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养生防癌秘诀

秋季养生防癌秘诀

秋天,是从立秋之日起,到立冬之日止,其间经过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等六个节气。按月份划分,从农历讲,7月、8月、9月为秋季。按气象学划分,阳历9月、10月、11月为秋季。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形,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

秋季天地阳气日衰,阴寒日生,景物萧条,养生亦应随之。秋季是万物成熟收获的黄金季节,也是树木落英,百花凋零的季节,秋季在养生角度来说是非常关键的。因为此时“阳消阴长,热去寒来”,人体的代谢机能均由盛转衰,开始进入低潮。而秋天是由漫长酷热转冷冬的交替,正考验机体的机能,因此秋季养生,要根据自然界阴气渐旺的规律,顺应自然界敛藏之势,收藏阴气,使精气内聚,以滋养五脏,抗病延年。《黄帝内经》提出“秋冬养阴”的原则。在秋冬养收气,养藏气,以适应自然界阴气渐生而旺的规律,从而为来年阳气生发打基础,不应耗精而伤阴气。秋季如何保养体内的阴气呢?关键是要防燥护阴。中医学认为,燥为秋的主气,易伤津液,内应于肺,易耗肺阴。而气阴耗伤亦

是肺癌发病主要病机之一,有研究称秋季人体免疫力下降,抗病力减低,容易生病。秋季养生的重点就在于养阴护肺。 燥为秋季的主气,称为“秋燥”。其气清肃,其性干燥。因为肺司呼吸、合皮毛,当天地之间燥邪弥漫,则肺先受害,故秋季首当防燥。燥气易伤人,因此人们常常把秋天的燥气比喻为“秋老虎”。每到秋季,许多人经常会有皮肤干燥脱屑,鼻咽干燥冒火,口唇干燥起皮,大便干结等一派秋季气候变化所致的燥象,我们亦发现呼吸系统肿瘤在秋冬发病者不在少数。那么,如何预防秋燥呢?首先应该多饮水,喝水时要少量频次,观察研究表明此法既可使人体津液得到补偿,又不会对内脏功能带来损伤。其次,要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如梨、荸荠、甘蔗、柚子、枇杷等具有很好的润燥效果,从饮食上进行调理。再者,生活要规律,宜早睡早起,早睡以顺应阴精的收藏,早起以舒达阳气。金秋时节天高气爽,是运动锻炼的好时期,适当户外活动,舒展筋骨,静心安神,顺应秋季收敛之性,不仅可以调心养肺,提高内脏器官的功能,还有利于全身组织器官的免疫功能和身体对寒冷刺激的抵御能力,以平安度过“多事之秋”。尤其重视耐寒锻炼,秋天空气质量较好,多接近自然、多运动固然好,但需要注意的是秋季运动锻炼微汗即止,不宜过于剧烈,防阴气外泄,以慢跑、爬山、球类运动、散步为佳。秋季运动量较夏季相比可适当增大,运动时间也可适当延长,但要注意循序渐进。另外,由于人们在秋季容易疲乏、思睡,所以在运动后要注意休息,以恢复体力。

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秋季天气由热转凉,很多人都会有疲劳感,这就是所谓的“秋乏”。秋季天高云淡,气候宜人,为什么还会出现疲倦感呢?这是因为夏季人的皮肤温度和湿度都高,大量出汗会使水盐代谢失调,胃肠功能减弱,心血管和神经系统负担增加,再加上得不到充足的睡眠和舒适的环境调节,人体过度消耗了能量。尽管在秋季排汗减少,体热的产生和散发及水盐代谢逐渐恢复到原有的状态。此时,人体进入一个生理休整阶段,身体就会出现各种不适,一些潜伏在夏季的症状就会出现,机体也会产生疲惫感,这就是“秋乏”。是机体阴阳之气盛衰随自然界阴阳变化进行转换发生的现象,此时应对起居进行调整,尤其是睡眠要充足,只有这样,才能够防止“秋乏”。 “秋冻”是说秋季气温凉爽,不要过早的增加衣物,有意让机体冻一冻。这样有助于机体适应凉爽的刺激,锻炼耐寒能力,在逐渐降低温度的环境中,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能促进身体的物质代谢,增加产热,提高对低温的适应力。以防止不耐受秋冬寒冷低温而生病。秋季进行耐寒锻炼对于增强人体抵御寒冷的能力,提高身体素质是非常必要的。需要注意的是,夏秋之交,冷暖气流相互激荡,会出现一些反常天气,且立秋之后,昼夜温差较大,应视天气情况增减衣服。

