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临安春雨初霁》阅读练习及答案

[标签:标题]

篇一:《书愤》与《临安春雨初霁》对比鉴赏原创学案 《书愤》与《临安春雨初霁》对比鉴赏导学案(原创) 【学习目标】

1、掌握诗歌借景抒情、运用典故等表达情感的表现手法。 ....

2、比较阅读,探究《书愤》与《临安春雨初霁》这两首诗在风格上的差异。 3、进一步熟悉“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 4、熟读并背诵这两首诗。 【学习方法】“三品”:(以小组为单位)品读+品赏+品议。 【课时安排】1课时 【学习过程】 一、课前准备部分

1.请同学们提前详细查阅《临安春雨初霁》的相关背景等资料。早自习多诵读,疏通字句,初步弄懂诗歌大意,以已学的鉴赏知识试着去赏析本诗,然后与《书愤》作对比阅读。 2.〖知识回顾〗高考考查古代诗歌鉴赏的“四个方面”: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情感与观点态度。 3.〖陆游·作者名片〗(详见《导学案》P27或《学习指导》P17)陆游(1125—1210)字务观,自号放翁。越州山阴(浙江绍兴)人。公元1210年临终前写下绝笔诗《示儿》,至死不忘北定中原,收复失地。诗风雄浑豪放,慷慨悲壮,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 二、自主学习探究 (一)【书愤·背景】作于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此时陆游退居于山阴家中,已是62岁的老人。从淳熙七年起,他罢官已六载,挂着一个空衔在故乡蛰居。直到作此诗时,才以朝奉大夫、权知严州军州事起用。因此,诗的内容兼有追怀往事和重新立誓报国的两重感情。(现实情况:壮志难酬,年华空老)

1、本诗用了什么典故?有何作用?(提示:联系典故的内容回答) 明确:用了两个典故:塞上长城;出师一表。“塞上长城”的典故出自《南 史〃檀道济传》。“出师一表” 出自《三国志》。用典使诗歌凝练,含蓄,曲折,而不直露。 2、颔联中“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采用了“蒙太奇”式的意象组合手法,遂成千古佳句,请简要用分析此手法妙在何处?(提示:要结合诗句具体内容) 明确:只用六个名词组接,意象两两相合,便有两幅雄伟,壮阔(丽)的战

场画卷。意象选取甚为干净、典型,勾勒出两幅气壮山河的战争图画,将诗人的恢复中原的志向具体化,形象化。

3、这首诗称颂了诸葛亮的出师北伐(伐魏)。陆游为什么特别喜欢吟咏诸葛亮?(提示:联

系历史背景)

明确:对诸葛亮的仰慕,以此自勉,他“功盖三分”,在《出师表》中为国

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品格鼓舞并砥砺着诗人。陆游用典明志,以诸葛亮自况(自比),渴望能像诸葛亮一样出师北伐建功立业,至死也不会放弃恢复中原的平生志向。(借古讽今:其实也把批判的矛头暗暗指向南宋的昏庸无能统治者身上。) (二)《临安春雨初霁·背景》这首《临安春雨初霁》也写于淳熙十三年,此时他已62岁,在家乡山阴(浙江绍兴)赋闲。诗人少年时的意气风发与壮年时的裘马清狂,都随着岁月的流

逝一去不返了。虽然他光复中原的壮志未衰,但对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的软弱与黑暗,是日益见得明白了。这一年春天,陆游被罢官6年后重新起用。又被任用为严州(浙江建德)知府,赴任之前,先到临安(今浙江杭州)去觐见皇帝,住在西湖边上的客栈里听候召见,在百无聊赖中,写下了这首广泛传诵的名作。(补充:宋孝宗召见时对他说:“严陵山水胜处,职事之暇,可以赋咏自适。”显然是不想重用他。迫于“皇命”,碍于生计,只好接受。) 1. 简要回答“小楼”这一意象表现了陆游何种思想情感?

明确:“小楼”是忧伤惆怅的代名词,古人登高常生发出一股悲凉的情绪。如李煜的《虞美人》中写道“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通过“小楼”意象将离愁别绪、国难家仇的伤感抒发得淋漓尽致。陆游也是如此,在“小楼”听了一夜的春雨,正是惆怅所至,抒发了自我落寞的情怀。 2、阅读颔联和颈联,简要回答这两联选取了一系列的意象表现了陆游的何种思想感情?这两联表面上表明诗人闲居的雅趣,实际上又有何深意,试作分析?(提示:结合作者所处的时代思考)

明确:表现了作者旅居京城时郁闷、孤寂和壮志难酬的感伤和无奈。颔联“小 楼一夜听春雨”,正是说绵绵春雨如愁人的思绪。“一夜”两字暗示了诗人一夜未曾入睡,国事家愁,伴着这雨声而涌上了心头。陆游这里写得更为含蓄深沉,他虽然用了比较明快的字眼,但用意还是要表达自己的郁闷与惆怅,而且正是用明媚的春光作为背景,与自己落寞情怀构成了鲜明的对照。

