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主义、人本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理论的分析与比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行为主义、人本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理论的分析与比较

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 20世纪20年代 (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创始的一个心理学派) 人本主义 认知20世纪50、60马斯洛、罗杰斯 年代 20世纪70年布鲁纳、皮亚先行组织者 自由学习 学习的服务者 教学的组学习的主导者 知识的接华生、巴普洛夫、斯金纳、桑代克 程序教学法 教学的控制着 知识的被动接受者 时间 代表人物 教学策略 教师角色 学生角色 主义 代末80年代初杰、奥苏泊尔、(布鲁纳创始) 构建20世纪80年皮亚杰、科恩伯格、斯腾伯格、卡次、维果斯基、乔纳森 加涅 织者,知识 受者(被动传授者、灌或者主动) 输者 支架式教学 抛描式教学 学习的引导着和帮助者 知识的探索者和发想者 主义 代末(让.皮亚杰、杜威)

行为主义理论

精品资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行为主义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有机体接受外界的刺激,然后做出与此相关的反应,这种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S-R)就是所谓的学习。早期的行为主义否认内部心理活动的作用,认为心理活动是无法进行研究的,因此被称为“暗箱”。

一、行为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

1、学习是刺激-反应的联结(巴普洛夫、化生)。 2、学习是尝试错误的过程(桑代克)。 3、学习成功的关键依靠强化(斯金纳)。 二、行为主义理论对教育技术的影响

在教育技术领域,斯金纳仍然是最受推崇的学习理论先驱之一。 1、 程序教学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影响

斯金纳认为,只有通过机械装置才能提供必要的大量的强化系列。这就是斯金纳设计教学机器、提倡程序教学的主要出发点。程序教学是一种个别化的自动教学的方式,由于经常用机器来进行,也称之为“程序教学之父”。 斯金纳提出程序教学的原则是: 1)积极反应原则

斯金纳认为,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充当消极的听众角色,没有机会普遍地、经常地作出积极反应。传统的教科书也不给学生提供对每一单元的信息作出积极反应的可能性。程序教学以问题形式向学生呈现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通过写、说、运算、选择、比较等作出积极反应,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小步子原则

精品资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斯金纳把程序教学的教材分成若干小的、有逻辑顺序的单元,编成程序,后一步的难度略高于前一步。分小步按顺序学习是程序教学的重要原则之一。程序教学的基本过程是:显示问题(第一小步)──学生解答──对回答给予确认──进展到第二小步……如此循序前进直至完成一个程序。由于知识是逐步呈现的,学生容易理解,因此在整个学习进程中他能自始至终充满信心。 3)及时强化原则

斯金纳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对学生的每个反应立即作出反馈,对行为的即时强化是控制行为的最好方法,能使该行为牢固建立。对学生的反应作出的反馈越快,强化效果就越大。最常用的强化方式是即时知道结果和从一个框面进入下一个框面的活动。这种强化方式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信心。 4)自定步调原则

每个班级的学生在学习程度上通常都有上、中、下之别。传统教学总是按统一进度进行,很难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影响了学生的自由发展。程序教学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按最适宜于自己的速度学习并通过不断强化获得稳步前进的诱因。 5) 低调误率原则

教学机器有记录错误的装置。程序编制者可根据记录了解学生实际水平并修改程序,使之更适合学生程度;又由于教材是按由浅入深、由已知到未知的顺序编制的,学生每次都可能作出正确反应,从而把错误率降到最低限度。斯金纳认为不应让学生在发生错误后再去避免错误,无错误的学习

精品资料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