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填补,并夯实至要求的密实度,或用碎石类土填补并夯实。在重要部位超挖时,可用低标号混凝土填补,并应取得设计单位同意。

相邻基坑(槽)开挖时,应遵循先深后浅同时进行的施工顺序,并应及时作好基础;

基坑(槽)开挖后,不准对基土的扰动。如基础不能及时施工时,可在基底标高以上留0.1~0.3m土层不挖,待作基础时挖除;

挖出的土不得堆放在边坡上或建筑物(构筑物)附近。 3、土方回填

本工程采用人工回填,用蛙式打夯机夯实。

土方回填采用常规施工,分层夯实,并经试验保证满足设计及有关施工规范的要求。

填土前,应对填方基底和已完隐蔽工程进行检查和中间验收,并作出记录。 填方施工前,应根据工程特点、填料种类,设计压实系数、施工条件等合理选择压实机具,并确定填料含水量控制范围、铺土厚度和压实遍数等参数

当填方用土采用透水性良好的土料时,回填时可不受含水量的限制,但应分层填筑、摊铺、压实。当填方用土采用透水性不良及不透水的土料时,除必须分层填筑、摊铺、压实外,还应控制其含水量接近最优含水量(相差±2%)时,方可进行压实。

填土应分层平行摊铺,每层松铺厚度应根据现场压实试验确定,一般最大松铺厚度不得大于30cm,最小松铺厚度不得小于10cm。

每层压实土均要做现场密实度检验,按1组(3)点/1000m2的频率进行。密实度达到设计要求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否则应重新碾压,经多次碾压仍达不到要求,应检查该层土的最大干容重,并进行返工,直至达到要求为止。

填土可分区大面积分层进行,各区之间的高差不大于50cm。每天的完工面应平

整压实,做好流水波,不得积水。

填筑过程中不得有翻浆、弹簧、起皮、波浪、积水现象。冬、雨季施工时应作好路面排水,尽量做到雨前将摊铺的松土压实完毕,否则复工时应恢复含水量标准才可施碾。

底基层施工每天须详细记录填筑范围及厚度,每层填土压实后均应经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后才可进行上一层的填土施工。

填方每层铺土厚度和压实遍数应根据土质、压实系数和机具性能确定,或按照下表选用。

填方每层的铺土厚度和压实遍数 压实机具 夯机 每层铺土厚度mm 200~250 每层压实遍数 3~4 9.3、钢筋工程施工方案

1、钢筋施工工艺控制重点

(1)坚持设计交底,认真审核和熟悉施工图纸; (2)严把钢材采购、进场和复试质量关;

(3)钢筋半成品质量控制(包括钢筋调直、平直工序,钢筋切断下料,钢筋弯曲成型);

(4)钢筋接头选用形式和设置接头范围; (5)钢筋连接接头质量; (6)钢筋绑扎与安装质量控制。 2、质量控制

(1)质量控制:对于在主体结构中起核心作用的钢筋工程,必须在施工的全过

程中采取动态控制,严格的执行“三检制”, 认真的跟踪检查,其重点控制的内容为:

钢筋的长度:认真的审查钢筋的配料单,保证钢筋下料长度符合设计要求。 钢筋的锚固:审查配料单使钢筋的弯折长度符合设计要求;现场检查钢筋的安装位置。

钢筋的接头:接头的位置、搭接长度符合设计要求。 钢筋的位置:钢筋间距、纵向筋的两端伸到位。

抗震要求:箍筋的弯钩的角度和长度,审查配料单把关,梁柱箍筋加密范围符合设计要求。

钢筋在加工过程中,如发现脆断,焊接性能不良或力学性能显著不正常等现象,应停止加工和使用。

3、钢筋的质量要求

钢筋进场应有出厂质量证明书或试验报告单,钢筋表面或每捆(盘)钢筋应有标志。钢筋进场时,应按炉罐(批)号及钢筋直径分批检验依据规范要求,同炉罐号、同规格、同直径的钢筋每60 吨为一检验批量;如果一次进场钢筋不足一个批量,也应作一个批量进行检验,对钢筋质量必须严格把关,以确保工程质量。

