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课堂教学实录完美版

《琵琶行》课堂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欣赏并学习本诗运用形象比喻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了解运用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手法。

2.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②培养学生概括课文的能力。③培养学生分析鉴赏诗歌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初步认识封建社会造成琵琶女悲凉身世和诗人失意谪居的黑暗现实。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领悟诗人对音乐高超的描写技巧。 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课前播放凄惋哀怨的琵琶曲,营造课堂悲伤悠远的氛围,投影琵琶行的画面,学生边听边看边思考,沉浸在预先设置的课堂情境之中)

师:听了刚刚的乐曲,同学们有着怎样的感受,产生了什么联想和想象?

生:恍惚置身于一种优美的意境之中,有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一切如在梦中一般。 生:听了音乐,总觉得心里悲戚戚的,想高兴也高兴不起来。 生:感觉乐声很美,很动听,让人如痴如醉。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确实,这种优美的音乐很难用语言来表达,但是有一位伟大的诗人却能把这抽象的音乐描绘得栩栩如生。这位诗人是谁? 生:(齐答)白居易。 师:这首诗叫做什么? 生:《琵琶行》 师:不错。《琵琶行》为我们描述了一个凄美而忧伤的故事。早在1000多年前,一个秋风萧瑟的夜晚,在清冷的月光下,悠悠的江水边,一个才华横溢的文人骚客,与一个才艺高超的天涯歌女在浔阳江头萍水相逢,演绎了一曲千古不衰的知音绝唱,留下了一个美丽而忧伤的动人故事。)

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个故事,来学习千古绝唱《琵琶行》。(板书课题)

师:提到白居易,大家一定不会陌生,哪位同学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你所知道的白居易? 生:白居易的字叫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是唐代继杜甫之后的又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青年时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二十九岁中进士。有“兼济天下”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砭时弊。写下了很多“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

生:他积极提倡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反对“嘲风月,弄花草”,作品以通俗流丽著称,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生:《长恨歌》与《琵琶行》都是他的代表作。我们即将学习的《琵琶行》是一首七言长篇叙事诗,继承了汉乐府叙事诗的传统,是初唐以来七言歌行的代表作,带有很强的抒情性。 师:是的。白居易的诗注重叙事与抒情的结合,所以他的长篇叙事诗优美动人,可以说是我国古典叙事诗又一新的高峰,在诗人生前,就被广为传诵,所谓“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歌唱《琵琶行》。”时至今日,千百年过去了,但仍然感人肺腑。 师:行,应该是一种文体。这种文体大家熟悉吗?

生:是歌行体。如以前学过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就是属于这种文体。 师:对的。《琵琶行》原作《琵琶引》。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虽名称不同,实则大同小异,常统称“歌行”。是一种具有铺叙记事性

质的歌辞。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我们在学习这首诗的时候要注意体会这些特点。 师:白居易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琵琶行》? 生:被贬官之后。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文中有“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的诗句。

师:这首叙事诗主要记叙白居易贬谪江州时,秋夜送客浔阳江头,偶逢琵琶女,触发天涯沦落之感,他饱蘸满腹辛酸之泪,尽情倾述悲愤之情,写下千古绝唱《琵琶行》。诗一问世,即广为传颂,远扬塞外,直至今天,虽历时千载,仍传不衰。后人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就修建了琵琶亭。

师:现在我们学习这篇课文。 第二板块:疏通字词,整体感知

师: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同学们认真做好预习,读准字音,对照注释疏通字词,了解诗的大意。下面请大家把预习中存在的问题找出来与同桌进行讨论。若还有问题,我们在班上一起讨论解决。

(同桌展开热烈讨论后) 师: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家在蛤蟆陵下住”的“蛤蟆”应该怎么读? 师:哪位同学会读? 生:应该读为há ma。 师: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生:相传西汉大儒董仲舒的墓地在这个地方,他的学生经过此地都下马致敬,故有“下马陵”的称谓,后人讹为“蛤蟆陵”。 生:“轻拢慢捻抹复挑”的“挑”怎么读? 生:念tiǎo,不念tiāo?。 生:“曲终收拨当心画”的“画”怎么读? 生:念huà?,不念huá?。另外,“四弦一声如裂帛”的“弦”念xián?,不念xuán?。 师:同学们在字词方面还有问题吗? (无人举手示意)

师:好的。这首诗的前面有一段话,这叫序文。请大家自读诗前小序,疏通文意。思考:诗前小序写了什么内容?对全诗有何作用?

