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公开课获奖教案:9故乡

人教版初中语文公开课获奖教案

教学目标

1、体会小说中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2、体会小说中环境描写 3、体会小说中对比的写作手法

4、体会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从而让孩子树立伟大的理想,为理想而奋斗!

2学情分析

让孩子们体会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让孩子们感悟刻画人物的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体会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从而让孩子树立伟大的理想,为理想而奋斗!

3重点难点

把握小说三要素,分析小说人物性格、社会环境在刻画人物时的作用、情节的 发展。从人物性格分析所处的环境,学会刻画人物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分析杨二嫂

1、在故乡,“我”见到了许多人,其中着重写了哪两个人物?这两个人物又以写 谁为主?

2、作品通过闰土、杨二嫂两个人物前后的变化,揭示了什么问题? (二)、新授:

1、鲁迅对“故乡”景物的描写共有哪几次?

⑴“我”回到故乡时见到的“萧索的荒村”;——开头 (现在) ⑵“我”回忆起的“神异的图画”;——中间(过去) ⑶“我”“在朦胧中”想象到的图景。——结尾(未来) 2、萧索的荒村:(讨论)

① 一般地说,冬天的景象如何?“深冬”呢? ②“天气又阴晦了”的“又”是什么意思? ③为什么写冷风发出呜呜的响声?

④“苍黄”的“苍”照应了前文的哪一个词?

⑤“深冬”“阴晦”“呜呜”“苍黄”各是写什么?这些背景给人一种什么感觉? ⑥“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一句中,哪两个词是说明“萧索”的?它们各是什

人教版初中语文公开课获奖教案

人教版初中语文公开课获奖教案

么意思?

⑦“我”为什么会产生“悲凉”的心情? ⑧作者要反映的仅仅是“几个”荒村吗? 3、神异的图画:(讨论)

①故乡近三十年前后有什么差异?

“深蓝的天空”、“金黄的圆月”、“碧绿”的“沙地”;

“深冬”、“阴晦”、“冷风”、“苍黄”、“萧萦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②“天空”“圆月”“沙地”“西瓜”,“深蓝”“金黄”“碧绿”,从所写景物和色彩看,这幅图画给人什么感觉?

③上一段说“没有一些活气”,那么这一段的少年“十一二岁”“银圈”“捏”“刺”又给人什么感觉呢?

④“我”儿时的故乡只是一个一般的村庄,儿时的闰土也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少年,作者为什么要写得这么美呢? 4、朦胧中的想象

①作者写了“萧索的荒村”、“神异的图画”,为什么结尾还要写“朦胧中”的想象?而且基本上是“神异的图画”的重复?难道二十多年前的“故乡”就是美好的天堂? 这是为了反映“我”对现实的故乡的不满,希望能改变现实,有一个光明的世界,也就是文中所说的“希望”。这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进一步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②怎样实现自己的理想?(体会结句的含义)

有没有希望,取决于自己的努力。只要努力奋斗,希望一定能够实现。 5、齐读三处有关景物描写的部分。

6、作品对景物的描写在写作上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写景要配合人物,要为表现主题思想服务,不能为写景而写景。 (三)作文片断训练:景物描写

人教版初中语文公开课获奖教案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