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表(已阅1226)

附表1:

嘉应学院 2013 届 地理科学与旅游 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表

课题名称 课题类型 学生姓名 本课题研究的现状 生态旅游是一种正在迅猛发展的新兴旅游形式,是当前旅游界一个热点话题,受到国际旅游组织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国外对于生态旅游的研究开始于1986年在墨西哥召开的国际性环境保护会议,大会还首次提出了生态旅游的概念。世界各国的专家学者对于生态旅游的研究从未间断过,各类研究成果层出不穷,各类研究专著也举不胜举,如《生态旅游:规划者,管理者指导》,《自然旅游经营者的生态旅游法则》等,同时也派生了许多关于生态旅游的国际组织机构;然而,国内对于生态旅游的研究起步较晚,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1994年成立了“中国生态旅游协会”(CETA),1995年1月在西双版纳召开了中国第一届生态旅游学术研讨会,发表了《发展我国生态旅游的倡议》等;国内在生态旅游领域所作的诸多研究可总结为:生态旅游分类与区划,开展生态旅游的利弊分析,生态旅游目的地的选择,生态旅游开发规划与经营管理。但是,学术界对于生态旅游的基本理论的探讨还远没有达到统一的认识。 目前,针对于牛田洋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研究较少,并且局限于现代生态农业的研究,未能从宏观上对牛田洋的生态旅游资源进行系统地研究,对于可行性也缺乏一个深入的探讨;与此同时,市政府出台的《关于建设西部生态经济带规划》中的西部生态新城建设给牛田洋带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在当地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如果能对牛田洋的生态旅游资源进行相关地理论研究与探讨,为牛田洋地区的旅游开发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引导的话,无论是对当地的经济、社会的发展,还是对于牛田洋的生态保护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关键的是能促使牛田洋的旅游开发朝着经济、社会、生态相互协调地可持续性发展。 翁伟钦 汕头牛田洋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探讨 理论研究 指导教师 熊永柱 学 号 2090811104 专 业 地理科学(师范) 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学术价值: 首先,完善了牛田洋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研究,使相关研究更加系统化,更加全面,更加科学,更加合理; 其次,指导了牛田洋的旅游开发建设,使其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再次,倡导生态、社会、经济地和谐发展,坚持开发与保护相结合; 最后,综合分析牛田洋旅游开发的利与弊,探讨其旅游开发的可行性。 现实意义: 首先,从理论上科学地指导现实中的旅游开发,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本着先保护,再开发,保护优于开发的原则,在保护的基础上开发牛田洋的生态旅游资源; 其次,在旅游开发带来的生态效益的基础上,确保经济和社会效益,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提高当地群众的收入,缓解就业压力; 再次,通过对牛田洋旅游开发的探讨,深入挖掘当地的潮汕传统民俗文化,提升旅游开发的文化内涵和品位,宣传“海风潮韵,回归自然”的旅游特色; 最后,通过相关数据综合分析旅游开发的可行性,探讨其开发可能带来的利与弊,针对开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相应地提出对策,为牛田洋的发展出谋划策,全面推动牛田洋的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 课题类型指:理论研究、实验研究、计算机软件设计、工程设计(实践)等。

汕头牛田洋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探讨 摘要: 关键词: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探讨;牛田洋 1. 引言 1.1 国内外生态旅游研究进展 1.2 生态旅游的本质内涵 1.3 生态旅游的研究意义 1.4 汕头牛田洋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意义 1.4.1 优化生态旅游环境,完善基础设施配套 1.4.2 促进当地旅游发展,提升居民开发意识 论 1.4.3 增加当地居民收入,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文 1.4.4 提供旅游服务岗位,缓解当地就业压力 提 1.4.5 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打造海风潮韵品牌 纲 2. 牛田洋生态旅游资源的特色与价值 或2.1 海滨湿地原生态观光旅游 设2.2 十里长堤观海赏景休闲旅游 计2.3 现代生态农业参与体验性旅游 思2.4 特色海洋水产美食观光旅游 路 2.5 “七·二八”红色历史教育旅游 2.6 “海风潮韵”民俗饮食文化体验 3. 牛田洋生态旅游开发的调查分析 3.1 调查过程 3.2 统计与分析 4. 牛田洋旅游开发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4.1 牛田洋旅游开发的现状 4.2 牛田洋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4.2.1 当地人旅游营销意识淡薄 4.2.2 旅游尚未形成规模,限制了当地人发展旅游 4.2.3 当地的旅游配套设施建设不完善 4.2.4 旅游从业人员素质低和责任心不强 4.2.5 管理服务水平低,宣传促销力度不足 4.2.6 旅游资源缺乏有效保护,未能得到可持续发展 4.2.7 当地人排外思想较重 4.2.8 旅游开发过程中与当地居民间的土地使用权问题 4.2.9 旅游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协调以及监督机制问题 5. 汕头牛田洋旅游开发的策略 5.1 鼓励农户发展生态旅游,强化旅游营销意识 5.2 因旅游资源而异,实现规模、规范化发展 5.3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5.4 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和增强责任心 5.5 加强旅游资源的宣传推广,提升管理服务水平 5.6 使生态环境保护与当地人经济利益挂钩,强化保护意识 5.7 增强当地居民对外来游客的认同感,友好对待外地游客 5.8 协调好土地使用权问题,让当地人参与到旅游开发中来 5.9 政府和当地群众建立起相互监督机制,加强媒体舆论监督6. 结语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