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2124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京杭运河常州市区钟楼段枢纽景观设计

赵辰昊 南京林业大学城市规划专业 南京市,210037

电子信箱:zhaochenhao325@qq.com

一、研究背景

从世界范围来看,城市滨水区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形成期、兴旺期、衰退期、复兴期。

(1)形成期

城市的发展大多起源于水边,在漫长的农业社会和手工业商品社会时期,河流等水体主要满足人们生活、农业生产的所需。人们临水而居、傍水而生,人与水和谐共生,关系融洽。水道也有作为运输通道的功能,我国古代许多城市的临水之地大都十分繁华,在城市的码头、桥头等处往往是商铺、旅店、茶馆酒肆等的汇集之地。

(2)兴旺期

工业革命带来了城市的快速发展,工业技术的发展加强了对水的能源性利用。同时,滨水地区因其交通优势,成为工业、港口的聚集区,同时是人流、货流及信息流的交汇点,展现出空前的繁荣兴旺景象。但是这一繁荣景象的背后却是极大的隐患,对工业力量的狂热崇拜和对利益最大化的追求往往造成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3)衰退期

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型,以及交通运输方式的转变造成水运的地位下降,许多临水的产业开始选址迁往城市郊区。许多城市滨水地区都经历一个萧条、衰落的阶段,工业时期遗留下来的废弃厂房、仓库、码头等使人难以亲近水边,工业化时期对水体及水岸造成的污染使得滨水环境恶化,城市发展开始离开水边向内陆腹地延伸,滨水区成了被人遗忘的角落。

(4)复兴期

随着城市设计中人文价值的回归,也伴随着城市经济发展、环境改善的要求,滨水区再次成为城市的重要区域,承担着城市的重要功能,环境优美,公共活动集中。

滨水区的历史变迁其实体现了人与水的自然和社会关系的变化历程,从农业时期对水的崇拜和依赖、工业时期对水的索取和背离、直至信息时代对水的尊重和亲近,人们经历了一个近水、远水、亲水的变化,滨水区对于城市环境改善、社会文化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被重新认识。近年来,“滨水地区作为城市中极具活力的经济社会载体和独具吸引力的环境载体正成为全世界的规划设计和城市建设的热点。”(广州市城市规划局编《滨水地区城市设计》)从欧美的滨水区开发开始,人们对于滨水区的关注与日俱增,滨水地区成为城市复兴的一个契机,成为城市中最吸引人的公共活动空间。 二、发达国家的滨水区开发

欧美发达国家的滨水区开发建设起步较早,己有许多成功的案例,同时对于滨水区的理论研究也早已展开,如《The New Waterfront 》、《WaterfrontDevelopment》都是较

1

系统的对滨水区开发改造进行阐述的专著。无论是在实际案例还是理论研究中,都强调了滨水地区作为城市的公共活动空间的重要性。成功的滨水案例无一例外的提供了人性化的亲水活动场所,如巴尔的摩内港改造,格兰威尔岛更新设计、波士顿的罗尔码头改建计划等等。在亚洲的日本也掀起了“亲水”的景观设计热潮,大量以水为主题的城市景观和亲水公园得以建成,也积累了不少经验,如《滨水景观设计》(日本土木协会)。

然而,各国的成功经验都是结合了当地的社会文化、经济背景和自然地理条件的,研究和借鉴这些理论及方法,将其应用到我国的滨水区开发建设中,对于尚属起步期的国内滨水区建设是十分有益的。 三、国内滨水区规划的发展情况

我国的滨水区开发建设大致始于20世纪80-90年代,开始出现了一些规模较大的滨水区开发项目,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如以环境整治为主的成都府南河整治开发和上海苏州河整治再开发;以历史性滨水区保护和再开发为主的南京“十里秦淮风光带”项目,以及宁波老外滩更新;也有新开发的滨水区项目,如杭州钱塘江新城和上海浦东陆家嘴中心区。另外,也有以局部项目为主的滨水区更新,如广东中山歧江船厂地区改造等。 “然而就现阶段而言,我国城市滨水区的规划设计还处于起步阶段,很多认识尚处于探索之中。”(王建国,2004)我国的滨水区开发与国外相比,除了在开发背景上的不同之外,还存在着理念的差别。国外一般是利用滨水区的良好区位条件将其改造为休闲娱乐场所,增加滨水区的公共性,以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而我国有些地方的滨水开发建设则忽视滨水地带的公共性,过于偏重房产投资,强调经济效益;或是仅从环境美化的目的出发,并未充分考虑到人的亲水需求,使得滨水区虽然环境优美但却缺乏活力。 四、滨水绿地规划的价值

