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一、
①马克思主义的定义:
1)马克思主义哲学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3)科学社会主义以上三部分,不可分割。 侠义: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观点,学说。
广义:马,恩,列(继承和发展)+毛,邓,江,湖(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②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的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①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②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立场上。
③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④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共产主义社会(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第二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一、物质世界和实践
① 世界观和哲学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问题,物质和意识的问题,唯物、唯心,可知论和不可知论,静止和发展等。 ② 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1、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本质规定。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确立:
a.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
b.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和可知论 c.体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d.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2、意识的起源和本质
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 3、物质和运动及其存在形式。
a.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b.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 c.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4、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实践的客观性实在性。 5、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 ③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1、实践的本质含义、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 实践有三个基本特征:(1)客观现实性。(2)自觉能动性。(3)社会历史性。 实践的基本形式有:(1)生产实践。(2)处理和变革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的实践(3)科学实验。 2、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3、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分化和统一 4、人与自然的关系。
正确和实践的观点是理解人与自然关系,人与自然统一的关键。和谐相处,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 5、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
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在三方面:a,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b、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c,实践构成社会发展的动力。 二、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发展 ① 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
1、联系是指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以及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第 1 页 共 10 页
辩证的联系:要求在区别中看到联系,在联系中看区别。 特点:1,客观性。2,普遍性。3,多样性。
系统: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组成的具有稳定结构和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特点: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开发性。 2、事物的永恒发展
发展是在运动、变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事物运动、变化的整体趋势和方向性的范畴。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发展是普遍的,是一个过程。
②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1、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 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即矛盾双方互为存在的条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矛盾双方相互渗透以及相互转化的趋势。这种包含着向自己对立面转化的相互贯通性,最深刻地体现了对立面之间的内在的统一性。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分离、相互排斥的性质和趋势。 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内因即内部矛盾是事物存在的基础,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本质,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它规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所以它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指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它能够加速或延缓甚至暂时改变事物发展的进程,但它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它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的原因。 4、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共性和个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即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区别:任何一般(普遍)只是大致包括个别(特殊),只是包括了个别的某一部分属性、某一方面特征或共同本质;任何个别都不能完全地被包括在一般之中。它们的联系是:一般存在于个别之中,只能通过个别而存在;任何个别都是一般,都具有一般的本质或属性。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普遍和特殊的区分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5、矛盾分析法:根本的认识方法
③ 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肯定和否定 1、量变和质变相互转化 任何事物都是量和质的统一
度: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
相互转化:量变向质变转化,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质变过程也有新的质在量上的收缩和新的质在量上的扩张。 2、肯定和否定相互转化 ④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1、原因和结果 2、必然性和偶然性 3、可能性和现实性 4、 现象和本质 5、内容和形式
⑤ 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三、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 ① 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 1、规律及其客观性
第一,规律是本质的联系 第二,规律是必然的联系 第三,规律是稳定的联系 客观性是规律的根本特点 ②意识的能动作用
1、一是能动作用的表现:
第一,意识反映世界具有自觉性、目的性和计划性
第 2 页 共 10 页
第二,意识不仅反映事务的现象,而且还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2、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3、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左右 4、社会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关系 第三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一、认识的本质及规律 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的主体:人;客体:对象;中介:工具,手段,操作程序和方法。
定义:实践活动是以改造客观时间为目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 2、主体和客体的关系:认识和被认识,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 3、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表现在: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检验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总结:实践是认识的起点,也是认识的归宿,是全部认识的基础。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 4、认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认识对实践的能动反作用) ②认识的本质。
1)两条认识路线:唯物,唯心 2)能动反映论(坚持),直观反映论(抛弃) 3)能动反映论的主要内容: a.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b.主体对客体反映是一个能动的创造的过程。
c.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以实践为中介而实现的。 ③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1)从实践到认识: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2)从认识到实践: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3)认识过程中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 4)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5)认识和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二、真理与价值
①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1)真理的客观性:内容客观,标准客观。 2)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真理的绝对性有三层含义:一是就真理的客观性而言,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都包含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二是就人类认识的本质来说,完全可以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每个真理的获得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三是从真理的发展来说,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真理的相对性也有三层含义:一是从广度上说,它只是对客观世界的一定范围、方面的正确认识,有待于扩展; 二是从深度上说,它只是对特定事物的一定程度、层次的近似正确的认识,有待于深化; 三是从进程上说,它只是对事物的一定发展阶段的正确认识,有待于发展。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统一 3、真理和谬误:对立统一 ②真理的检验标准
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 2、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③真理与价值
1)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
第 3 页 共 1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