碘对比剂使用指南 (第二版)

v1.0 可编辑可修改 晚期心血管事件、死亡及透析风险。 五、碘对比剂血管外渗 5.1碘对比剂血管外渗的原因 5.1.1与技术相关的原因 使用高压注射器; 注射流率过高。

5.1.2与患者有关的原因 不能进行有效沟通配合;

被穿刺血管情况不佳,如下肢和远端小静脉,或化疗、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管硬化等; 淋巴和(或)静脉引流受损。 5.2预防对比剂血管外渗的措施 静脉穿刺选择合适的血管,细致操作; 使用高压注射器时,选用与注射流率匹配的穿刺针头和导管;

对穿刺针头进行恰当固定; 与患者沟通,取得配合。 5.3碘对比剂血管外渗的处理 轻度外渗:多数损伤轻微,无需处理;

嘱咐患者注意观察,如外渗加重,应及时就诊; 对个别疼痛明显者,局部给予普通冷湿敷。 中、重度外渗:这可能造成外渗局部组织肿胀、

16

v1.0 可编辑可修改 皮肤溃疡、软组织坏死和间隔综合征。 建议对于中、重度外渗患者的处理措施: 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回流;

早期使用50%硫酸镁保湿冷敷,24 小时后改硫酸镁保湿热敷;或者用黏多糖软膏等外敷;或者用%的地塞米松局部湿敷;

碘对比剂外渗严重者,在外用药物基础上口服地塞米松5 mg/次,3次/天,连用3 天; 必要时,咨询临床医师用药。 六、碘对比剂全身不良反应 6.1全身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

既往有使用碘对比剂全身不良反应病史,症状包括荨麻疹、支气管痉挛、明显的血压降低、抽搐、肺水肿等; 哮喘;

与治疗现疾病有关药物引起的过敏反应。 6.2使用对比剂检查室必须常备的抢救用品 6.2.1检查室中必须准备的器械

装有复苏药物(必须定期更换)和器械的抢救车; 必须备有医用氧气管道或氧气瓶或氧气袋; 血压计、吸痰设备、简易呼吸器等。 6.2.2检查室中必须备有的紧急用药

17

v1.0 可编辑可修改 1:1000肾上腺素;

组胺H1受体阻滞剂(抗组胺药,如异丙嗪、苯海拉明); 地塞米松; 阿托品;

生理盐水或林格氏液; 抗惊厥药(如地西泮等)。 6.3预防碘对比剂不良反应 6.3.1一般性预防

建议使用非离子型碘对比剂; 不推荐预防性用药; 对比剂使用前加温到37℃;

患者注射对比剂后需留观30 分钟才能离开检查室。

6.3.2建立抢救应急通道

建议建立与急诊室或其他临床相关科室针对碘对比剂不良反应抢救的应急快速增援机制,确保不良反应发生后,需要的情况下,临床医师能够及时赶到抢救现场进行抢救。

6.4不良反应的处理措施 6.4.1急性不良反应

定义:对比剂注射后1小时内出现的不良反应。

18

v1.0 可编辑可修改 l 恶心/呕吐

2 一过性的:支持疗法;

2 重度的、持续时间长的:应考虑适当的止吐药物。

l 荨麻疹

2 散发的、一过性的:包括观察在内的支持性治疗;

2 散发的、持续时间长的:应考虑适当的组胺H1受体阻滞剂肌肉内或静脉内注射。可能会发生嗜睡和/或低血压;

2 严重的:考虑使用肾上腺素(1:1000),成人 肌肉注射;6-12岁儿童注射成人剂量的一半(50%),6岁以下儿童注射成人剂量的四分之一(25%)。必要时重复给药。 l 支气管痉挛

2 氧气面罩吸氧(6-10升/分钟);

2 β2受体激动剂定量吸入剂(深吸2-3次); 2 肾上腺素; n 血压正常时:

ü 肌肉注射:1:1000,对有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或老年患者使用较小的剂量〕

ü 儿童患者:kg,最多不超过 。

19

v1.0 可编辑可修改 n 血压降低时: ü 肌肉注射:1:1000,

ü 儿童患者:6-12岁:()肌肉注射;6岁以下: ()肌肉注射。 l 喉头水肿

2 氧气面罩吸氧(6-10升/分钟);

2 肌肉注射肾上腺素(1:1000),成人, 必要时重复给药;

2 儿童患者:6-12岁:()肌肉注射;6岁以下: ()肌肉注射。 l 低血压 2 单纯性低血压 n 抬高患者的双腿;

n 氧气面罩吸氧(6-10升/分钟);

n 静脉补液:快速,普通生理盐水或林格氏乳酸盐;

n 如果无效:肌肉注射1:1000肾上腺素,, 必要时重复给药;

n 儿童患者:6-12岁:()肌肉注射;6岁以下: ()肌肉注射。

2 迷走神经反应(低血压和心动过缓) n 抬高患者的双腿;

20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