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财经大学考研真题2000-西方经济学

2000年

一、有时候会发生这样的情况:一项买卖成交后双方都不十分满意,买方认为花的钱太多,而卖方认为卖的太便宜,有人认为,在这种情况下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都不存在,贸易可以增进双方福利水平的说法在这里并不成立。你怎么看这一问题? (5分)答案:以上说法是正确的。

二、假设某消费者的消费预算为24美元,他的效用函数为U(X1,X2)=X1X2,起初商品1和商品2的价格分别为1美元和2美元。后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2的价格上升为3美元。请在下列各相应的括号里填写正确的答案。 1.该消费者对商品1的需求函数为(P1X1=12);对商品2的需求函数为(P2X2=12); 2.价格变化之前,对商品1的需求量为(12);对商品2的需求量为(6);

3.当商品2的价格上升为3美元后,如果要保持原来的两种商品的消费水平不变,那么他的消费预算应调整为(30美元);根据他的新消费预算该消费者对商品2的最佳消费量应为(5);价格变化对商品2所带来的替代效应为(1);

4.如果消费者并没有改变自己的消费预算,仍旧将24美元都用于消费这两种商品,那么他对商品2的消费实际上将是(4);价格变化对商品2所带来的收入效应为(1)。 三、令消费者的需求曲线为p=a-bq,(其中a,b大于零),并假定征收100t%的销售税,使得他的价格提高到p(1+t),证明:消费者剩余的损失总是超过政府通过征税而获得的收益。

四、考虑帮助穷人购买食品,衣服这类生活必须品的三种可选择的方式。第一种方式是通过立法制定最高限价,使得穷人能够买的起这些基本物品。第二种方式是政府向救济对象发放票证,在持有这种票证的人购买这些必须品时给予一定数量的折扣。第三种方式是政府直接向穷人发放一定数量的货币补贴。哪一种救济项目更可能产生帕累托有效的结果?请解释其他项目不大可能是帕累托有效的? 五、造成我国目前总需求不足的原因有那些?结合相关的宏观经济学理论分析我国当前所实行的宏观调控政策的理论依据,并简要评论其实际效果。 六、货币需求对利率的弹性越大,货币政策就越无效。这种判断是否正确?请解释你的理由。 七、当工资刚性导致国民经济未能实现充分就业时,凯恩斯学派和古典学派的解决方案有什么异同?

八、理性预期学派认为,无论是货币政策还是财政政策都不能在长期内影响均衡收入水平,因此也是不必要的,如果经济主体犯了预测错误,政府只需要宣布一下新的统计数据,市场就会立即回复到充分就业状态。支持这一结论的核心前提是什么?你对这一逻辑有何评价?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