颈联中无事而作草书,晴窗下品着清茗,表面上看,是极闲适恬静的境界, 然而在这背后,正藏着作者人生无奈的惆怅感慨。 3、《临安春雨初霁》一诗与陆游许多雄浑豪放的战斗风格的是不同,这首诗所表现的风格如何?请通过分析诗的内容揣摩诗的意境,仔细体会。

明确:恬淡静雅之中惆怅沉郁,诗风含蓄蕴藉婉深。此诗貌似写恬淡、闲适的临安春雨杏花景致,实际上抒写了诗人对京华生活的厌倦。表面上看来写极了闲适恬静的境界,然而其背后隐藏着诗人无限的感伤与惆怅,那种报国无门、壮怀难酬、蹉跎岁月的落寞情怀,含蓄而又深蕴,个中滋味需要细细品味。 三、合作探究·讨论

请结合创作背景及诗歌内容,具体谈一谈《临安春雨初霁》与《书愤》这两首诗在表现 重点和诗歌风格上的差异。(提示:从意象的选取上着眼分析)

明确:这两首诗均写于陆游62岁的时候,从意象上看《临安春雨初霁》中

纱、小楼、春雨、深巷、杏花、矮纸、晴窗、细乳、茶、素衣等意象表面给人以清新闲淡的感觉,实则隐藏着诗人无限的感伤与惆怅,那种报国无门、壮怀难酬、蹉跎岁月的落寞情怀。《临安春雨初霁》意象以实为主,叙述现在。诗风:恬淡静雅之中惆怅沉郁,诗风含蓄蕴藉婉深。(“婉”)

而《书愤》中的中原、山岳、楼船、夜雪、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 等这些有恢弘气势,有力度的意象给人以壮阔的体验。《书愤》意象以虚为主,回忆过去。整首诗给人以大气磅礴,慷慨悲壮的感觉。(“豪”)(但都表达了诗人报国无门、壮怀难酬,矢志不渝的情感,只是表达情感的方式不一样。人的性格是复杂的,诗人也如此。这让我们看到一个真实的陆游,诗人内心世界的另一面。) ●课堂归结:。。。。。。。 四、课外巩固提升练习

◎运用本课学习的对比阅读鉴赏的方法,试着比较李白的《越中览古》与《苏台览古》 在主旨、写法上的异同。(见课本“推荐作品”部分P19)

五、材料拓展延伸

陆游爱国诗歌小结: 陆游诗歌成就显著,现存9300多首,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其中最突出的部分,

是反映民族矛盾的高昂的爱国诗篇,这些诗歌,洋溢着燥热的爱国热情,充满了浪漫主义精神,具有强烈的战斗性。 (一)体现那种”“铁马横戈”、“气吞残虏”的英雄气概和“一身报国有万死的牺牲精神”平生万里心,执戈王前驱,战死士所有,耻复守妻孥。《夜读兵书》 常恐埋山丘,不没委锋镝,《书悲》 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老马引》 (二)与投降派的坚决斗争和对其尖锐的讽刺。 褚只尚守和亲策,志士虚捐少壮年。《感愤》

诸公可叹善谋身, 误国当时岂一秦《追感往事》

公卿有党椰宗泽,惟 无人用岳飞《夜读范玉能揽辔录》 (三)在幻想或梦境里寄托了自己的拳拳报国壮志与理想 。 三更抚忱忽大叫,梦中夺没权亭吴《楼上醉书》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补充:“素衣莫起风尘叹”

放翁,无可奈何的你,心事浩淼的你,最终归老林泉,而你的这一声长叹,却在历史的 长空里,回荡千年。 ▲本课结束语:

你的对手在大宋的朝廷里,他们躲在阳光射不去的最潮湿的角落,他们附着那个姓赵的家伙,一遍又一遍地算计你,让你满手的力量无法释放,让你的剑抽不出来。无路请缨,空怀长风;欲死报国,不见战场。

你只能在那个名叫大宋而其实很软很弱的国度里,把那段长城在内心里修筑,巍巍浩荡,坚不可摧。但岁月的侵蚀终是抵挡不了,时光使你的貂裘暗淡了光色,使镜中如霜的鬓发更接近秋天。

篇二:书愤导学案+临安春雨初霁对比阅读+赏析 《书愤》自主赏析导学案 一、读字音

那知( ) 大散关( )塞上( )衰鬓( )千载( )伯仲() ........ 二、释词语

书愤 北 气 渡 名世 堪 伯仲 .

(写/名词用作状语,向北/复失地的豪情壮志/渡口/名传后世/原来是兄弟长幼的次序,引申为衡量人物差等之意) 三、诵佳句

1.楼船夜雪瓜洲渡,。 2. ,镜中衰鬓已先斑。 3.出师一表真名世, 。 四、明作者

陆游(1125-1210),字 ,自号 。 (朝代)著名诗人。生当北宋危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亲友间爱国思想的熏陶,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志向。绍兴中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即位,赐进士出身,曾任镇江、隆兴通判。乾道六年(1170)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投身军旅生活。后官至宝谟阁待制。主张坚决抗金,一直受到投降派的压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作品充满强烈的 激情。作品集有《渭南文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