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 原料 酶 产物 碱基配对 引物 双链均复制 dNTP(N=A、T、C、G) 依赖DNA的DNA聚合酶(DDDP) 子代双链DNA A=T、G≡C 需要 仅模板链转录 NTP(N=A、U、C、G) 依赖DNA的RNA聚合酶(DDRP) mRNA tRNA rRNA等 A=U、G≡C、T=A 不需要 二、 不对称转录的特点 ? 结构基因:能转录出RNA的DNA区段。 ? 不对称转录:转录的选择性。
? 模板链:DNA双链中按碱基配对规律指引转录生成RNA的一股单链。 ? 编码链:DNA双链中,与模板链对应的另一条链。 三、 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 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 见表11-2。
表11-2 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
亚基 α β β’ σ 酶分子中的亚基数 2 1 1 1 功 能 决定哪些基因被转录 结合DNA模板(开链) 辨认起始点 说 明 转录时不脱落 是RNA-pol与DNA模板结合相依附的组分,也参与转录全过程 转录延长时脱落 与转录全过程有关(催化) 利福平或利福霉素的作用位点 ? 由ααββ’构成的聚合酶称为聚合酶的核心酶 ? 由ααββ’ζ构成的聚合酶称为聚合酶的全酶
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 见表11-3。
表11-3 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 RNA聚合酶I RNA聚合酶II RNA聚合酶III 酶分子中的亚基数 多个 多个 多个 功 能 生成45S-rRNA 生成hnRNA 生成5-SrRNA、tRNA、snRNA 对鹅膏蕈碱反应 耐受 极敏感 中度敏感
模板与酶的辨认结合
? 操纵子:每一个转录区段可视为一个转录单位。 ? RNA聚合酶与启动子区域结合起始转录。
? -35区的一致性序列:TTGACA,是RNA-pol对转录起始的辨认位点。
? -10区的一致性序列:TATAAT,称为Pribnow盒。形成稳定的酶-DNA复合物,开始转录。 四、 原核生物的转录过程 转录起始
? 转录起始复合物=RNA-pol(ααββ’ζ)-DNA-pppGpN-OH 3’。 ? 原核生物需要ζ因子辨认转录起始点。 ? 被辨认的区域就是-35区的TTGACA序列。
? 转录起始的第一核苷酸以GTP或ATP常见,又以GTP更为常见。 ? 第一个磷酸二酯键生成后,ζ因子即从转录起始复合物上脱落。 转录延长
? 转录延长的反应式:(NMP)n + NTP -----→(NMP)n+1 + PPi。 ? 转录空泡:酶-DNA-RNA形成的转录复合物。
? 核酸碱基配对的稳定性: G≡C > A=T >A=U。 ? 转录产物的延长方向是5’→3’。 转录终止
? 依赖Pho的转录终止
? Pho因子是由相同亚基组成的六聚体蛋白质。
? Pho因子能结合RNA,又以对polyC的结合力最强。 ? Pho因子还有ATP酶活性和解螺旋酶活性。 ? 非依赖Pho的转录终止
? DNA模板上靠近终止处的特殊碱基序列,转录出RNA后,形成特殊的结构来终止转录。
五、 真核生物的转录过程 转录起始
? -25区域的TATA序列,启动子的核心序列,称为TATA盒。
? 顺式作用元件:DNA分子上具有的可影响(调控)转录的各种组分,包括
? 启动子、增强子、沉默子
? 反式作用因子:能直接、间接辨认和结合转录上游区段DNA的蛋白质
? 转录因子:能直接、间接结合RNA聚合酶反式作用因子。
? 上游因子:与上游序列如GC、CAAT等顺式作用元件结合的蛋白质。
? 诱导因子:能结合应答元件,只在某些特殊生理情况下才被诱导产生的。 ? 转录起始前复合物(PIC):ⅡD-ⅡA-ⅡB-DNA复合体 转录延长 “一有一无”
? 有核小体移位和解聚现象。 ? 无转录与翻译同步的现象。 转录终止
? 转录终止的修饰点:读码框架的下游的一组共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