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初步施工组织设计和标准化实施方案(施工)

3 施工便道、预制场站及临时设施等标准化工地建设和施工标准化初步实施方案 3.1 施工标准化初步实施方案 3.1.1 施工标准化管理目标

以工程安全质量管理为核心,以机械化、工厂化、专业化、信息化等现代管理手段为支撑,以管理制定标准化为基础,全面落实人员配备、现场管理和过程控制标准化,建设优质、高效的标准化管理体系,确保项目建设质量、安全、工期、风险控制、环水保、科技创新的管理目标的全面实现。 3.1.2 施工标准化初步实施计划

本项目施工标准化的实施拟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宣传教育培训阶段;第二阶段:标准化文件编写阶段;第三阶段:标准化施工全面实施和推广阶段。

第一阶段:宣传教育培训阶段。组织本标段人员仔细学习陕西省交通厅制定的《陕西省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指南》、《陕西省高速公路施工作业标准化操作手册》、《陕西省高速公路施工作业标准化培训教材》及业主为本项目制定的施工标准化相关文件,认真领会文件精神。

第二阶段:标准化文件编写阶段。本标段各部门结合标准化文件及本标段实际情况,认真梳理、编制本标段标准化施工实施文件。明确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接口,明晰各自职责,制定各项工作的工程程序、工作方法、工作要求、工作标准等,保证各项工作环节之间无缝连接,提高工作效率。围绕管理制度、人员配备、现场管理、过程控制等方面,清理标准化管理所需各项制度、办法、标准等,查缺补漏,对本标段标准化文件进行修订和补充完善。

第三阶段:标准化施工全面实施和推广阶段。按照标准化文件在本标段全面进行标准化施工,由标准化施工督察队全程监控,使标准化施工落到实处,并对具体施工过程中标准化施工做的好的方面进行总结推广,做的不好的方面进行改进完善。 3.1.3 施工标准化管理体系

为保证本标段工程顺利实现标准化施工目标,我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将严格按照国家、省、市及业主的有关规定,针对本标段的具体情况并结合以往类似工程的经验,从思想、组织、工作原则、工作要求、经济等方面建立符合本标段工程的标准化施工保证体系。标准化施工保证体系见图3-1.

第一责任人:项目经理 总工程师 工程部长办公室主任经财部部长安质环部长设物部部长3.2 施工便道、预制场站及临时设施等标准化工地建设 3.2.1 施工便道便桥标准化方案

(1)施工便道、便桥布置原则

①施工便道要按照投标承诺和施工组织设计要求合理布设,保证畅通,并与施工现场拌和站、预制场、控制性工程、项目经理部等位置相连接,满足施工车辆行车速度、流量、载重等要求。

②施工便道采用简易路面,标准不低于投标文件要求,分为主干线和引入线,主干线尽可能靠近合同段各主要工点,引入线以直达施工现场为原则,并考虑与相邻合同段施工便道的衔接。

③施工便道、便桥宜利用永久性道路和桥梁,并应予以加固,确保车辆行驶安全。 ④施工便道、便桥设置必要的标志标牌,转弯道口、视线不良处设警示牌或反视镜。

⑤施工便道途经学校、村庄、工厂附近时设置警示、慢行、限速等标志。 ⑥组织专门的养护队伍对施工便道、便桥进行养护,配备必要的机械、工具和材料,由专人负责养护,确保路面平整,做好洒水、排水工作,做到晴天不扬尘、雨天不泥泞。

图3-1 标准化施工保证体系框图

标准化施工监督队 全过程控制 检查落实

(2)施工便道、便桥建设标准

①自建施工便道宽度不小于4.5m,铺设不小于20cm的砂砾路面。对部分路段确实受地形条件限制无法达到规定的,宽度不得小于3.5m。对于连续刚构桥等重要结构物以及拌和站、预制厂的出入便道,采用20cm厚半刚性基层或砂砾垫层+20cm厚C30水泥混凝土面层进行硬化处理。

②自建施工便道每500m设置一处长度不小于20m的错车道,曲线或地形复杂地段应适当加密,视地形条件和视距要求设置错车道。

③施工现场和驻地进出场外100m长度范围的便道,必须采用不低于20cm厚半刚性基层或砂砾垫层+20cm厚C30水泥混凝土面层进行硬化处理。

④施工便道应设路拱,两侧应设置排水沟,尺寸满足排水要求;经过河流、水沟时应埋置钢筋混凝土圆管或设置过水路面。

⑤施工便桥结构按照实际需要专门设计,同时应满足排洪要求。汽车便桥桥面宽度不小于 4.5m,桥面高度不低于近3年最高洪水位,桥面设不低于 1.2m 的符合规范要求的防坠落栏杆扶手,栏杆颜色标准统一。桥头应设置标牌,并根据计算承载力和宽度设置限高、限重、限速标志。 3.2.2 预制场站标准化方案

(1)预制场站布置原则

按照就近桥梁原则,便于预制梁板架设。同时按照工期计算出占地面积、台座数量、机械配备等,预制场选址与布置经监理单位批准后方可建设。

(2)预制场站建设标准

①预制梁场采用砖墙或彩钢板封闭,场内修筑临时排水沟、沉淀池等良好的排水系统,规模较大时设置视频监控系统。区域功能分明,合理划分办公区、生活区、构件加工区、制梁区和存梁区。各类机具设备、模板摆放整齐有序。

