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现代文阅读试题汇编2(含答案解析)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A.俗世中做一个好人往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 B.要想保持心灵的澄澈,就必须动真格的。 C.做人要保持心灵的澄澈。

D.让心灵变得澄澈的最好方法就是清理掉心里的杂质。 (2)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本文论据的一项是 A.南宋文天样,无视威逼利诱,誓死不降元军。 B.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C.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D.晋代车胤,无油点灯,囊萤苦读,终成大器。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②段中运用了举例论证,主要是为了论证俗世中做一个好人往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

B.“每一天都能把自己放在台面上展览”的前提是保持了心灵的澄澈。 C.本文采用的论证方法只有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和比喻论证。 D.本文结构是“总一分一总”式。 14.(2019?通辽)说明文阅读,完成下列各题。

可燃冰是天使还是魔鬼

①21年前的夏天,德国科学家在北太平洋海底800米深处,第一次取出可燃冰样品,并使人类第一次看到,冰雪般的东西被点燃后,发出魔幻般淡红色的火焰,耗尽能量后,硕大的冰块竟变成了一摊清水……

可燃冰的由来

②可燃冰的学名叫甲烷水合物,它的形状像石蜡遇热未融化前的样子,洁白而绵软。它是甲烷气体和水分子在高压低温作用下的特殊产物,它像地毯一样覆盖了10%的海底,总面积达4000万平方公里,深度在数百米到数千米不等。据科学家估计,全球可燃冰总储量高达2.5万万亿立方米,是石油、天然气和煤总储量的两倍,假如能够安全开采,至少可供人类使用数百年。

③按美国科学家的说法,可燃冰是海洋微生物和海底油气在海洋板块作用下的产物。因为占地球2/3的生命是由生活在海床下微生物构成的,那里没有氧气,一片黑暗,亿万年来,不计其数的微生物从不停歇地制造着甲烷。另外,当海洋板块下沉时,海底油气

第21页(共79页)

随板块边缘喷涌而出,在接触到冰冷的海水后,天然气与海水发生化学作用,日积月累,在高压低温的作用下,就形成了浩瀚厚实的可燃冰,像地毯一样沉睡在海底。 ④可燃冰储量最多的国家是俄罗斯,其次是日本、加拿大和美国。据美国地质勘探局估计,美国的可燃冰蕴藏量为9600万亿立方米,是国内传统天然气储量的200倍,丰厚的利润自然引起投资者的关注。

可燃冰延迟开发的原因

⑤时值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进行“阿波罗计划”时,NASA的燃料专家正在苦寻可以替代液氧的质量更轻、热值更大的燃料。因为体型庞大的“土星”火箭进入太空后,最多时每秒需消耗13吨燃料,极大地压缩了宇宙飞船的有效载荷。得知可燃冰的存在后,美国科学家兴奋不已,立刻确定为国家级科研项目,全力以赴地投入分析研究。 ⑥对可燃冰的研究,美国科学家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但他们迟迟没有进行后续开采动作。有人猜测,美国人重点进行理论研究,因为他们希望在未来的星际旅行时,开发其他星球上甲烷水合物,用作飞船能源,在即将到来的星际大开发中确保难以撼动的领先地位。

其实,情况远非那么简单。就在各国科学家纷纷建议政府投资开发可燃冰,以解煤炭、石油等能源告罄之虞时,美国科学家却告诫世人审慎开发可燃冰,因为它可能加剧温室效应,即使是极少的可燃冰被释放到大气中,后果可能都是灾难性的。

可燃冰是天使还是魔鬼?

⑦目前,科学界对可燃冰开发有两种观点:以美国俄勒冈大学的地质学家格雷沃里为首的一派认为,甲烷水合物是自然界中隐身的恶魔,会不定期地向地球发难,应是人类今后重点防范的自然灾害之一。

⑧远在2.5亿年前,在二叠纪末期,一种突然降临的灾害,短时间内毁灭了地球上的大部分生物。科学界普遍认为是一颗小行星撞击地球所致,但格雷沃里认为是海底积存的巨量的甲烷发生爆炸,导致气候温度骤然上升,泛滥至地面的大火消耗了大氣中的氧,所以多数地球生物相继毙命,甚至包括很多鱼类。他估计,北冰洋可能是今后甲烷水合物泛滥的导火索。因为那里可燃冰大多在浅海,并且得益于低温而非高压,所以一旦发生溢出爆炸,就是上帝降临也束手无策。

⑨另一种观点是,可燃冰就像陆地的森林,生生息息,自有规律,即使作用于自然,也不是很严重的,完全不必杞人忧天。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是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芭芭拉分

第22页(共79页)

校的海洋地质学教授海格尔。

⑩海格尔说可燃冰的变迁会给地球带来灾难性后果还没有直接的证据,即使有甲烷溢出,也是非常少的,根本不足以影响气候。他做过观察试验,发现有相当多的可燃冰会自行溶解在海水里,而没有释放出来。这充分说明,可燃冰释放的甲烷也是海洋食物链的一环﹣﹣海水里的需氧菌会消耗甲烷,而进入大气的部分却是甲烷消费者释放的二氧化碳。

(船舷《大自然探索》,有删改)

(1)选文介绍了可燃冰的由来,请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海底大量微生物不停造甲烷→ → →长时间高压低温形成可燃冰。 (2)第②段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它是甲烷气体和水分子在高压低温作用下的特殊产物,它像地毯一样覆盖了10%的海底,总面积达4000万平方公里,深度在数百米到数千米不等。 (3)下列说法与原文的内容表述一致的一项是

A.美国之所以没有开发可燃冰是因为可燃冰会加剧温室效应,如果可燃冰释放到大气中,即使极少,后果也可能是灾难性的。

B.可燃冰是海洋生物释放的甲烷气体和水分子在高温低压作用下的特殊产物。 C.用可燃冰作燃料比液氧热值更大,质量更轻,可减少火箭运载负荷。

D.甲烷水合物是自然界中隐身的恶魔,不定期地向地球发难,是人类今后重点防范的自然灾害之一。

(4)怎样理解“可燃冰是天使还是魔鬼”这句话?

