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人生追求及信仰的调查与分析 作为当代大学生,如何客观认识宗教
宗教是一种世界范围内容观存在的历史现象,它曾在历史上产生过极为重要而广泛的作用,渗透进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在今天的文化活动、国际事务和日常生活中仍有一定的影响。客观地认识宗教的本质及其产生和发展规律,了解世界上的主要宗教体系及其特点,不仅有助于当今的大学生更好地把握历史上和现实中的宗教现象,认识到宗教对于社会安定和世界和平的影响,而且对于拓宽知识视野,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和分析科学、伦理、法律、经济 、文学艺术等各种文化活动,更好地处理在人际交往中的宗教信仰关系等,也有积极的意义。
论当代大学生的宗教信仰
据调查,大学生中明确表示信仰宗教的约占总数的10%,其中信仰基督教(包括天主教、新教、东正教)的约占信教者的62%。产生这种宗教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的客观因素,也有大学生自身主观的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政治环境的宽松、经济水平的提高、价值观念的变化,使人们的信仰变成多元化。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价值观念的不同,决定人们意识形态的异化。共产党内的不正之风,社会主义初级社会的腐败现象、单位中的用人不当,社会分配的不公平,贫富差距的扩大,种种因素,使青年人对共产主义的信念产生了怀疑。政治信仰的缺失,导致许多人转向宗教信仰,大学生也不例外。
青年人思想未定型,情绪浮躁、易变,追求新鲜刺激,常有反传统的逆反心态,有强烈的独立自主意识,面对不同以往的文化背景和多种价值选择,大学生感到茫然、疑虑、混乱的同时,求新、求异的心理使一些青年学生转向了宗教。
在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过程中,青年人承受着更多的来自学习、工作、生活等方方面面的风险和压力。求学道路的困难、生活的苦涩和艰辛、工作的不尽人意或家人的下岗待业、个人及亲友病痛等等,面对人生挫折和困惑,都会导致青年人寻找精神上的安慰和解脱之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往日趋淡漠,因而宗教组织中教友之间的亲密、友善的关系,毫无功利色彩的互相关心和真诚帮助,就显得充满亲和力和诱惑力。青年大学生在社会中大多处于弱势地位,教会和教友之间的互相帮助,使他们感到上帝是他们最后的靠山。信仰宗教满足了信仰者的归属感,使其精神上感到欣慰和满足,他们不再是孤立无援的,他们是“组织里的人”。
当然,有一些大学生是因为生长在信仰宗庭,还有一些人在困境中得到宗教界人士的帮助从而走向宗教。
当代大学生的宗教热,集中反映了部分青年人在信仰中的迷失,体现了许多认识上的误区:
其一,宗教道德与文化的独特魅力的吸引。特别是追求至善的宗教道德,是它最迷惑人、吸引人的地方之一。三大宗教几乎都包括了这么一些道德诫律:不偷盗、不奸淫、不凶杀、不贪财、不抢劫、不诬陷、不妄语、平等爱人、惩恶扬善。因而相当部分大学生认为,这些宗
教道德与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并不矛盾,它的约束力量甚至超过了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作用,当今物欲横流的市场经济社会中,尤需这些宗教道德的教化。
世界银行前两年曾发表过一个报告,大意是有信仰的地方发生金融犯罪的可能性更低,因为人们不是害怕法律才不犯罪的。事实上,再完备的法律也阻挡不了深思熟虑的触犯,人不犯罪一是受到道德律的自我约束、自我谴责,二是害怕神的惩罚。佛教的转世说,基督教的天堂地狱,这些戒律在叫人弃恶从善,抑制罪恶势力、稳定社会秩序、净化社会空气等方面确具有独特的积极意义。
其二,对信仰自由的模糊认识。宪法给予公民信仰自由的权力,法不禁止即为无罪,合法的东西为什么有人还要横加指责并干涉呢?
其三,对科学家信仰宗教问题的认识。很多大科学家似乎接受上帝这个概念,有些科学家本身信仰宗教,因此,许多大学生认为科学与宗教信仰并不相孛。
以下,对上述错误的观点进行一下辨析:
对第一点,首先我们要从宗教与社会次序的关系上来分析。从历史上来看,宗教大部分时间还是为当权的统治阶级所服务,它代表了统治阶级的利益。上帝、真主、诸神等是虚构的,但它所反映的客观内容是社会现实的价值关系,上帝、真主、诸神等只是作为社会利益的替身而存在,只是统治阶级的利益在其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宗教狂热、宗教骚乱、宗教迫害、宗教战争”等等名词,都代表了宗教的负面形象。
对第二点,宪法确实给了公民信仰自由的权力,但作为大学生而言,首先应该相信科学,追求真理。科学是关于事实关系的学问,其本质是以严谨而精确的逻辑形式把各种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系统地联系起来,并使其理论化、现实化、形象化。宗教与迷信从思想本质看,两者都崇拜超自然力量,都是唯心主义,都反对实践实验,都要人盲目崇拜宗教,本质就是用主观的、虚假的形式来反映客观的、真实的自然规律和社会法则。
对第三点,要明确科学和宗教的区别。首先,科学是唯物主义的,宗教是唯心主义的。科学概念从现实经验对象开始(客观性),而摈弃一切神秘主义的东西。神秘主义导致我们对一些基本概念不再追究,反正把它交给某个万能的主就行了,其它不管我们的事。科学从人的实践和观察开始,并且建立关于某个分类学科的体系。科学要求提供假设和解释,并依据正确的逻辑建立体系。
另外,科学与宗教和神秘主义相区别的最重要的一点在于,科学一般地与价值无关。宗教的基本信念是一个关于价值的信仰,这种价值信仰容易带来认识上偏离客观性。
根本地说来,科学与宗教是对立的、无法调和的,“自从科学诞生以来,上帝就死了”。但在一些西方科学家那里,他们的头脑中的确是将科学与价值相分离的,既存在宗教的世界观,又存在一个科学体系。在我们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要解决价值观的问题,而价值观又受文化的影响,所以宗教影响到科学家的信仰是不足为怪的。此外还有科学家认识上的问题。由
于受到主客观条件的种种限制,对于暂时无法认识的未知的领域,有的科学家无法解释,可能会相信超自然力量,最终往往会归诸于“神”。
但是,从历史上看,科学在每一领域取得的任何重大成就,都意味着在这个领域内自然规律的发现和对超自然力量的否定,意味着把神秘的作用和无知的影响从这个领域中清除出去。
针对高校大学生的宗教信仰,高校应不断加强对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教育,使他们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1.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无神论和科学精神的教育。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在校园文化活动中贯穿理想信念教育。3.加强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不断提升理想信念教育的整体水平。4.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抵御挫折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当然,宗教问题是个非常复杂深奥的问题,并不是几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在成人世界,包括政治家、科学家、社会学者、艺术领域,对宗教问题都有不同的看法,更何况涉世不深的大学生。从人数上讲,世界上的无神论者可能还少于有神论者。所以,对于大学生对宗教的种种认识上的误区,光靠空洞的说教是不能令人信服的,对此,甚至光靠学校的教育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有待于整个社会和政治环境的改善。出师表
两汉: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