰辛的描述,商人以正面形象出现);

2、以个性自由为基础的情爱观念(肯定男女情欲的合理性与正当性,将真情说贯穿到作品当中,将对美好爱情的认识,上升到了情感上相互了解、人格上互相尊重的高度);

3、市民眼中的社会黑暗面(科举制度、官场黑暗、社会秩序混乱等) 三、“三言”的艺术特色:

1、编织故事上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具体说来:

1)较多地使用巧合和偶然的艺术手法,简化故事的漫长进程; 2)善于运用具有细节特征的小道具来扭结、推动故事情节,增加戏剧性 3)善于设置伏笔和悬念

2、人物塑造上也取得了较为可观的成果。具体说来:

1)将人物放在激烈的冲突中 2)白描手法的大量运用

49

3)运用对比、映衬等手法 3、语言使用上典雅而不失通俗,

1)在口语基础上,大量采用谚语、俗语,使小说富于浓厚的生活气息 2)句法上尽量使用短句,注意音调铿锵、富于节奏感 第三节 凌濛初与“二拍”

一、生平:凌濛初,自玄房,号初成,别号即空观主人,浙江乌程人。科场蹭蹬,50岁才以副贡身份授上海县丞。李自成军进逼其地,他被困拒降,呕血而死。著有杂剧、诗文等多种,然影响最大者,还是“二拍”。

二、“二拍”的题材内容,与“三言”相比,其新的突破,可以做如下归纳:

(1)经商题材,更有时代特色。

(2)爱情题材,女性观念显然更为进步,提倡男女平等的观念,对贞洁观念的突破

(3)超前的社会批判精神。 三、“二拍”的艺术贡献

(1)头回作到了与正文的一致;

(2)结束了以往拟话本中套话的程式化窠臼,代之以自己的韵语,使韵文与散文相互呼应结合,更有个性;

(3)对人物性格的刻画更为考究; (4)对细节的追求更为细腻;

(5)议论虽时显迂腐且也过多,但个性鲜明,增加了整部作品的个性特征。总之,凌濛初的“二拍”,真正标志着文人化的拟话本的成熟。

第六章 明代戏剧 授课时数:2

教学目的和任务:

把握明代戏剧的发展脉络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临川派与吴江派之争 教学方法:讲授

50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