15.(2019?黑龙江)阅读《颜值重要,但不代表一切》一文,回答各题。

①当今社会是个看脸的时代,大多数人希望通过提升“颜值”来获得更多的自信与机遇。然而颜值并不能决定一切。马云,一个名列福布斯全球科技百富榜亚洲第一的男人,他并没有很高的颜值。但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如今的诸多成就。即使是在颜值时代,修心亦是很重要的。

②一个没有素质的人,就算穿的多么华丽,一说话一个举动就能暴露自己。一个非常有涵养的人,即使穿着朴素,和他相处也会觉得清风拂面。

③修心使人睿智。钱穆,一个没有任何文凭,甚至连中学都没有毕业的人,通过自学,成了一代儒宗。他学习古人的治学与为人,及时反省自己的错误,通过修心,有了一番成就。

第23页(共79页)

④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学数学让人周密,学科学使人深刻,学伦理让人变得庄重,学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修心是有好处的。

⑤一个人空有“颜值”却没有内在是不行的。现在,有很多好看的人只凭自己的高颜值就能得到很多的喜欢与关注。可是,当有一天颜值不在,自己又没有内在,怕苦又怕累的时候就会明白,颜值不是最重要的,内在才是。

⑥吕布是三国时一位大将,俗话说:“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吕布空有一身武艺,却不曾修心,每当自己失败的时候,就将责任归咎于他人。他不盖识人,被人玩弄于股掌之中,最终死干曹孟德之手。若吕布可以修心,重用手下贤才,爱兵如子,未必不能问鼎天下。可惜,吕布只是将才,成就不了更高的事业。

⑦“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当今社会,空有颜值目中无人不予修心是万万不可的。我认为人们没必要去整容,你的相貌再怎么长久也不过几十年,而你的内在若出名,还可以留名青史,被传颂千年。

③再者,如果人人都长的一模一样,还不是靠气质区分吗?

(选自《意林》2019年合订本,有删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请为第②段画横线句子补写一个事实论据。

(3)文中第⑥段画横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4)俗话说“人不可貌相”,现如今,“外貌协会”却不断壮大。针对这一现象,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16.(2019?齐齐哈尔)阅读《“中国”一词的前世今生》一文,回答各题。

①何尊①于1963年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的贾村。内胆底部有一篇铭文,其中“宅兹中国”是“中国”二字最早的文字记载。

②《左传?庄公三十一年》有“凡诸侯有四夷之功,则献于王,王以警于夷。中国则否”的说法。《公羊传?禧公四年》称:“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桓公救中国而攘夷狄,卒荆,以此为王者之事也。”齐桓公救援邢、卫等国,被称作“救中国”,足见此时的“中国”,已经扩大到被认为是“诸夏”的国家。

③“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楚失华夏”。唐孔颖达疏:“华夏为中国也。”“华夏”所指即为中原,至今仍为中国的别称。

④“中国”一词后来随着所指对象不同而有不同的含义。大致说来,有以下六种概念:

第24页(共79页)

一是指京师(首都)。二是指天子直接统治的地区,如诸葛亮对孙权说:“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三是指中原地区。四是指国内、内地,如《史记?武帝本纪》:“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蛮夷,五在中国。”五是指诸夏族居住的地区。六是指华夏或汉族建立的国家,《史记》《汉书》经常出现这样的称谓。所以自汉代开始,人们常常把汉族建立的中原王朝称为“中国”。

⑤“中国”一词所指范围,随着时代的推移而经历了一个由小到大的扩展过程。“中国”一名虽有三千年文字记载的历史,但它仅仅是一种地域观念,从夏、商、周开始直至清末,从来没有一个王朝或政权曾以“中国”作为正式国名。

⑥“中国”的别名,除上述的“华夏”外,还有“中华”“九州”“四海”“神州”等称呼。“中华”最初指黄河流域一带,《三国志》裴注中最早出现了“中华”一词。随着版图的扩大,凡属中原王朝所管辖的地方都统称为“中华”,泛指全国。“九州”之名,起于战国中期,一直沿用至今。

⑦“中国”正式作为国名,则始于辛亥革命以后。

(有删改)

【注释】①何尊:中国西周早期一个名叫何的西周宗室贵族所作的祭器。 (1)阅读全文,概括选文的说明内容。 (2)选文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3)选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下列选项,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至今仍为中国的别称。

B.《史记?武帝本纪》:“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蛮夷,五在中国”中的“中国”一词指国内、内地。

C.从夏、商、周开始直到清末,“中国”一名从未作为一个王朝或政权的正式国名,它仅仅是一种地域观念。

D.“中国”一词后来随着所指对象不同而有六种不同概念。 17.(2019?湘潭)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月白湖荡 余飞鱼

第25页(共79页)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