外观检查:钢筋进场时应随机抽样进行外观检查,钢筋的表面不能有裂纹,结疤及带有颗粒状或片状老锈。

钢筋的检验:进场钢筋在外观检查合格后,必须进行其力学性能检验。在一批钢筋中采用随机方法取出两根钢筋,先切除端部,然后在每根钢筋上截取两个试件进行拉伸和冷弯试验。当试验结果中有一项不合格时,应再从同一批钢筋中取双倍数量的试件,重新作力学性能试验。

如果试验结果全部合格,则该批钢筋叛定为合格;如仍有一个试件不合格,则该批量钢筋应被判定为不合格钢材,应立即清除出场,以免错用给工程造成隐患。

4、钢筋的配料

钢筋配料是根据设计图中构件配筋图,先绘出各种形状和规格的单根钢筋简图并加以编号,然后分别计算钢筋下料长度和根数,填写配料单,经审查无误后,方可以对此钢筋进行下料加工,所以一个正确的配料单不仅是钢筋加工、成型准确的保证,同时在钢筋安装中不会出现钢筋端部伸不到位,锚固长度不够等问题,从而保证钢筋工程的质量。因此对钢筋配料工作必须认真审查,严格把关。

5、钢筋的下料与加工

本工程的所有钢筋的下料及加工成型,全部在施工现场进行。这样可长短搭配,合理下料,能提高钢筋的成材率。

(1)钢筋除锈:钢筋的表面应洁净,所以在钢筋下料前必须进行除锈,将钢筋上的油渍、漆污和用锤敲击时能剥落的浮皮、铁锈清除干净。对盘园钢筋除锈工作是在其冷拉调直过程中完成; 对螺纹钢筋采用自制电动除锈机来完成,并装吸尘罩,以免损坏工人的身体和污染环境。

(2)钢筋调直:采用牵动力为3 吨的卷扬机,两端设地锚的办法进行冷拉来调直钢筋,根据施工规范要求;工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4%;II 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1%。钢筋经过调直后应平直,无局部曲折。

(3)钢筋切断:钢筋切断设备主要有钢筋切断机和无齿锯等,将根据钢筋直径的大小和具体情况进行选用。切断工艺:将同规格钢筋根据长度进行长短搭配,统筹排料。一般应先断长料,后断短料,减少短头,减少损耗。断料应避免用短尺量长料,防止在量料中产生积累误差,为此宜在工作台上标出尺寸刻度线,并设置控制断料尺寸用的档板。在切断过程中,如发现钢筋劈裂,缩头或严重的弯头等必须切除。

质量要求:钢筋的断口不能有马蹄形或起弯现象。钢筋长度应力求准确,其允许偏差±10mm。

6、弯曲成型

(1)弯曲设备:钢筋弯曲成型主要利用钢筋弯曲机和手动弯曲工具配合共同完成。

(2)弯曲成型工艺:钢筋弯曲前,对形状复杂的钢筋,根据配料单上标明的尺寸,用石笔将各弯曲点位置划出。划线工作宜从钢筋中线开始向两边进行;若为两边不对称钢筋时,也可以从钢筋一端开始划线,如划到另一端有出入时,则应重新调整。经对划线钢筋的各尺寸复核无误后,即可进行加工成型。

(3)质量要求:Ⅰ钢筋末端应作180。, 其弯弧内的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2.5 倍,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的直径的3 倍,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要求钢筋末端需作135。弯钩时,ⅡⅢ级钢筋的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4 倍,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钢筋作不大于90。的弯折时,弯折处的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5 倍。钢筋在弯曲成型加工时,必须形状正确,平面上无翘曲不平现象。钢筋弯曲成型后的允许偏差为:钢筋全长±10mm;箍筋的边长±5mm。

7、钢筋接头

钢筋接头是整个钢筋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接头的好坏是保证钢筋能否正常受力的关键。因此,对钢筋接头形式应认真选择,选择的原则是:可靠方便、经济,本工程将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如下。

(1)接头方式:

采用闪光对焊为主、搭接为辅,当钢筋直径超过32MM时采用套筒冷挤压机械连接,竖向柱筋采用电渣压力焊。

(2)接头位置:钢筋的接头位置应按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进行布置。一般是:板钢筋接头在支座;梁钢筋接头,上部钢筋在跨中,下部钢筋在支座处;柱钢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