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六版期末重点(全)
第十二章
1.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 1、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C )
A、价格决定理论B、工资决定理论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D、汇率决定理论。
2、表示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 A ) A、国民生产总值;B、国内生产总值;C、名义国民生产总值;D、实际国民生产总值。 3、GNP核算中的劳务包括( D )
A、工人劳动; B、农民劳动; C、工程师劳动; D、保险业服务。 4、实际GDP等于( B ) A、价格水平除以名义GDP; B、名义GDP除以价格水平;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 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5、从国民生产总值减下列项目成为国民生产净值( A ) A、折旧; B、原材料支出; C、直接税; D、间接税。 6、从国民生产净值减下列项目在为国民收入( D )
A、折旧; B、原材料支出; C、直接税; D、间接税 应该计入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B)
A.居民用来加工面包的面粉B.农民用来自己食用的面粉C.粮店为居民加工面条的面粉 应计入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是:(A)
A.当年生产的拖拉机B.去年生产而今年销售出去的拖拉机C.某人去年购买而在今年转售给他人的拖拉机 一、国内生产总值
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GDP是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的核心指标 GDP统计注意事项:
1.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
2.GDP统计的是最终产品,而不是中间产品。
3.GDP衡量的是一定时期内所生产而不是所售卖掉的最终产品价值。
GDP(不包括过去生产的,当前重复交易的产品;不是指售卖的最终产品价值)
4.GDP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因而是流量而非存量。 流量是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存量是一定时点上存在的变量。
5.GDP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是一个地域概念。 凡是在本国领土上创造的收入,不管是否本国国民,都计入本国的GDP。
6.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家务劳动,自给自足生产等非市场活动不计入GDP中。 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国民生产总值GNP的关系(异、同)
同:国内生产总值(GDP)与国民生产总值(GNP)都是核算社会生产成果和反映宏观经济的总量指标
异:GDP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GNP以居民为统计标准,是一个国民的概念。GDP是按“国土原则”来计算,GNP是按“国民原则”来计算。 GDP按照国土原则。
以地理上的国境为统计标准,其人口包括居住在本国的本国公民,居住在本国的外国公民,不包括居住在外国的本国居民。是指本国与外国居民在国内或本国领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1
GNP按照国民原则。
以本国公民为统计标准。本国居民包括居住在本国的本国公民、暂居外国的本国公民,不包括居住在本国的外国公民。GNP的一部分可以来自国外。
GDP从地域角度划分的,考虑的是一国经济领土内经济产出总量;GNP从身份角度,统计利用一国国民(常住单位)拥有的劳动和资本等要素所提供的产出总量。
例如,中国诺基亚公司归芬兰人所有,该公司在中国经营得到的利润,虽是中国GDP一部分,但不被统计为中国GNP,而应归入芬兰GNP;中国海尔在美国工厂的利润,应作为美国GDP一部分,但应被统计为中国的GNP。 二、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 1.支出法——又称最终产品法
从最终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买的各项最终产品支出加总,计算该年内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GDP=C+I+G+(X-M ) 其中:【C】消费支出【I】投资支出【G】政府对物品与劳务的购买【X-M】净出口 X=出口 M=进口
支出法应计入总投资的是:(C)
A.个人购买小汽车,B.个人购买电脑C.个人购买住房 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时不属于投资的是(D)
A.某公司购买了一台新机床B.某公司建立了一条新装配线C.某公司增加了500件存货D.某公司购买政府债券
