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和山石的速写画法

6

7

1.树根的画法:

树根不仅是自然生长现象,也是自然的奇趣。从生理上讲,凡是生长在肥活土地上的,树很少有露根现象,而在石头上生长的树,必多露根。而在画中要给人们一种树的古老年代的感觉,因而树画在石头上多露些根,树画在土地上少露些根。多露根与少露根或不露根,要多考究。

8

树根多用于近景物,在笔法上多采用浓墨干皴,有时也可用滚笔。因为,画树根多附着在山石上,所以,根与石的衔接要自然,不要悬空,笔道不要多,要简洁明快。如是盘根错节,交错之处要连贯,并要画出立体感。自上而下,墨色可由浓到淡,笔道由粗到细。注意树根应牢牢抓住山石,落笔后使人感觉是浑然一体。 2.树的画法:

画树是学画山水的第一步。这第一步绝不可以蜻蜓点水似的轻然而过。因为,画树不祗是在画山水中是不可缺少的东西,而且是练笔用墨的必要的起步,绝不可忽而略之。树有各种各样,有枯树、柳树等等。其中还有灌木或从林。在此介绍几种,一般树林的画法,主要是力求笔线多变,有刚有柔,刚是老枝,柔是新枝。笔法和墨色多变,有浓有淡。根据各种自具特殊的神态,在开始练习时,先学画主干,后画枝干。焦墨和淡墨是区分前后,并要特别注重曲伸向背穿插的变化。在行笔过程中,尤为要注重最为敏感的笔的顿挫,笔尖挑刎之法。飘逸最见其功力。画时,先把主干的型定好,再画枝干和树枝,方能确定整株树的形态。 主干和树枝在行笔时,要特别注意下笔,要有树的质感。布置要疏密有致,聚散结合。有时,在主干比较弯曲的情况下,幼树、枝干和树枝可以画得略直,老枝干可以多增加弯曲。树皮上皴擦要根据老树、幼树而用墨。这些一般多用于近景。如果是中远景可以简略。灌木或远处的树林,画面比较简略而少曲折。顺便提醒一下,树枝的画法一般多用的是蟹爪枝或鹿角枝。这要由画面的需要而定。所谓蟹爪枝就是向下垂的枝,鹿角枝就是向上出的枝。一棵树上要以参差使用。不过是有用多用少的区别。树林的画法:初学者先从少开始到多,不要枝密而乱画,由二株树,三株树,然后再一株一株地增加,前后左右逐步增加。但要特别注意丛树不要变化太多,多则乱。要有浓淡之分,要有变化,但也要疏落有致,高低参差,大小结合,远近分明如。在下笔时枝干伸展要自然,笔法皴擦干湿得当,有变化,墨色浓淡结合。在构图上,结构要严谨,和画面上和其它陪衬物要协调。 3、树叶的画法

在一幅山水画作品中,免不了有近树或者远树,以烘托画面的气氛。那么,树叶的画法有两种:一是点叶法,一是夹叶法。所谓点叶法:是用粗线、细线和干湿浓淡的笔线而成。所谓夹叶:是用勾勒线法,没有什么深浅、干湿、浓淡的区分,而是根据其周围的笔法协调而定。总而言之,树叶的种类很多,大概分几类则足矣,不可过细。

树画夹叶,宜在近景,不宜于远景。画组树不宜全用夹叶法,宜于点叶、夹叶参左互用,否则浅薄没有浓郁的感觉。

双勾夹叶法,一般多用在画近景的树上,但杂树不易全画夹叶,否则过于刻板。至于夹叶的填色法,有时填以石青、石绿,有时填以花青、赭石,有时填以褚漂,有时填以胭脂,有时任色不填。如略染淡花青色,给人以夏天的感觉。略染淡朱砂色,给人以春天的感觉或朝霞之感。如前景一个树作夹叶,草木有凋零感而不需要着色,给人以秋天的感觉。尤其要注意画双勾夹叶用笔一定要有力,夹叶和树枝与画面要保持统一。总之,夹叶的填法是“随类敷色”。但在画山水之中,不可能“随类敷色”,要根据全幅的协调敷色,和所画的季节而加以区别。

9

除上述几种叶的画法外,还有一种既不是点叶,也不是双勾夹叶画法的树叶,那就是象松针之类的叶的画法,用以表现松针形状松叶的画法,一般采用笔锋为硬毫,便于发挥其尖硬的弹性作用。因为松叶的形状有辐射之针状,所以称为松针。松针有正面、侧面两种,无论那种均应表现出松树的风格。

画松树,要表现出松的精神气概,刚劲挺拔。至于松针的设色,或是用浅花青,或是用花青加少许墨,或用草绿加墨,或者就用浅色渲染。总之,不可把所画松针的墨色掩盖。松树多用于近景,近景要画具体一些。远景要依次简略。

垂柳的画法:垂柳的枝干,垂枝要用尖锋,墨干,自上而下,先浓后淡,力量从强到弱,有虚有实,自然下垂。最主要的是,要在大自然中多观察的写生,掌握其出枝的规律,方可在笔下见功力。

中国山水画中树叶的画法,可以分为点叶法和勾叶法,另外也有少量点勾相结合的画法,如介字间双勾点,椿树点间双勾。

点叶法有圆点类,如胡椒点、柏叶点等;平点类,如大混点、小混点、平头点等;下垂点类,如个字点、介字点、竹叶点、梧桐点等;上仰点类,如鼠足点、松叶点、仰头点等:其他如梅花点、椿树点等。

夹叶法也有几种类型:圆形、三角形、菊花形、介字形、个字形、半菊花形等。

李景安:国画基本功练习应和西洋画有别

这是伦勃朗的一幅水墨画素描。其实用毛笔的技巧,使用水墨的技能几乎无与伦比,比起我们的现在的中国画家毫不逊色,如果说水墨画也是中国画的话,这幅画能不能算是中国画?如果这也算是中国画,那么中国画的革新早在几百年前就有西洋人开始了。其实仔细审视一下这幅作品,发现他仍然属于西洋素描的范畴。因为它的笔墨始终是为了表现光影结构,而光影结构恰恰就是西洋素描的基本语言。

这是三副西方大师的素描作品,他们的线条也是非常好的,甚至让人感到有点中国草书书法的韵味。现在中国的画家早也习惯了使用铅笔或者炭条华这样的速写或者素描,中外画家都画线条,西洋画家的毛笔功夫或者说对毛

10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