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有答案)

均图书阅读量为8.81本。

若是每年阅读10本及以上纸质图书,便能够跻身成年国民排名的前10.2%了。这其中阅读超过20本的占4.1%,超过50本的更是仅有0.9%,可以说是真真正正的万里挑一。

“日本是人均11本左右,韩国人均9本,美国人均7本,法国在8本左右。”具体负责调查工作的徐升国,援引国外阅读调查的官方数据说。

在成年国民对阅读数量的评价中,只有一成左右的国民认为自己阅读数量很多或者比较多,有37.7%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一般,39.5%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很少或比较少。由此,民众对举办全民阅读活动颇为期待。有超过六成的成年国民认为,有关部门应当举办读书活动或读书节。

调查报告显示,从人们对不同媒介接触时长来看,2017年成年国民人均每天手机接触时间最长,为80.43分钟,比2016年增加了6.03分钟。排在第二位的是互联网,人均每天接触时长为60.70分钟。

当然,数字化阅读也是人们使用手机、互联网等媒介的重要目的。但在成年网民从事的网上活动中,仍以阅读新闻、查询各类信息,以及娱乐为主流,深度图书阅读行为的占比偏低。

徐升国回忆,1999年调查报告第一次发布时,国民上网的还很少,“只占3.7%,真正的网络阅读可以说还没有产生。”而电子书、电子期刊、电子报纸等等陆续出现,使得国民的网络行为愈发多样化。“2007年以后,逐渐进入智能手机时代,带来的变化更为剧烈。微信上线后,出现了微信阅读,近几年又出现了听书这样一种阅读形式,以及社交式的阅读,例如线上读书会、分享等等。”

此外报告发现,2017年,我国有两成以上国民有听书习惯。成年国民的听书率为22.8%,

较2016年提高了5.8个百分点。未成年人的听书率基本与成年人持平,其中14~17周岁青少年的听书率最高,达28.4%。

听书具体听什么?“故事”与“评书联播”排在成年国民选择的前列。而在未成年人中,“听英语或进行其他语言学习”与“听诗歌朗诵”的比例相对较高。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调查特别增加了对亲子早期阅读行为的分析。报告显示,在0~8周岁儿童家庭中,超过七成家庭有陪孩子读书的习惯,家长平均每年带孩子逛书店3.07次。

关于未成年人中0~3岁幼儿的阅读启蒙,徐升国发现其中有非常大的差异,“一种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兴趣和习惯,比如阅读‘三只小猪’‘狼外婆’‘猜猜我有多爱你’等经典故事。从中获得亲情的交互,感受到阅读的快乐、生命的快乐。还有一种是从小培养孩子背唐诗,认字,亲戚来了可以表演,不能输在起跑线……我们称为功利式的阅读启蒙。后者容易让幼儿觉得阅读很枯燥很难受,不好玩,天然就会去排斥。”

(选自《北京晚报》,有删改)

18.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我国成年国民中,有超过一成的人一年中能够阅读10本及以上的纸质图书。 B. 我国未成年人的人均图书阅读量在8本以上,超过美国和法国,前景可喜。 C. 我国成年国民的人均图书阅读量不高,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D. 大多数0~8周岁儿童家庭重视亲子阅读,通过不同方式培养儿童读书习惯。 19. 下列对当下未成年人阅读现状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未成年人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情况良好,14~17周岁的青少年的听书率相对较高。 B. 未成年人的早期阅读得到大部分家长的重视,其阅读内容常与家长培养方向相关。 C. 当下未成年人的阅读有功利化倾向:青少年听书内容功利化,幼儿阅读启蒙功利化。 D. 随着时代发展,使用手机、互联网进行数字化阅读,成为未成年人阅读的主要方式。 20. 请结合文本材料思考,我们应该如何提高国民的阅读水平?(6分)

八、 作文(70分)

21.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文明是我们追求美好生活的高度,更是我们丈量自身行为的尺度;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方、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文明;文明体现在我们对待他人、自然、社会的实际行动中……

2019届高三模拟考试试卷(四)

语文附加题

(满分40分,考试时间30分钟)

一、 阅读材料,完成22~24题。(10分)

22. 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6分)