2.收入法——把生产要素所得到的各种收入加总起来; 收入代表供给,收入法也就是供给法,又称要素支付法 收入法计算公式: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三.其他宏观经济指标
1.国内生产净值:NDP公式: NDP=GDP-固定资产折旧。
固定资产折旧不是新创造价值,是以前价值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价值转移。 NDP反映一个国家一年内新增加的产值。
2.国民收入:NI 广义:泛指GDP、NDP等经济总量。或宏观经济学中“国民收入核算”。 狭义:一个国家一年内用于生产各种生产要素得到的全部收入,即工资、利润、利息和地租的总和。
公式 :NI=NDP(国内生产净值)-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贴
国民收入要加上折旧、间接税等才形成GDP。政府给予企业的补贴,虽然不记入产品价格,但是成为企业收入,然后成为要素收入。
3.个人收入:PI 一个国家一年内个人所得到的全部收入
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政府对居民的转移支付(和支付利息等)。
4.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DPI:一个国家一年内个人可以支配的全部收入。指个人收入中进行各项社会性扣除之后(如税收、养老保险等)剩下的部分。
个人收入DPI用来消费C和储蓄S。 从长期看:DPI=GDP-Z-T 以Z代表折旧基金收入,以T代表政府税收收入。DPI=PI-个人所得税-非税社会支出
注意:关于国外要素净支付。国内生产总值加上来自国外的要素净支付就可以得到国民生产总值。
本国生产要素在其他国家获得的收入(如本国在外国投资获得的利润,本国公民在外国的劳务收入等)减去本国付给外国生产要素在本国获得的收入,称为国外要素净支付。 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2
I = S + (T-G)+( M -X + Kr) GDP核算的局限性
一是GDP标所衡量的是市场经济活动,不通过市场交易的商品和服务,如家庭成员的无偿服务、自给自足性质的生产、以物易物性质的交易活动等均不计入国民生产总值指标。 二是GDP计算的是经济活动,但并不是经济福利,因为GDP并不等于经济上能给人带来好处;
三是GDP难以反映商品和服务的质量变化; 四是GDP不涉及商品和服务的分配问题。
第十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会计算均衡收入)
一、均衡产出:总需求与总供给相等时的产出水平,经济社会收入正好等于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
均衡,不再变动。总产出=总需求,厂商生产稳定 :产出>需求,厂商非意愿存货增加,减少生产:产出<需求,厂商库存减少,增加生产。 公式:y = c + i = E
如果经济要达到均衡,计划投资=计划储蓄,是一个前提条件。是宏观经济战略要考虑的前提条件。
二.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消费函数:指消费支出与决定消费诸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广义上的概念).影响消费的因素很多,如收入、消费品价格、消费者偏好、消费者预期、消费信贷、利率水平等等。其中最重要的是个人收入。
消费倾向:消费倾向是指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凯恩斯认为,存在一条基本心理规律: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的多。 ①边际消费倾向:MPC增加或减少的消费量与增加或减少的收入之比率。(公式见书本398) ②平均消费倾向:APC 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率。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消费函数为非线性状态) 边际消费倾向随着收入增加而呈现递减趋势。
随着收入增加,消费占收入的绝对比例也呈递减状态,APC也有递减趋势。 APC>MPC 随着曲线向右延伸,曲线上各点的斜率越来越小,说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同时曲线上各点与原点的连线的斜率也越来越小,说明平均消费倾向也递减,但平均消费倾向始终大于边际消费倾向。
储蓄函数:储蓄倾向:储蓄倾向是指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⑴边际储蓄倾向:MPS储蓄曲线上任一点的斜率,是该点上储蓄增量对收入增量的比率 ⑵平均储蓄倾向:APS储蓄曲线上任一点与原点相连而成射线的斜率,是指任一收入水平上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率。
MPS和APS都递增,但是MPS>APS。
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使用消费函数决定收入 1.消费函数决定的均衡收入
假设i固定,为自发计划投资。联立y=c+i,c=a+βy.,得均衡收入y=(a+i)/(1-β) 知道消费和投资,就可求得均衡国民收入 2、储蓄函数决定均衡收入
储蓄函数:s=y–c=-a+(1-β)y 储蓄函数决定均衡收入,知道储蓄函数和投资,也可求得均衡国民收入 几个重要乘数
A. 投资乘数、.投资乘数=政府购买支出乘数=1/(1–β); 政府购买乘数(三部门的):收入变动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