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结构模板工程施工技术交底

检查方法:观看和用尺量运算统计。 承诺偏差项目,见表4-3。

表4-3

墙、梁、柱轴线位移 标 高 墙、柱、梁截面尺寸 每层垂直度 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 表面平坦度 预埋钢板中心线位移 埋管预留孔中心线位移 5 ±5 +4 -5 3 2 5 3 3 2 +10 0 10 3 承诺偏差 (mm) 单层、多层 高层框架 多层大模 高层大模 3 +2 -5 +2 -5 3 2 5 3 3 2 10 3 5 ±5 ±2 3 2 2 3 3 2 10 3 3 ±2 3 2 2 3 3 2 10 3 尺量检查 尺量检查 用2m托线板检查 用直尺和尺量检查 用2m靠尺和塞尺检查 ±5 用水准仪或拉线和尺量检查 拉线和尺量检查 中心线位移 外露长度 中心线位移 +10 0 +10 0 +10 0 +10 0 +10 0 +10 0 截面内部尺寸 +10 0 用2m托线板检查 每层垂直度

5 成品爱护

5.1 预组拼的模板要有存放场地,场地要平坦夯实。模板平放时,要有木方垫架。立放时,要搭设分类模板架,模板触地处要垫木方,以此保证模板不扭曲不变形。不可乱堆乱放或在组拼的模板上堆放分散模板和配件。

5.2 工作面已安装完毕的模板,不准在吊运其它模板时碰撞,不准在预拼装模板就位前作为临时椅靠,以防止模板变形或产生垂直偏差。工作面已安装完毕的平面模板,不可做临时堆料和作业平台,以保证支架的稳固,防止平面模板标高和平坦产生偏差。

5.3 拆除模板时,不得用大锤、撬棍硬碰猛撬,以免混凝土的外形和内部受到损害。

6 应注意的质量咨询题

6.1 梁、板模板:梁、板底不平、下挠;梁侧模板不平直;梁上下口涨模:防治的方法是,梁、板底模板的龙骨、支柱的截面尺寸及间距

应通过设计运算决定,使模板的支撑系统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作业中应认真执行设计要求,以防止混凝土浇筑时模板变形。模板支柱应立在垫有通长木板的坚实的地面上,防止支柱下沉,使梁、板产生下挠。梁、板模板应按设计或规范起拱。梁模板上下口应当设销口楞,再进行侧向支撑,以保证上下口模板不变形。

6.2 柱模板:

6.2.2 柱身扭向:防治的方法是,支模前先校正柱筋,使其第一不扭向。安装斜撑(或拉锚),吊线找垂直时,相邻两片柱模从上端每面吊两点,使线坠到地面,线坠所示两点到柱位置线距离均相等,即使柱模不扭向。

6.2.3 轴线位移,一排柱不在同一直线上:防治的方法是,成排的柱子,支模前要在地面上弹出柱轴线及轴边通线,然后分不弹出每柱的另一方向轴线,再确定柱的另两条边线。支模时,先立两端柱模,校正垂直与位置无误后,柱模项技通线,再支中间各柱模板。柱距不大时,通排支设水平拉杆及剪刀撑,柱距较大时,每柱分不四面支撑,保证每柱垂直和位置正确。

6.3.3 门窗洞口混凝土变形:产生的缘故是,门窗模板与墙模或墙体钢筋固定不牢,门窗模板内支撑不足或失效。

6.4 竹胶合板模板在使用过程中应加大治理。支、拆模及运输时,应轻搬轻放;发觉有损坏变形,应及时修理;模板分类分规格码放,对木竹胶合板的侧面、切割面、孔壁,应用封边漆封闭。

6.5

7 质量记录

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 7.1 模板工程技术交底记录。 7.2 模板工程预检记录。 7.3 模板工程质量评定。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