秋内应于肺,情绪容易抑郁,尤其深秋之时,气候渐转清凉,秋风秋雨,落叶枯花,人的情绪往往不太稳定,常有凄凉、忧郁、烦躁等情绪变化。不良情绪的刺激可影响人体的健康,因此,秋

季养生应调达情志、培养乐观、保持心理平衡为首要。此时,保持神志安宁,收敛神气,使人体上下气机贯通,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有关研究表明,精神情绪的变化,会导致机体内环境的紊乱,易患癌症,故心情愉悦,精神放松,才能有助于健康。容易失意伤感的人,平时应多吃牛奶、鸡蛋、水果等类食品,可以补充蛋白质与钙质,以增强耐力与意志力。可以通过富于情绪体验的活动来充实业余生活,如读书、看电影等。

饮食方面,采取平补之法,要多吃滋阴润燥的食物,以防秋燥伤阴。养阴对于体弱有病之人尤为需要。寒凉之秋,脾胃机能健旺,人的食欲逐渐增强,消化力也提高,正是弥补由于夏天气温炎热造成营养不足的好季节,为阴易于积蓄的大好时机,因此要加强营养,以滋补机体阴血津液,使气机收藏有本,以抵秋天肃杀之气。秋季是由夏季往冬季过渡的时期,以收为主要特点,此时进补,不仅对人体适应秋季气候变化,保证秋季健康有重要意义,且为冬藏做好了准备。秋季气候的特点是燥,对人体伤害较直接,进补应以补肺润燥为主。宜多食银耳、莲藕、菠菜、梨、橄榄、蜂蜜、芝麻、百合等养阴润肺;宜多食萝卜、杏仁、薏苡仁等以清燥化痰;少吃辛辣、煎炸之物,多食会助燥伤阴,加重秋燥;秋属肺金,主收,酸味收敛补肺,辛味发故泻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故尽量少食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甘润肺的果蔬,如苹果、香蕉、西葫芦等。由于秋季天气由热转凉,人体为了适应这种变化,生理代谢也发生了变化,饮食需注意不要过于生冷,

以免造成肠胃消化不良,发生各种消化道疾病。再者,秋季也是肠道疾病多发的季节,故饮食也应力求卫生。 秋季防癌食疗小配方 ①玉合苹果汤

【材料】玉竹、百合各30克,蜜枣5枚,陈皮1块,大苹果3个,猪肉250克。

【做法】玉竹、百合、蜜枣、陈皮用水清洗,苹果去皮核,切块,全部放入砂锅中,注入大半锅水,煮开时加入猪肉,中火约2小时,调味即成。食肉饮汤。

【功效】滋阴润燥,调和五脏,清心火,止咳安神。秋季养生重点在于滋阴润肺,百合是一种非常好的保健食品,有润肺止咳,清心安神之功效,近年来的研究显示,百合所含成分对实验性小鼠肉瘤-180、宫颈瘤-14有较强抑制作用,还可显著抑制黄曲霉素的致突变作用,有增强体质,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玉竹生津止渴,养阴润燥。苹果健脾益胃,生津润燥,所含苹果酸可以抑制肿瘤细胞扩散。大枣补种益气,养血安神。秋季食用此方,能滋阴养肺,益胃生津,起到防燥护阴的保健作用。 ②太子鸭

【材料】西洋参15克,鸭(鸡、猪)肉适量。

【做法】将太子参洗净,与鸭肉块同放砂锅中,共炖至熟。饮汤食肉。

【功效】益气补肺,生津。太子参为石竹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孩儿参的块根,具有补气生津作用。鸭肉滋阴养胃,利水消肿,是人们常吃的食物,富含蛋白质、脂肪、钙、磷、铁、烟酸和维生素B1、B2,营养价值很高,鸭肉适于滋补。食用此方,具有益气补肺,养阴生津的作用。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