(1)环境价值

滨水区是城市中最活跃、最富有生命力的部分,它是水域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的交接处,受到两种生态系统的共同影响,呈现出生态的多样性。因此,万物竞生、物种繁多、食物链复杂,与城市整体生态系统息息相关。“水为万物之源”,作为城市的命脉,滨水区维持着城市生命的延续,有效调节城市的生态环境,增加自然环境容重,促使城市持续健康地发展。

“滨水地区是一个城市非常珍贵的资源,也是对城市发展富有挑战性的一个机会,它是人们逃离拥挤的压力锅式的城市生活的机会,也是人们在城市生活中获得呼吸清新空气的疆界的机会。”(查尔斯·摩尔)亲水空间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在紧张的工作生活之余放松心情、缓解压力的公共空间,滨水区开阔的空间和水面通常会带给人们一种舒适感,坐在水边吹吹风,看看变幻的水面,人的心情自然也会开敞一些。不同于郊外或风景名胜区的滨水景区,城市中的河、湖泊或海滨由于其便利的地理位置可以使更多的人得到享受,同时维持和改善了城市与自然相融合的亲水环境生活、工作环境,营造了更为自然化、人性化的人居环境

(2)经济价值

2

国内外滨水地区成功建设的实践证明,滨水地区的开发和建设是投入产出型的。即建设环境宜人的居住、购物、娱乐设施和大面积的公园绿地,赋与城市河湖新的用途和形象,不仅有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而且能够增加政府税收,创造就业机会。比如美国巴尔的摩内港改造计划、波士顿罗尔码头开发等。纵观这些成功开发的案例,除了良好的项目策划和经营,有无亲水空间几乎是项目成败的重要条件。人们之所以会来到水边主要是受到亲水这一自然天性的驱使,亲水空间为人们提供了满足这一需求的场所。当滨水地带环境得到改观,吸引人群前来,无疑会增强滨水区的人气,带动滨水区的旅游商业休闲娱乐等消费,同时人们傍水而居的天性也带动了城市房地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亲水空间的开发可以说是滨水区复兴的催化剂。

以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中央公园开发为例,开发之前的公园建设使得土地价格升值,从而吸引更多的开发计划。在这一项目中,滨河公园起了催化剂的作用,将城市中的不同机构和设施与公园和河流重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新的结构关系。其中有公共机构,如印第安纳波利斯动物园、Eiteljorg博物馆和州立博物馆;有娱乐场所,如印第安纳波利斯少年联盟棒球场和IMAX剧院;有私人财产,如NCAA公司总部,还有IUPUI大学校园。此外,私人投资利用中央水渠扩建的时机在其沿岸开发新的城市住宅区,这也为中心城区带来了活力

(3)社会价值

城市滨水地带亲水空间的社会价值主要体现在城市形象的展示、市民公共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对于城市就业的拉动作用。亲水空间是构成城市意象的重要边图优美的天际线是城市的标志之一,城市的风貌通过优美的滨水环境和天际轮廓线得以展现,成为人们对城市认知的重要标志。城市中开阔的水面使亲水空间成为最重要的公共活动空间之一,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极具亲和力的活动场所,促进了公众的交往和社会融洽度。最后,由于亲水空间的活力促进了其本身和周边地带的商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使得就业机会增多,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张庭伟,冯晖,彭治权.城市滨水区设计与开发[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 [2]汪德华.中国山水文化与城市规划[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3]王建国.城市设计(第二版) [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4]洪亮平.城市设计历程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5]邹德慈.城市设计概论:理念·思考·方法·实践[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6]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1996,06 [7]张斌,杨北帆.城市设计与环境艺术[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 [8]王鹏.城市公共空间的系统化建设[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9]旧)谷口矾邦,马俊译.城市再开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10](美)理查德·马歇尔,沙永杰编著.美国城市设计案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11](美)J. 0.西蒙兹,程里尧译.大地景观—环境规划指南[M].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 [12]于海.滨水建筑过渡性空间的基本模式研究[D].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13]颜慧.城市滨水地段环境的亲水性研究[D].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14]苏玲.城市滨水过渡空间探研[D].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1

3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