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提高课堂效率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提高课堂效率

作者:张玉华

来源:《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年第20期

多媒体教学设备在活跃课堂氛围、优化课堂结构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不可缺少的教学手段。如何将多媒体教学设备与实际课堂教学有效结合,从而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提高中小学的教学质量成为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本文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对如何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提高课堂效率提出几点建议,以供交流分享。

1 运用多媒体设备创设教学情 境,营造课堂氛围

多媒体教学设备可以简单地概括为4个部分:计算机、投影设备、音频设备以及其他教学辅助设备(包括控制台、DVD播放器等)。这些多媒体设施可以实现声音、图像的有效融合,能够给学生带来视觉的冲击力,具有声情并茂的课堂效果,打破以往教师“满堂灌”的枯燥教学方式。教师可以依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与要求,运用多媒体设备创设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利用多媒体视频设备制造现场感,冲击学生的听觉、视觉,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自觉地思索与求解,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效率。

2 运用多媒体设备化抽象为具 体,充实教学内容

多媒体设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很多优势,它可以将抽象的理论知识用具体的画面演示出来,把理论知识形象地呈现给学生,将传统的说教变为生动直观的演示,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在进行演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多方面地引用与教学相关的资料,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这样不仅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还能活跃学生思维,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与探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造性思维,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事实上,在一般的课程中多媒体教学设备还是处于辅助地位,大部分时候还是以传统教学为主,多媒体为辅,因为多媒体设备无法取代师生之间的课堂交流,包括课上讲解、辅导、与学生沟通、讨论分析问题等。然而,在很多实践课和演示课上,多媒体设备会占据主要位置,尤其是在实践设备相对缺乏的学校,多媒体设备会发挥更有效的作用。因为在实践课上,无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教师的口才多好,也不能给学生以视觉上的体验和感受,而多媒体教学设备则可以给学生以视觉冲击力。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应用特点,科学、合理地将多媒体设备运用到教学过程中,将其与课堂教学有效结合,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3 利用多媒体设备优化教学过程,突破教学难点

以计算机为主的多媒体设备能够结合学习软件完成各种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推理及实践过程,并运用投影仪在屏幕上演示,将抽象的推理过程科学合理地演示出来。教学过程中每堂课都有重、难点,很多情况下,这些问题都很抽象,很难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来讲解这些难点。这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便于演示的特征来突破这些难点。尤其是对于数学、物理等理论性和抽象性很强、不易理解的科目,教师如果运用多媒体设备来化解重点、难点,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4 利用多媒体设备反馈课堂教学效果,巩固课堂知识

及时的课堂反馈能让教师掌握学生的课堂听课效率,同时能够巩固课堂知识。因此,可利用多媒体设备适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例如运用多媒体设备的交互功能,进行人机对话,对学生的作业和课堂练习进行检查,当场判断正误,对学生学习的不当之处给予及时纠正,有助于促进学生学习,帮助学生全面、扎实地掌握课堂知识。另外,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结合中小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适时设计一些有趣、简单的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在“玩”中掌握课堂知识,提高课堂效率。运用多媒体设备,可以改变以往呆板的练习方式,不仅能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还能让学生在轻松、生动、活泼的氛围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对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具有积极的作用。 实践证明,多媒体教学设备在营造课堂氛围、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新时代的教师必须认识到多媒体教学设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将多媒体设备与教材知识有效结合,科学合理地运用到具体教学过程中,活跃学生思维,巩固课堂知识,提高课堂效率,有效地改善教学质量,以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闻云.关于多媒体教学的思考[J].中小学电教,2011(02):114-115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官仕龙,谷平.正确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J].当代教育论坛,2006(2):75-76

[3]巫朝霞.浅议多媒体技术教学[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02(3):49-50 (作者单位:山东省滨州实验学校)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