生:诗前小序,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

生:概括了琵琶女的身世,说明了本诗的写作缘由,定下了全诗凄切忧伤的感情基调。 师:由此可见,本诗是一篇抒情色彩很浓的长篇叙事诗,抒发了凄切忧伤的情感。我们大家在诵读时要用心领会诗人的这种情感。

师:下面请大家在《琵琶怨》忧伤的琵琶声中轻声地、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这首诗主要写的内容是什么?

生:这首诗主要写的是诗人和琵琶女的偶遇。

生:这首诗主要写的是诗人对琵琶女琴声的描写。 师:说得准确了一些。

生:这首诗主要写的是诗人对琵琶女琴声的描写和诗人的感受。

师:说得更加全面了。诗人是如何写琵琶女的琴声,主要写了几次?哪些地方是写感受的?

(学生边看书边思考)

生:琵琶女总共演奏了三次。

师:请大家分别在文中找出来。前后左右的同学可以讨论一下。 (学生通过讨论,多数同学可以找到)

生:第一次演奏在文章第一节,第二次演奏在文章第二、三节。 生:第三次演奏在文章最后一节。

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那么诗人的感受又有哪些呢? 师:(提示)对应琵琶女的三次演奏,作者相应有三次感受。(大家在文中不难找到。) 生:第一次感受在文章第一节的结尾。 生:第二次感悟集中在文章的第四节。 生:第三次感悟体现在文章的最后一节。 第三板块:走进文本?摇深入探究

师:好的。通过同学们的回答,我们知道了诗的主要内容是写了三奏、三感,即琵琶女的三次演奏、诗人的三次感受。本节课我们要着重学习作者对音乐的描写技巧。 师:先赏析第一次演奏,并看看这一段在全诗中有何作用? (学生齐读) 生:“浔阳江头夜送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生:用“枫叶获花秋瑟瑟”这一环境描写渲染出一种悲凉的气氛,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生:“主人下马客在船”四句,应该是写饯别时的凄凉情景吧。 师:“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一个“惨”字用得好。同学们体会一下。 生:“惨”是凄惨的意思。应该是点出了送别时的凄凉环境。 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这两句对忽然传来的琵琶声悠然神往,从感情上由忧转喜,引起下文。

师:这一段音乐描写属于什么描写? (学生通过讨论找到答案)

生:这是对音乐的侧面烘托描写。诗歌借江边的月影,烘托出主客相对无言,黯然神伤的心情。

生:也是用文字去表现音乐的一种手法。 师:请哪位同学把景物描写的句子再读一遍。 生:读相关语句。

师:从这里的景物描写中可以看出琵琶女演奏的是怎样的音乐? 生:是悲凉萧瑟的琵琶。

生:通过环境描写烘托了悲凉萧瑟的琵琶声。

师:好的。以上分析的是琵琶女第一次演奏的情景。写得比较简略。而第二次演奏写得非常详细,这是文章的重点部分。先请大家自由朗读,思考琵琶女是在什么情况下出场的? 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可见是在诗人给友人饯行时听到琵琶女的演奏后,急切欣喜的邀请之下,才出场的。 师:那么琵琶女出场时的心情如何? 生:“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琵琶女内心应该是充满矛盾的。她作为一个女子,毕竟与诗人素不相识,还是很有些含羞的。

师:琵琶女的演奏这一段,根据演奏的起承转合可以分为几层,哪一层是高潮部分? (学生边读边画边思考)

生:大概可以分为5层吧。前面有序曲,最后有尾声,中间大约分为三个层次,在音乐演奏上应该叫乐章,分为三个乐章。高潮部分应该是第三乐章。 师:说得好,那么每一小层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