灵皋论文,亦有数禁,其谓不得用汉赋板重语,实帖括习气,未足为训;而诗赋绮言,在所宜禁,则诚无以易之。由绮言以推,每下愈况,则有笔札恒语,用成言以代实义者,此最为笔墨之累。袁简斋所以终身未窥门径,实坐斯病。大著于俳言藻词淘汰已尽而间或引用成言斯未免玙璠之微玷若浣濯净尽岂特灭除瘢垢直可自成一家。

(节选自《拙存园丛稿·序》)

23. 文中提到的“袁简斋”就是 (人名),他倡导的“ ”是我国清代前期四大诗歌理论派别之一。(2分)

24. 根据材料,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论文”的主要观点。(2分)

二、 名著阅读题(15分)

25. 下面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曾采用姜维建议用反间计使曹睿把司马懿削职回乡,后司马懿以牙还牙,派人散布谣言,说孔明有称帝之心,离间他和刘禅。

B. 雷欧提斯为报私仇,利用民众对王室的不满,带领群众涌向皇宫。他简单鲁莽,只问目的,不计后果,只有个人的恩怨,而缺乏扭转乾坤的大志。

C. 茶馆掌柜王利发最初胆小怕事,最后却连死都不怕。从努力经营裕泰茶馆到最后撒纸钱自杀,作品呈现了他从“一定要活着”到“非死不可了”的思想变化的全过程。

D. 《边城》中老船夫因为内心深处翠翠母亲的阴影,故水上有人提起翠翠的婚事时,便闭口不谈。表面上不希望别人关心自己孙女婚事,实质是怕翠翠重蹈母亲覆辙。

E. 葛朗台得知欧也妮将自己的金子给了查理后,怒不可遏,将女儿关起来,只准她喝冷水和面包。葛朗台太太一向软弱,又生着病,也无力反抗,只能与欧也妮抱头痛哭。

26. (1) 《红楼梦》第十四回王熙凤协理宁国府的第一天,便对众婆子媳妇发表了一篇就职训话。第六十五回宝钗协助李纨理家几天后,对众老妈妈们也发表了一篇就职训话。请概括两篇训话的内容和特点。(6分)

(2) 《狂人日记》文言小序中的“狂人”是个什么样的人?(4分)

三、 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阅读材料,完成27~29题。

现在有不少历史学家把陶渊明也归入魏晋名士一类,可能有点粗糙。陶渊明比曹操晚了

二百多年。他出生的时候,阮籍、嵇康也已经去世一百多年。他与这两代人,都有明显区别。他对三国群雄争斗权谋的无果和无聊看得很透,这一点与魏晋名士是基本一致的。但如果把他与魏晋名士细加对比,我们发觉他可能会觉得魏晋名士虽然喜欢老庄却还不够自然,在行为上有点故意,有点表演,有点“我偏要这样”的做作,这就与道家的自然观念有距离了。他可能还会觉得,魏晋名士身上残留着太多都邑贵族子弟的气息,清谈中过于互相依赖,过于在乎他人的视线,而真正彻底的放达应该进一步回归自然个体,回归僻静的田园。

于是,我们眼前出现了非常重要的三段跳跃:从漫长的古代史到三国群雄,中国的文化人格基本上是与军事人格和政治人格密不可分的;魏晋名士用极端的方式把它解救出来,让它回归个体,悲壮而奇丽地当众燃烧;陶渊明则更进一步,不要悲壮,不要奇丽,更不要当众,也未必燃烧,只在都邑的视线之外过自己的生活。

安静,是一种哲学。在陶渊明看来,魏晋名士的独立如果达不到安静,也就无法长时间保持,要么悽悽然当众而死,要么惶惶然重返仕途。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大量立誓找回自我,并确实作出了奋斗的人物,但他们没有为找回来的自我安排合适的去处,因此,找回不久又走失了,或者被绑架了。陶渊明说了,这个合适的去处只有一个,那就是安静。

(选自余秋雨《寻觅中华》)

27. 文章开头说“有不少历史学家把陶渊明也归入魏晋名士一类,可能有点粗糙”,简要概括作者这么说的理由。(6分)

28. 根据材料,概括三国群雄、魏晋名士、陶渊明三者的文化人格。(4分)

29. 如何理解陶渊明所说的“安静”?结合《饮酒(结庐在人境)》,谈谈你的看法。(5分)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