②在预制场出入口设置洗车台(池),防止运送材料车辆、混凝土罐车等将泥土带进场内。

③预制场内醒目位置设置施工平面布置图、安全生产牌、消防保卫牌、管理人员名单及监督电话牌、文明施工牌等明显标示。吊装作业区、安全通道设置禁止标志。在易发生机械伤害的场所、施工现场出入口醒目位置悬挂机械操作安全规定公示牌(即安全操作规程)。

④预制场所有的电器设备按安全生产管理的要求进行标准化安装。

⑤对预制场地面进行硬化处理,场内硬化时制梁区、存梁区均要控制纵横坡,形成良好的自排水系统,制梁区每个台座四周在进行硬化时必须预埋蒸汽养生、喷淋养生管道和排水槽。

⑥钢筋加工区、集料存放区及混凝土拌和区均须设防雨棚、排水沟,并使用15cm厚C20混凝土硬化,雨天、风天较多地区,应备有足够的防雨篷布。

⑦预制梁场主要道路、制梁区采用不低于20cm厚半刚性基层或砂砾垫层+20cm厚C30水泥混凝土面层进行硬化处理,存梁区硬化采用C20水泥混凝土,厚度不小于10cm。

⑧预制梁的台座强度要满足张拉要求,台座尽量设置于地质较好的地基上;对软土地基的台座基础要进行加固处理,台座两端必须用 C20 以上的片石混凝土扩大基础进行加固,以满足梁板张拉起拱后基础两端的承载力要求。

⑨场地内根据梁片养生时间及台座数量设置足够的梁体养生用的冬季蒸汽养生和夏季自动喷淋设施,喷淋水压加压泵应能保证提供足够的水压,确保梁片的每个部位均能养护到位,尤其是翼缘板底面及横隔板部位。养护用水需进行过滤,避免出现喷嘴堵塞现象,且管道应提前埋入地下。 3.2.3 驻地建设准化方案

驻地建设按照建设项目所处地域环境和当地实际,结合建设项目规模和合同段工程类别、大小,统一驻地建设标准,做到施工单位驻地、监理单位驻地、工地试验室建设“三统一”,以改善生产生活设施,提高建设管理效率。

(1)驻地建设布置原则

驻地选址必须方便管理、交通便利、通讯畅通,不受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威胁,避开坍方、落石、滑坡、危岩等危险地段,并与高压线路、通信线路保持安全距离。

(2)驻地建设标准

①本标段项目部房屋采用砖房,生活、办公区分开设置,停车区和驻地道路采用15cm混凝土硬化,四周设砖围墙封闭管理。项目部办公用房面积8m2/人,生活用房面积6m2/人,置淋浴间同时满足驻地总人数的10%洗澡,配置投影仪、视频会议系统、空调、饮水机等。

②锅炉房、发电机房、厨房、库房等与办公、生活用房隔开设置,距离不小于10m。

其中锅炉房应采用非易燃材料建造,并远离易燃物品,设在下风口,烟囱上安装防火帽。存放易燃易爆品的库房应设置在办公、生活用房安全距离之外,与爆破区距离必须不小于500m。

③办公用房应按照管理需要,设置项目经理室、总工室、经财部、工程部、质检部、合同部、安保部、档案室、试验室、会议室,且标牌标记清楚、醒目。

④施工单位会议室面积不小于100m2。会议室应通风、照明良好,设有防寒保暖、防暑降温设备,设置2个向外开启门,保证发生危险时便于及时疏散。

⑤医疗室要取得当地医疗卫生管理部门批准,至少有1名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的医师和1名注册护士。医疗室建筑面积不小于40m2,设置诊室、治疗室、处置室等功能区,每区独立设置且符合卫生学布局及流程。

⑥食堂、厨房应具备必要的排风和冷藏设施,生、熟食品分开并设有标记,加工和作业间应符合卫生和消防等有关要求,食堂、厨房与宿舍间距不小于15m,与厕所、垃圾堆放地间距不小于30m。餐厅面积按人均 1m2设置。炊事员及其他工作人员必须持有当地卫生部门发放的健康证。

⑦驻地生活垃圾和厨房垃圾应专门存放,与办公、生活区有较远距离,安排专人按时收集处理;生活污水净化处理后通过地下管道排放,不得污染环境。 3.2.4 工地试验室准化方案

(1)工地试验室布置原则

工地试验室设置在驻地或拌和场(站)附近,方便试验检测工作。场地选择考虑安全、环保及检测工作要求。试验室区域内道路应采用混凝土硬化,水电满足使用要求。

(2)工地试验室建设标准

试验室在工程正式开工前筹建完成,采用砖结构,水泥地坪,并按规定配备有关检测项目的试验检测设备。试验室分水泥室、混凝土室、力学室、土工室、集料室、标养室、样品室和办公室。设置专门的材料堆放场所。在试验室的醒目位置,悬挂试验室管理制度、部门职责及人员岗位职责、试验检测工作程序等制定规程。试验设备均挂规定标识牌,固定牢固,配专用电源插座,并按时自检送检维护。试验室按规定配备足够的消防设施,环境卫生满足试验要求。废弃试验材料回收或存放满足环保要求。

试验室安装完成,要经计量认证部门对各类检测设备进行标定。完成自检、开始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