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的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的策略

【摘要】审题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基础和前提,通过审题,学生能够获得题目中的有效信息,掌握解题的关键条件和内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至关重要,本文从认真读题,加强生活用语领悟,感悟数量关系以及对比练习四个方面来阐述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的技巧。

【关键词】小学数学审题能力策略

在学生接触数学问题到解决问题之间,有着非常重要的审题过程。审题过程的效果好坏,决定了学生数学问题解题的正确与否。学生审题能力的高低往往对问题的解决有着关键影响,小学生在很多情况下正是因为审题环节出现了问题,所以出现了问题的错解。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加强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 一、认真读题,把握题目含意

培养学生审题能力,首先就要培养学生的读题能力,读题也是学生审题的第一步。学生通过读题,才能够正确理解题目的含意,进而才能够正确思考问题,一步一步解决问题。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很多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读题的过程非常简单,很多学生看到题目后总是一扫而过,根据以往的解题经验来做题,陷入到一种思维定势当中,认为题目应

该是什么样的内容,而正是由于这样情况,很多学生在题目没有读完的情况下就急于做题,造成了在解题中犯下各种低级错误。比如在小学低年级的教学中,有这样一道题目,请在括号中填写“+”、“-”、“=”号,“46()23()23”、“24()12()36”。很多同学在看到数字以及中间的括号后,直接将题目要求当做是比较大小,结果导致出现了这样的错解:46>23=23,24>12<36。当教师对问题进行讲解时,学生们听到题目的要求后恍然大悟,由此可以看出这种错误主要就是由于学生题目不认真造成的。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读题能力,通过大声朗读、默读、轻声读等多种方式进行训练,在读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动起手来,将题目中的关键词画出来,提高读题的效果,为后续解题提供帮助。

二、加强学生对生活用语的理解

数学知识形成于生活,反过来有解决各种生活问题。所以,在小学数学题目当中,很多问题正是源自于生活,题目语言的描述也非常的生活化,这样也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比如在数学题目当中经常会出现“赚了”、“打折”、“利润”、“亏了”等一些词语,教师只有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各种生活用语的正确理解,才能正确解题。例如百分数应用题:某服装店共卖出了两件上衣,价格均为80元,其中一件赚了25%,另一件亏了25%,请问服装店究竟

是赚钱了还是亏钱了。很多学生在看到这些题目时,很容易直接将两个25%相减,然后得出不赚不赔的结论。然后,赚了25%与亏了25%,其实是相对于接货价而言的,教师必须将这些问题进行转化,引导学生往进货价方面思考,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理解题目的含义,进而将题目转化成百分数运算的问题。教师在这方面要加强对学生的锻炼,在教学中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有计划的渗透各种生活用语,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达到提高解题正确率的作用。

三、重视推敲,领悟数量关系

所谓推敲,就是让学生通过读题后,能够将题目中的含意通过自己的语言复述出来,学生如果能够将题目的信息完全复述出来后,基本上也就实现了对题目中各种数量关系、数学属于以及文字信息的理解。比如在“比多比少”的应用题当中,学生在把握数量关系时,往往无法判断究竟哪一个量才是标准量,所以经常会出现错解,尤其是各种逆向叙述的数学题目。比如:超市购进200箱苹果,比购进的梨少了30箱,请问超市购进梨多少箱。学生在处理这样的问题时,往往无法正确理解就是是谁比谁少。所以,教师要帮助学生清除理解上的障碍,首先要让学生找到关键句“比购进的梨少了30箱”,然后对该句子进行扩展“购进的苹果比购进的梨少了30箱”,通过扩展句子,学生基本上已经能够明白题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