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河北省无极县角头学校孟彦红 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数学能力的核心就是思维。 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那么,在数学教学中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呢? 一、注重激发兴趣,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对学生而言,学习内因的最好激发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可见兴趣对于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特别注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内在动力,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自学性,使学生乐学、想学。 例如教学《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的特征》时,我先让学生报出一个分数,我马上判断它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学生一试,果真如此。 学生都惊叹不已,惊叹之余他们更主要的是急于悟出其中快速判断的奥秘,对此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从而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 在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他们的思维能力也逐渐得到发展。 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小学阶段各个年级的数学教学中 要明确各年级都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 从一年级一开始就要注意有意识地加以培养。 例如,开始认识大小、长短、多少,就有初步培养学生比较能力的问题。 开始教学10以内的数和加、减计算,就有初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问题。 开始教学数的组成就有初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的问题。 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逐步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形成10以内数的概念,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学

会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如果不注意引导学生去思考,从一开始就有可能不自觉地把学生引向死记数的组成,机械地背诵加、减法得数的道路上去。 而在一年级养成了死记硬背的习惯,以后就很难纠正。 三、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每一节课的各个环节中 不论是开始的复习,教学新知识,组织学生练习,都要注意结合具体的内容有意识地进行培养。 例如复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有经验的教师给出试题以后,不仅让学生说出得数,还要说一说是怎样想的,特别是当学生出现计算错误时,说一说计算过程有助于加深理解凑十的计算方法,学会类推,而且有效地消灭错误。 经过一段训练后,引导学生简缩思维过程,想一想怎样能很快地算出得数,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在教学新知识时,不是简单地告知结论或计算法则,而是引导学生去分析、推理,最后归纳出正确的结论或计算法则。 例如,教学两位数乘法,关键是通过直观引导学生把它分解为用一位数乘和用整十数乘,重点要引导学生弄清整十数乘所得的部分积写在什么位置,最后概括出用两位数乘的步骤。 学生懂得算理,自己从直观的例子中抽象、概括出计算方法,不仅印象深刻,同时发展了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看到,有的老师也注意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但不是贯穿在一节课的始终,而是在一节课最后出一两道稍难的题目作为训练思维的活动,或者专上一节思维训练课。 这种把培养思维能力只局限在某一节课内或者一节课的某个环节内,是值得研究的。 当然,在教学全过程始终注意培养思维能力的前提下,为了掌握某一特殊内容或特殊方

法进行这种特殊的思维训练是可以的,但是不能以此来代替教学全过程发展思维的任务。 四、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提供讨论的机会 教师在课堂上始终要遵照教师和学生的各自角色,即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和引导着,是一节课的总导演,但绝不是领导者。 学生在课堂上才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 因为教学的目的是教师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想方设法让学生理解,是学生在学知识,教师只是在为学生学习知识而服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紧紧把握教材,尽量给学生讲例题、习题的原理,以及解题思路,让学生学会总结做题经验。 还要鼓励学生对不懂或理解不清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疑惑或意见。 教师要积极回答学生的问题,并因势利导,不厌其烦地一一回答学生的提问,必要时可以开展师生讨论,进一步培养学生深思、善思、勤学好问的好习惯。 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应用题,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积极地进行钻研、探讨,然后让他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把自己的想法和思考问题的思路说出来。 因为这一类应用题的解法往往并不是一种,有的方法比较简单,有的就比较复杂,通过一题多解,充分地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俗话说门轴越转越活,脑袋越用越灵。 学生进行解题方法的钻研,就是锻炼思考能力灵活性的表现。 五、要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 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时,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联系社会、联系生活,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当中的问题。 这样能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习惯,又能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习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