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关系学》2019春复习资料

《公共关系学》期末复习导引

我们已在《公共关系学》的教学大纲里明确说明了公共关系学是一门综合性应用的课程。这门课程的主要内容是学习社会中的各类组织如何建立起与公众之间良好的沟通关系,以树立良好的组织形象。因此,我们无论是形成性考核还是期末的终结性考核,都是围绕这一要求而进行的。在以往的考试中,考试的内容主要分为个两部分:一是基础知识的掌握,二是运用公共关系原理对现实生活的案例进行分析。从近几年考试的情况看,基础知识部分的情况比较好,而运用公共关系原理分析案例的题则丢分比较多。其实,要做好这类题,我们首先还要先掌握好基本的原理,比如公众的特点、策划新闻事件的特点及要求、危机公关的特点及处理原则等等,掌握、理解了这些原理,才能分析案例中的问题。本学期的“公共关系学”课程仍然是和以往的要求一样,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做好复习的准备,在这里把考试的要求及复习要点作一些提示。 一、考试说明

1.本课程采用平时形成性考核和期末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考核。

2.平时形成性考核包括平时作业、面授及网上教学活动考勤、参加学习小组活动等,占课程总成绩的20%。

平时作业是形成性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平时作业分为四次,平时作业每次按百分制计分。学生要根据作业的要求按时完成并上交教师批改。教师要认真批改并做好登记。 3.期末终结性考核采用闭卷考试的形式进行,占课程总成绩的80%。 (1)期末考试的方式:闭卷

(2)考核范围:期末考试内容以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为依据。

(3)考试的题型大致包括名词解释(15%)、判断(10%)选择(20%)、简答(20%)、案例分析(35%)等。

二、复习要点

第一章 绪 论 考核要求:

1.了解公共关系与宣传、广告、市场营销、庸俗关系等相关实践活动的联系与区别; 2.掌握公共关系的定义、公共关系的基本要素及特征;

第二章 公共关系的历史沿革 考核要求:

1.了解公共关系的产生与发展、现代公共关系产生的社会条件

2.了解中国公关事业的发展历程

第三章 公共关系的职责与功能 考核要求:

1.了解公共关系在组织运营的过程中所承担的角色,具体包括:收集信息、参谋决策、传播沟通、教育引导。

2.理解公共关系应当发挥的功能包括:塑造形象、协调关系、提高素质、优化环境。

第四章 公共关系的组织机构和人员 考核要求:

1.了解目前专门从事公共关系工作的组织机构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组织内部的公共关系部;另一类是社会上的公共关系公司。

2.了解公关部在组织中的地位、职责、特点、设置原则和组织类型; 3.掌握公共关系人员的素质、角色要求

第五章 公共关系工作程序

考核要求:掌握公共关系四步工作法的工作要求、原则和程序。

第一步是公共关系调查,调查的内容包括社会环境、公众及组织自身的形象。调查方法包括文献调查法、观察法、访谈法、抽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

第二步是公共关系策划。公关策划包括战略设计和战术安排。

第三步是公共关系活动的实施。在实施中,首先要善于选择传播渠道,使公关活动能够对准目标公众。其次是选择传播内容,以便提高公关活动的传播效果。

第四步是公共关系评估。

第六章 分类公共关系工作 考核要求:

1.了解公共关系工作中各类目标公众的特点。

2.掌握员工公众、消费者公众、媒介公众的重要性。

第七章 大众传播、组织传播与网络传播 考核要求:

1.了解大众传播的组织传播与网络传播概念、特点和社会功能; 2.了解几种主要传媒的利弊;

3.理解新闻与公关广告的关系与区别;

4.掌握举办新闻发布会、策划媒介事件的工作特点、要求和程序;

第八章 人际传播与沟通 考核要求:

1.了解人际传播的内涵、人际传播的构成要素; 2.了解人际传播的线路和符号特点

3.了解公共关系谈判的技术准备和谈判的一般过程及技巧 4.了解人际沟通的禁忌

第九章 公共关系专题活动

考核要求:

掌握赞助、庆典、开放组织、展览会、危机公关、举办会议等各种公关专题活动的性质、特点及其开展专题活动是应等注意的事项。

第十章 公共关系礼仪 考核要求:

1.了解公关礼仪的涵义及特征;

2.理解礼仪在公共关系活动中的作用、基本原则;

第十一章 公共关系与CI设计 考核要求:

1.了解理念识别系统(MI)、行为识别系统(BI)和视觉识别系统(VI)的相互关系,了解CI系统的导入程序;

2.掌握MI、BI、VI三个系统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第十二章 行业公共关系 考核要求:

1.了解企业公共关系的特点;

2.了解公共关系与CS战略的关系; 3.了解政府公共关系的特点;

4.了解事业团体组织公共关系的特点;

三、综合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公共关系状态:是指一个组织所处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舆论的状态,即这个组织在公众心 目中的现实形象。

2.公共关系活动:是指一个组织为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争取公众舆论支持而采取的政策、行动和活动,主要包括协调、传播、沟通等手段,即以创造良好的公共关系状态为目的的一种信息沟通活动。

3.公共关系人员的素质:是指从事公共关系工作的职业人员的气质、性格、兴趣、风度、学识和技能方面的综合品质。

4.潜在公众:是指将来可能与某组织发生关系的群体,或者因为问题尚未显露,但随着问题的逐步发展,迟早会使这群体成为组织的现在公众。

5.美誉度:是公众对组织的信任和赞许程度,是组织社会名誉好坏的客观指标。 6.组织形象:是指组织在公众脑海里留下的印象及其他们对组织的评价。

7.公共关系调查:公共关系调查是指社会组织通过运用科学方法,搜集公众对组织主体的评价资料,进而对主体公共关系状态进行客观分析的一种公共关系实务活动。

8.公共关系广告:公关广告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广告,它不是直接宣传企业生产的某种商品,而是在推销组织的形象。

9.公关策略:是指组织根据环境的状况及组织自身的变化,所采取的公共关系行为方式。 大众传播的的概念。

10.大众传播:职业传播者通过某种现代化的传播媒介向为数众多的不确定的人群传递信息的活动。大众传播的媒介包括: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视、电影、录像带、光盘等等。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